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 · 武汉新轴线 冯崇利 探究·解析·再造

 

“新轴线”演绎新面貌

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打造武汉新名片2017年初春,中部地区首场大型户外雕塑展,“武...

“新轴线”演绎新面貌   
 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打造武汉新名片


2017年初春,中部地区首场大型户外雕塑展,“武汉新轴线——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将在武汉中央商务区核心中轴线盛大开启。

本次艺术季囊括了中外80位雕塑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既有国内外顶级雕塑艺术家,也有青年新锐艺术家。当代艺术的展示,新锐思想的碰撞,都将在此汇集,携手共筑国内超高水准的大型户外雕塑展。

即日起,Mr.π将陆续向大家推介这80位优秀雕塑家和他们的作品。以艺术为轴,居城市正中,让我们一同领略这场席卷而来的“艺术风暴”。
在最美的春季
以雕塑的名义
共享炽烈的城市艺术盛典
80位艺术家
每件作品的背后闪耀怎样的思维火花
每座雕塑被作者赋予了何种精神内核
我们为你逐一揭晓
▲冯崇利、熔铸-竹风、不锈钢、钢、(高235cm长度可变)、2014年
《探究·解析·再造》
文/孙振华
冯崇利能够创造性的面对传统,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落实在作品的形体、空间和语言上,使它成为一种新的雕塑形态,这就是再造,也是他的贡献。

如果对冯崇利的雕塑进行形式分析,大致可以归纳出五种方式:

线条和平面。他的作品大量运用线,锐利、笔直的线条;大面积的运用面,光洁的,平整的面。这是中西合璧的用法,其中的形式感,比例和角度,都是非常精微的,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冯崇利第十二届美展的铜奖作品《熔铸·竹风》、他的《竹痕》、他的《风化系列》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对比性很强的线和面的组合,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气势和力度。

正形和负形。这是冯崇利作品在语言上的一大特点。他作品的正形是方正、规整的形体或者三角几何体,但作品的细节和蕴含,则是通过负形,即负空间呈现出来的。和一般雕塑强调凸出、扩张的体积相反,他的作品一部分空间是向内开掘的,呈现出泥塑形态的空间负形。例如他的《墨的泥痕·梅兰竹菊》,就是通过不同的泥塑负形,展现古代“四君子”的姿态;还有《墨的泥痕·风竹系列》,等作品也是如此。

闭合和开放。这是就冯崇利作品的视觉效果而言的。由于一部分内向的负形空间,他的作品一方面呈现出一种闭合的状态,但是,作品在整体上所出现的残缺和断面,与作品整体大形形成了一种冲突,这使他的作品另一方面有产生了一种强烈地从内向外运动感和爆发感,从而打破闭合,呈现出开放的状态。这对闭合和开放的矛盾,增强了冯崇利雕塑的内在的张力,最典型的例如《风化系列》、《风竹系列》就非常明显地产生出这种效果。

多样性和同一性。冯崇利作品的基本外型是简洁、整体,抽象的,这是它的同一性,由于负空间的参与,它的作品在整体的基础上又出现的多样性的局部和细节,这样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使作品在空间形体上出现了多样性的,带有偶发意味的丰富变化。

明晰和朦胧。一般来说,具象雕塑常常是准确、明晰;抽象雕塑常常也是简约、明晰的。冯崇利的雕塑不同,它在明晰和朦胧之间。而在这二者之间生发的来的那种韵味和情致,恰好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冯崇利喜欢用水墨来比附雕塑,而水墨艺术的那种氤氲化生、水晕墨章的效果,正好也是具有一种朦胧的效果。冯崇利作品中所表现的梅、兰、竹、菊,就有类似水墨的那种朦胧的效果,它们有泥痕、塑痕;也有水痕、墨痕。中国传统以水墨艺术为代表的那种意象性,那种写意的挥洒,常常就是在朦胧的、不确定的、似与非似的、晃兮忽兮的表现中呈现出来的。冯崇利在雕塑中把这种感觉和趣味捕捉到了。

探究、解析、再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冯崇利在这个过程中用他自己的方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探究、解析、再造的路没有尽头,冯崇利在他创作的路上还会遇到新问题,他也会采用新的方法,而我们,则是期待他新的作品的问世。

