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民风民俗——大和滚地龙

 

滚地龙又名涌神龙、滚神龙、芋子龙、伏地鳖,流传耒阳北乡(即大和、雅江一带)。...







展示耒阳的窗口

服务社会广大公众

倾听你在耒阳的声音

讲述“我和耒阳”的故事

介绍

耒阳之窗

微信号:lyzc0734

网址:www.leiyangzc.com

QQ群:138126746

滚地龙又名涌神龙、滚神龙、芋子龙、伏地鳖,流传耒阳北乡(即大和、雅江一带)。这种独具风韵的民间舞蹈。它的起源虽无法考证,却留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耒阳人在广东经商,元宵花灯之夜,梦见一条神龙,腾挪翻滚,煞是壮观。醒来后,照梦中所见画成图形,返回老家,便请匠人照图纸制作成一条龙,取名“滚地龙”。此后,代代相传至今,初步考证,已经传有四百余年。



“滚地龙”的制作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一般为七节。即龙头龙尾各一节,中间五节;也有五节、九节者。龙头龙尾均用竹篾扎成骨架,再用五色彩纸及金银箔纸裱糊制造龙角、龙须、龙眼、龙鼻等;龙身用竹篾扎成圆圈,再用木棒(称之为龙骨)相连接,外罩龙被,上绘龙鳞,龙被直拖到地。



舞“滚地龙”含有祈祷、祝福两层意思。祈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祝合村(一般为合姓)远避邪恶;六业兴旺。因此,每年正月择定吉日,举行隆重的“出灯”仪式。在一派庄严肃穆的鼓乐声中,将旧年供奉在祖先神龛上龙头取下,与龙骨、龙被、龙尾一起放置在大禾坪上缝合,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设置祭台(需双烛、供果、供酒、纸钱、纸香)祭拜天地,叩请神灵,请先祖保佑合村(合姓)吉祥如意,烧化纸烛香箔,三叩九拜,再在鼓乐陪伴下绕村一周。然后就到各村各地舞龙。龙灯每到一处,户主要备香、燃放鞭炮迎接。一般闹完元宵就收灯,也要举行“收灯”仪式。程序与放灯大同小异。



舞“滚地龙”需要一个较大的场地,四角竖一灯牌,观众站在灯牌之外,一般是舞双龙,分雌雄,即分为金龙、青龙;也有舞四龙、六龙的;同时还有布龙、草龙、纸龙陪伴。每一条龙前都有一个耍珠者。由于滚地龙的舞龙者置身龙被中,无法看清外面,全仗舞珠者发号司令。一般听舞珠者手中铁叉的套环发出的声音,决定舞蹈动作。滚地龙的舞蹈粗犷,威武,大起大落,有数十套动作,如滚四门、抢珠、戏珠、窜圈、下海底、望明月、晒翅等,可惜流传至今已经不多了。每一套大动作分为若干小动作,套与套之间略有间歇。全套动作气势磅礴,具有龙之神韵、狮之威武、虎之凶猛、象之稳健、可谓关东大汉抱铜琵琶弹“大江东去” ,故又有“蛮龙”之称。全套动作约为一个小时,舞者体力消耗极大,非身强力壮者只有望龙兴叹,无缘享受那种力与气,火与钢辉映的壮美情趣。



“滚地龙”舞蹈时有大鼓大锣壮其声威,又有唢呐配合动作。唢呐牌子有“八板”、“闹花灯 ”、“得胜令”等,粗中有细,刚中带柔,同时还配有故事队,扮演“桃园三结义”、“哪吒闹海”等诸类故事中的人物,绕龙灯边舞边唱,观众则燃放鞭炮壮威助兴。

“滚地龙”充分体现了耒阳人民的勤劳、智慧、勇舞,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为了一种毅力、勇气、胆量的象征。

2009年,经耒阳市文化馆和大和乡政府极力倡导,大和乡芳冲村(湾名)村民众志成城,筹集资金,重新扎龙架、制龙袍、训练队伍,让滚地龙重放光彩。2010年春节期间,他们在乡村、甚至到市区街道和广场进行了表演。

同年12月,经衡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和滾地龙”为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栏目组在方冲村现场录制了整个活动,并在央视十频道播发。该次活动正源学校也出动了几十个学生参与舞滚地龙。





2017年元宵节,大和滚地龙应邀前往南岳参加“群龙朝圣”非遗龙灯庙会。与南岳寿龙、衡阳稻草龙、衡南七巧龙、衡山拜龙、祁东彩龙等同台竞技。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来源:耒阳历史文化网

内容由耒阳之窗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和ID
信息来自网络部分,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 耒阳之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