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读】大家都在错用的文化常识

 

1、古人不敢自称“我”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



【君和艺品】↑轻触订阅 



1、古人不敢自称“我”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

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

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

。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2、不耻下问向谁问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去请教别人,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只好不耻下问来了”。

明明是不懂,还要搬出来这个词,用错了也不知道。

一个人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既然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何谈“不耻下问”呢?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3、“淑女”“美女”大不同

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所以称为君子的好配偶,当然是要符合“君子”的审美标准。

在古代,人们评价女子,讲究“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

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才能成为君子的好配偶。

社会发展了,美女多了,可是淑女少了。美女变成一种大众资源,淑女倒成了濒危物种,实在可叹!

4、“美轮美奂”房屋好

我们常说的“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

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不能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

5、“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

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

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

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

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

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6、切勿乱抛“橄榄枝”

有关“橄榄枝”的典故,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的第八章。

为了摸清洪水泛滥的情况,诺亚放出鸽子去试探。

当时世界上一片汪洋,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方舟。

七天以后,诺亚再次放飞了鸽子。

等到晚上,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

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双方交战,一方求和,便可说“伸出橄榄枝”
7、“七月流火”非天热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

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

“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

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着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

“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8、问鼎没有拿第一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等特殊意义。

问鼎”的典故出《左传·宣公三年》,说的是楚庄王率军来到洛阳,在周天子眼皮底下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遭到王孙满的斥责。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
9、“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10、“倒”的只能是“楣”

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倒楣一词约于明末出现,当时科举成为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

虽然明朝已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舞弊之风.为求吉利,有的考生家考前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之为楣。

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添加微信号:2364229203和小编一起讨论下哦!

谢谢欣赏
---------------推 广---------------
风生水起融于艺
品鉴人生多坦途
佳作墨迹未干,已在藏者眼前
......
第一时间,鉴藏当代艺术嘉品
......
轻触阅读原文
那里有
......
当代艺术佳作~❤


    关注 君和艺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