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惧怕亲戚的盘问?

 

亲戚盘问的尴尬,不过是代际之间的鸿沟。...

1
春节回家,要面临人生最恐怖的盘问。你用尽浑身解数妄图垂死相抗,却发现交手只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于是你满心愤懑,在网上寻找各种应对攻略,试图先发制人,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但容易被忽略的是,除了极少数个案,大部分的亲戚并非存心让你难堪,他们只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可以跟外出求学、漂泊他乡的你正常沟通的方式。

因为经历的时代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无法以你期望的形式关心你,就像你无法以他们乐于的形式回应他们的关心一样。

他们无法跟你谈论你的项目完成了几轮融资,也无法了解你投身依法治国大业的黄粱一梦。所以他们只能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因为那是他们判断过得好不好的标尺。

他们对你的关心和期望,抑或好奇,只能凝聚成这一个个具象化的概念。
2
然而,这些关心和期望转换到你的视角,又带来了些什么?

首先,是私人领地被侵犯的悚然。

 

在上一辈人的概念里,是没有隐私这一说的。他们常挂在嘴边的问题是,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你要是老老实实做了回答,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花销多少?打算什么时候买房?有没有女朋友?是哪里人?家里是干什么的?……无穷无尽,刨根问底。

面对这些高度个人化的问题,你早已心烦意乱,他们却安之若素。其原因,不外乎是观念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你认为这些信息具有高度的私密性,感觉私人领地被侵犯,他们觉得这不过是家长里短,聊聊无妨。

其次,是对未来的恐惧在这一个个的问题中被加剧。

其实挣钱也好,恋爱结婚也罢,没有人不想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问题是,连你自己也并不清楚,这些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正确的人;也没有人知道明年的工资赶不赶得上飞涨的房价。

在外漂泊,大家都心照不宣,不忍互相伤害;回了老家,却都成了不能揭的伤疤。

上一辈人走过了一条安稳的道路。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样的安稳对于你我而言早已经不复存在,抑或即使存在,我们也不屑于再固守这种安稳。

在外漂泊的每一个人,本身就走在一条充满不确定的道路上。自己或许还能够在这种不确定感中寻找对未来的期望,然而家人的盘问,却让这种期望变成了压力和恐惧。
3
事实上,要真正做到互相理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你要跨过自己数十年生活经验所形成的立场和认知,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揣摩他看待问题的态度。这不仅仅是“换位思考”四个字那么简单。如果对方能够做到固然很好,做不到,也不用过度苛责。

当长辈的问题如潮水般袭来的时候,你不用慌乱,也不用愤怒,更不要试图反击。

你只需要举重若轻地跨过自己的立场,尝试着把话题吹到他们的世界,跟他们聊聊他们的生活;如若不然,则坦诚地说出你的生活体悟,不存心炫耀,也不自我嘲讽。能够做到互相理解最好,做不到,一笑置之即可。

毕竟这一年,你大概也只回家这一次。
END


    关注 浮士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