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留学Or就业,高学历意味着好工作吗?毕业了,去哪儿

 

这道考研留学还是就业的选择题,你会做吗?...








吴天,是一名就读于普通二本学校的大四学生。因为本科学校不太好,所以吴天家里一直准备将他送到国外留学。然而,吴天并不想给家里造成负担,便自己投了很多简历。如今,他终于拿到了一家发展势头还不错的初创企业的Offer,可仍然面对着家里的巨大阻力。该怎么选,他很困惑。

#毕业了去哪儿# 考研留学Or工作,你认为应该怎样选择?

欢迎加入话题讨论,和我们分享属于你的毕业选择。
第二篇
考研留学Or就业,高学历意味着好工作吗?
毕业季,你选择跨越哪个“毕业栏”?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再深造还是工作,一直困扰着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方面想早一步进入社会,为家里分担解忧,离开象牙塔;另一方面又对招聘单位的高要求望而却步,不甘心目前的定位。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不但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网上曾有一个段子这样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情况: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
"数据

智联招聘一份针对2016届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比例为75.6%,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毕业生占16.5%,另有4.8%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其中,2016年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比例由 2015 年 的71.2%上升为75.6%,专家预计2017年也会有所增加。
跨栏一

直接工作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2016年北京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有57.4%的毕业生选择直接“找工作”。

我从大三就开始在校外实习工作。我认为考研或出国的最终目的也是就业,现在工作得很顺利,而且在工作中能学到很多在课本中学不到的事,很锻炼能力。

选择工作



选择直接就业的影响因素:

就业率 面对并不高的研究生录取比例和并不乐观的研究生就业率,增加了本科毕业生对考研的疑虑;

认可度  毕业生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认可度在社会上持平等观念,自己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在漫长的考研路上;

自我衡量 通过对于自身能力的衡量以及对于迈出考研之路所需投资的衡量,让许多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就业;
跨栏二

再深造—考研
近几年,全国掀起一阵“考研风”,“考研热”对人们而言已不再生疏,全国考研录取人数也在不断升高。有的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选择考研;有的大学生则是为了逃避就业,选择考研。

我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浑浑噩噩到了大三,不想做本专业的工作,但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比较迷茫;而且我一直对本科学校不太满意,所以选择了考名校的研究生。

选择考研
考研动机|逃避就业、谋求更好工作的“跳板”

毕业生为了延缓就业压力,希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国家也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毕业生考研成功就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增强竞争力,毕业后有机会获得稳定的工作。

考研动机|对未来迷茫,盲目跟风这类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学历身份,但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职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有的人在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可能会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

有考生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去考研,但也不乏理性认知的考生。比如,有些学生本科阶段就读的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希望通过考研换一个志趣所在的专业。同时,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国内读研相比国外留学,经济成本更低。
不过,考研同时也有“风险”。据了解,2016年研究生录取比例为3.4:1,但是部分毕业生青睐的名校的录取率却远低于这个数字。如果没有考上,那就要在工作或明年继续考中二选一。去工作,意味着浪费了一年时间;而继续考研直至考上,又似乎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
跨栏三

再深造—留学
中国经济多年的发展,使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加深了国人心中“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出国留学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不少大学生认为出国留学不仅能开拓国际视野,了解国外文化,还能深刻感受国外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完备的教育体系……

不过,出国留学带来的“麻烦事”也接踵而来:

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

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会经常感到入不敷出

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

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

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随着留学热潮居高不下,海归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海归变成了“海带”。即使是国外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同样面临着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
哪些因素制约着你的选择?

社会因素
中国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对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

社会舆论与教育导向  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切身体验,社会阅历浅,很容易受媒体舆论和周边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情况。校园中先后出现出国热、考研热等就是例证。

学校教育培养  毕业生所在学校的不同、大学老师不同程度的就业指导以及各学校不同的培养方向等都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家庭因素


家庭资本对普通学生的报考影响总在潜默化中产生。

以西北大学和暨南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为例,前者的学费为每年1.2万左右,后者则为每年2万,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校所在地物价、消费水平等因素,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学生而言,在毕业和失业划上等号的今天,后者的选择恐怕会承受更多的压力。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毕业生的选择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许多人既想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学位,作为以后就业的砝码,可是又担心三年之后的不可预测的就业形势。毕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毕业生们还是要结合自身状况及早选择。
选择无所谓优劣


读研、留学还是工作,不管是哪一个都如同“围城”一般,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究竟好还是不好,适不适合自己,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

无论再深造还是就业,想要获得最终成功都需靠自己的奋斗。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过,如果不努力又何来选择呢?(文中人物名字均为化名)

编辑:武司宇

策划:张天健 武司宇

综合来源:

新华网、中新网、中国考研网、发展导报、长风网、知乎

中国教育在线编制(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论文《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牛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 中国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