创作物语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我为物代工,物替我代言,是一种创作上的平衡。...

观释静艺
与你一样,就做不同


很多人习惯将花艺跟绘画类比,但从三维立体的角度来看,花艺创作更像是制作雕塑,应用具体的素材重新搭建构造,形成饱含创意的审美作品。创作者选取的素材是物,完成空间制作后形成新的物体。





这些艺术作品有的充满了作者个人表达,也有的发挥了素材本体最大的自然特征,每个鉴赏者都能追随自己青睐的艺术表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将艺术境界分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无论是艺术鉴赏还是创作,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讨论已延续多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当自我的个性存在于观物过程中,万物皆备于我,万物都有了我内心的模样。而无我之境讲究忘我,我随物而化,物性超越了自我表达。

许多优秀作品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往往体现着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志。王少军的《出纸三分》系列,以“光头男子”的符号化造型,塑造出多种生活趣象和诗意想象,反映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灵世界。


在艺术创作领域里,这是一种“有我之境”。在作品中彰显“我”的理念,将“我”的个性超越于物性之上,展现出一个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许多人认为艺术表达只能是“有我之境”,只有花艺、茶艺能发挥素材最大的自然属性,才可以被称为“无我之境”,实则非然。在插花之前,选取花材就是一场个人意志的角逐。有人偏爱花枝倾斜,也有人偏爱花骨头,每一只枝叶躯干都不相同,选择不同形态的花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处理摆放方式,都是花艺工作者个人意志的强大体现,这种表达就是有我之境。

倘若说物为我用是一种有我之境,物为物用大概勉强称得上是一种无我之境。

王恩来的作品《瀑布的演进》是用肥皂、脚手架、水泵、帆布等材料搭建起一堵皂壁,在水流的反复冲刷下,肥皂产生大量泡沫的同时不断溶解、垮塌直至耗尽。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无我之境”中,我也当做自然的一部分,隐退于物之后,让“物”自身有所作为。

花艺作品也是一样,在体现美感的同时,还要遵循真实的自然规律,这个意义不在于结果,而是产生于过程之中。越是过程的不确定性、结果的不可知性,越能为最后呈现的物带来无限可能,艺术呈现出无我之境。

艺术领域,创作者对于作品的有无影响着对物的认知,同样,通过物也可反观我之变化。但不管是“有我之境”的以我观物,还是“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在整个艺术领域里,都是一动一静两种姿态却仍需共存的美。

我为物代工,物替我代言,是一种创作上的平衡。

观释静艺
与你一样,就做不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字 / 制作 : LDou

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观释静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