(节选)
▲冯崇利、城中的云、不锈钢、高600cm、2008年
▲冯崇利、风之痕-1、不锈钢、钢、高495cm、2016年
▲冯崇利、痕-穿越、不锈钢、钢、(长150cm)2017年
▲冯崇利、墨韵泥痕-风竹2、不锈钢、(长185cm)2012年
▲冯崇利、墨韵泥痕-梅兰竹菊(中稿1)、不锈钢、高135cm、2011年a
▲冯崇利、墨韵泥痕-梅兰竹菊、不锈钢、钢、(高410cm)2012年
▲冯崇利、生长空间-2、钢、(高126cm)、2011年
▲冯崇利、整形-1、树脂、高350cm、2011年
▲冯崇利、竹痕-1局部、不锈钢、钢.(长420cm)、2014年
▲冯崇利、竹痕-2、不锈钢、钢、(40x25x13cm)、2016年
▲冯崇利、竹痕-5、不锈钢、钢、(高6cm)2015年
▲冯崇利、竹痕-8、不锈钢、135x23x75cm、2016年


艺术家个人简历

冯崇利

200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2011年  获清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2002年至今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副研究员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览活动

2017年1月    作品《竹痕-6》参加“2016中国 • 芜湖第六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

2016年 11月   作品《朱载堉与乐律全书》参加“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6年11月   作品《熔铸-竹风》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6年10月   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请展”

2016年9月    作品《风之痕-1》参加“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

2016年8月    作品《竹痕-2》参加“2016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5年12月   作品《竹痕-1》参加“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2015年9月    作品《竹痕-1》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4年12月   作品《熔铸-竹风》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4年10月   作品《竹痕-1》参加“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山东美术馆收藏。

2014年1月    作品《墨韵泥痕-风竹2》参加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

2013年 10月  作品《墨韵泥痕-风竹2》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2年10月  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参加“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2年7月   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参加“国博百年·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

2012年6月   作品《墨韵泥痕-竹、梅》、《墨韵泥痕-风竹2》参加“无形之形——2012中德文化年中国当代艺术展”。

2011年12月  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1年12月  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参加“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2011年11月  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参加“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

2008年7月   作品《生长空间-1》参加“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

2007年8月   作品《城中的云》参加“北京奥林匹克艺术之梦-2007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建于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

2007年3月   作品《漂浮的城》参加“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收藏。

2006年3月   作品《同一个梦想》入选“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

2001年6月   作品《脊——工业时代》参加“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获奖

2017年1月  作品《竹痕-6》获“2016中国 • 芜湖第六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银奖。

2016年12月  作为“故宫博物院雕塑馆”形式设计第一主创设计师,获“WA中国建筑奖-技术进步奖-佳作奖”、“中国照明学会照明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2016年9月  作品《风之痕-1》获“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金奖。

2014年12月  作品《熔铸-竹风》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铜奖。

2014年10月  作品《竹痕-1》获“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雕塑艺术大奖。

2011年12月  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相关链接:
中部首场大型户外雕塑展

“武汉新轴线——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将于2017年3月开幕。

展区位于武汉中央商务区核心中轴线,由山体公园广场绵延至中心广场,展线长达一公里,展区面积逾10万平方米,这样大型的户外雕塑展,在中部地区尚属首例。
 国内外顶级艺术家同频共振

本次参展作品为2-3米的户外雕塑作品,均与现场公共环境及展览主题相吻合,参展艺术家中既有国内外顶级雕塑艺术家,也有青年新锐艺术家,将携手共筑超高水准的大型户外雕塑展。
跨领域精英思想交锋共建高端论坛

与开幕式同期举行的,还有以“公共艺术的地方性”为主题的城市论坛。

中外著名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城市专家莅临现场,共同探讨城市在历史、文化、空间、功能等方面特殊的地缘特性,讨论武汉城市亦即中央商务区所在区域的地方性问题。
武汉新轴线 “ 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

开幕时间:2017年3月26日

主办单位:武汉中央商务区管委会

承办单位: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艺术集团、“正负零”空间

艺术总监:傅中望

策  展  人:冀少峰

学术主持:孙振华


    关注 艺术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