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侃侃而谈,和父母却无话可说,你的孩子有这样吗?

 

偷窥孩子不如光明正大地监控...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们好像在线上越来越能聊,在面对面时越来越沉默,常常无话可说。那么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当爹当妈的要怎样关注孩子,并且不会让他们感到反感。

面对面谈话还是发信息?

我们赶上了这个可以自由选择对话或发短信来进行交流的时代,通过短信、线上聊天和视频聊天进行沟通实际上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聪明的方式,并且对家庭和社交生活都有好处。



来看三个例子:

① 一个性格比较害羞,不敢在外面主动找其他人玩的孩子,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来接近他们,用社交软件加为好友后,写点儿评论或者点个赞,然后再到线下进行交流,成为一个过渡的桥梁。

② 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和他们的父母讲一些当面不敢讲或说不出口的内容。要知道,能让一个脆弱敏感的青少年开口告诉父母,他们正在受到伤害是非常难的。

给父母的建议:如果你收到一条这样的短信时,请回复一条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心的短信,并且感谢他们能与你分享这件事。就他们在短信里提到的具体问题,不要通过短信回答,一定要找个时间当面来谈。

③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特别喜欢和正在出差的父母或远在别处的祖父母进行视频聊天,甚至能够让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能给孩子读睡前故事。

尽管这种沟通方式有积极的一面,但它常常会让我们失去的更多。

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有近一半儿的美国儿童更愿意发短信,而非当面沟通,国内这种情况也日趋严重。



不得不说这非常让人担心,因为孩子在家里和学校与别人当面沟通,是他们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的最好方式。而社会情感能力是最能决定一个儿童能不能实现他的最大潜能的因素。

对于一个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家庭可以看作一个“语言实验室”,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会怎样表达和理解他人。但如果用发短信的方式沟通的话,会让这个实验室里缺少两个重要的元素:

1、 同理心

——根据语调作出回应,解读话语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同理心



当你给你的孩子发一条短信告诉他们“我爱你”,还加上一个笑脸或爱心时,你的孩子是听不到你话语背后的温柔和关爱的。

同样,发短信问孩子“考试考的怎么样”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因为在孩子听来,这更像是质问和压力,因为他们不知道你是带着温和的语气来问的。

一般来说,不要在你的孩子还在学校的时候给他们发短信,想发展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他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园环境里,而不应该发短信像你求助,而是学会通过与老师沟通来帮助自己。

2、 倾听

——倾听他人和洞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一条条的短信就像是兴奋剂一样,这种线上的回应会让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这是我们对智能设备上瘾的原因。
但这些信息让人分了心,还损害了人们倾听和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有些孩子说他们需要费尽心思去获得父母的注意,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深深地沉浸在他们的只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中。

除此之外,这种情况如果不加节制地发展下去,会发生“周遭意识”丧失的情况——常常在沉迷于屏幕或电话而分心时发生。

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发短信或过马路的时候盯着手机,有些时候甚至会让人忘了在场的人……

拥有隐私已经成了一种幻觉

短信和线上聊天实际上是没有隐私可言的。

短信,邮件和照片很轻易地可以在社群里分享,如果碰触到人们敏感的地方还会瞬间传播开,当然还有那些出于不同目的,专门泄露秘密的黑客们……

所以,不要觉得用手机发送和接收的东西是有隐私的,如果你的孩子想私下表达自己,还是在本上记日记更保险。



从80、90后记事儿开始,父母窥探孩子的日记一直是不被提倡的,但是可以通过对孩子的智能设备的沟通情况进行监控。这并不难做到,有些应用软件允许孩子的短信显示在父母的设备上。

父母永远不应该偷看孩子的短信,所以在设置前,父母必须和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需要知道短信的内容:这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自律,让自己以后免于尴尬甚至更糟糕的情况,因为孩子是通过问自己“我的父母看见这个会怎么想”来学会自律和自控的。

1、 重要的情感(爱,沮丧,失落)要亲口在家人面前表达

2、 不要在孩子还在学校的时候发短信给他们

3、 让孩子了解到社交媒体毫无隐私可言,如果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记在日记本上

4、 不要窥探孩子,而是公开地做好监控,并且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必要性

5、 控制自己对智能设备的依赖,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 END -
长按二维码关注“心父母”学习更多


    关注 心父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