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唐仁健解读现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三个亮点+五句话~

 

三个亮点+五句话——唐仁建解读一号文件...

  (唐仁健现场解读一号文件 )
近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三农”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的三个亮点:

亮点一: 三区、三园加一体

“三区”就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重要农产品是粮食之外的棉花、油料、橡胶等、各地都有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功能区、保护区和优势区,这个优势区主要是涵盖那些各地那些土特产、小品种,如何做成大产业,把各地的土特产、小品种做成大品种。

“三园”是农业的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

科技园科技部牵头已经搞了,最大的代表是西安陕西的杨林,现在江苏也在谋划,今后中央专门要研究科技园的深化和提升水平的问题。

产业园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现在也开始在谋划的,这个产业园建设的档次比较高,这个高不是不接地气的高,而是前提要带动农民、带动产业发展这个前提下的高,不能简单挂个牌给点钱,一弄几百个。

“一体”是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这个田园综合体大家注意两大定义,第一大定义是关于主体的定义,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主要不是别的,但是主要也不是说完全就合适,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的,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把农民请出去,简单一种地、一打通,认为就满足了,农民就可以了,这还不够。农民能充分参与和受益这是一大定语。

亮点二:产业内容上

在产业内容上循环农业是大头,第二是创意农业,第三是农事企业,集这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个定语很长,意思不是现在个别地方打造的跟农民利益关系不密切的那些,但主要是和这个城市相连接上。第二个方面就是在资源要素的配置方面,这次提出了要大农业的集约化生产,这次特别强调了要盘活和利用闲置农房和田地。

亮点三:见物也见人

一号文件特别注意农业的主体培育和农村的人才保障,包括各种经营主体,新农人、新乡贤、三乡人才等等,有很多这样一些规定。第二是组织从省到市、到县,各级的农合联。今后在合作的深度上,要通过产权的连接,让农民深度地入股,让他们今后参与这种三位一体合作的收益,随着资产联合、资产组合、产权连接方面要深入深化,当前讲的更多的是横向和纵向的升级,但是内核要深化。

这次在中央一号文件里面就进一步提出,要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建设规划、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公交,这个国务院已经发文了,分到教育部具体做事,只有把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才能把地域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那些乡愁的本身的内涵根才能跟我们现在抓的乡村建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唐仁健:关于现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我讲五句话
第一句话,农产品开始多了  

我们现在库存的粮食大体相当于我们一年的产量或者是交易量。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形势,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库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压力,但是我们要强调这是愉快的负担,多总比少好,但是农产品多了又不是绝对地多,优质农产品还不够多,有些农产品还大量从国外进口。尽管我们国内在奋起直追、在不断转型、正在振兴,但是我告诉大家,中国的农产品,包括大宗产品几乎都已经全面开始下降和减少,但是乳制品的进口量依旧高居不下,境外买奶粉、抢奶粉,这表明总体上农产品多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就是有些还不够,有些不够优质、消费者不太认,还不太理性。

第二句话,消费者胃口变了 

孔子在《论语》里边就讲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人总会有吃穿的消费,什么时候中国人消的费都在变、胃口都在变,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当下,我们是在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时候的胃口的变化,这个变化其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升级之快,我们恐怕预计不足、有些想象不到。是在我们温饱解决之后、全面小康社会还未实现就要来临时候的胃口的变化。要集中概括,我一直讲就是六个字,第一个是优质,也可以说是放心,进口的东西,我们知道这个东西安不安全、放不放心。第二个多样,吃的喝的每个品种都要有。第三还要个性,每个人口味不完全一样。所以我说优质、多样、个性这是我们这个时期简单概括的特点,但是因为中国人口之多、规模之大,这里头丰富、特色的程度难以预计,我经常讲中国人的嘴就按四公分算,你乘一下13亿7千万是一个什么概念?5万多公里,地球的赤道才5万公里,50万吨粮食,10万吨肉……所以说消费者的胃口变了,是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阶段消费者的胃口变了。

第三句话,国际农产品进口的冲击越来越大 

这方面是增加了我们市场供给的难度,当然有的是必要的,有的就是供给。2012年参加加入WTO10周年座谈会系列会的时候,我作为中农办副主任发言,我说10年来原来我们认为大宗农产品供给程度会严重,这10年的结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而我们当时预计和认为,我们的确有优势的原因和畜牧产品,因为劳动密集,我们人口多了,我们优势产品发挥的水平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今天已经到2016年,我说去年的数据,大致我梳理了一下,我们讲贸易逆差,关于逆差集中的表现就是三农问题的指标,2001年底入世,只经过了两年的“抗争”,到2004年农产品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之前从1984年到2004年,持续逆差。2003年贸易顺差是25亿,到2004年一下子就变成了46亿,我讲大数,小数点就不说了,往后我们又奋起反击,到2006年收窄或者是减少了41%,2007年进一步缩小,2005年第一次缩小到11亿,收缩了75%,2006年是进一步缩小到6.7亿,收缩了11%。但是从2007年开始,第二个浪潮来了,一直上升到了43.7亿,比上一年增长3.6倍,2008年继续跃升,升到了181亿,也是增长比上年3倍多,后头连续几年的数时间关系不给大家细报了,最高是多少?是2013年510亿美元,往后到去年为止一直有所收窄,但是去年2016年农产品的贸易逆差还有385亿。大家可别忘了,整个的贸易我们现在还是顺差3.35万亿,我们的贸易现在是顺差3.35万亿,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农产品逆差385亿,所以我报这个数字大家可以看出,从入世以后,农业、农村确实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然另一面激励我们创新、改善经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不管怎么样它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冲击也是不可小视,这是第三句话。

第四句话,外部经济的增速慢了

这个大家都有观察,从两位数十几,到现在六点几,一直徘徊在六点几的水平,外出打工人数、工资增长显然就受影响,这个不言而喻。

第五句话,国家的钱少了

这个很重要,因为三农的投入,这十几年的黄金期很大程度上是靠了我们“四减免四补贴”,靠着国家强农、富农、惠农的政策,以前高的时候有25、26%,去年高到了4%左右,还是靠扶贫的投入增长43%换来的。这个时候大家一讲就明白,其实三农面上很多投入是减少了,我讲这么多第一是让大家了解当前三农形势,我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矛盾和困难?第二个意思我也想顺便跟大家说,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研究制定中央一号文件,来研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已经非常难了,难度已经非常大了。这是第一个我总在讲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什么时候都坚持强农惠农的政策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好的时候我们需要,不好的时候更需要。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编辑  卜涛  王馨


    关注 农资快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