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

 

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体现着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昆曲已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它凝聚了东方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昆曲已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园林和同是中华文化瑰宝的昆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最高成就之一的江南园林的庭院之中,几百年间回荡在那小桥流水之间的乐韵,就是这与管弦丝竹相伴和的婉转咿呀的昆腔了。


纵观昆曲的发展历程,就会从中发现它与园林的深厚渊源。从昆曲的出现年代来看,它虽然比园林的发展历史短,但是其发展的兴盛期,即明清时期,恰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期和园林艺术发展的最高峰时期,而中国古典园林在清末衰败的时候,昆曲的发展也停步不前,开始衰落。这二者兴衰历程的惊人同步性,并非巧合,而是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中国古典园林与昆曲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悠扬的笛声和着莺啼燕啭般的昆腔,正适合中国古典园林那小庭深院的幽雅情境;而浅吟低唱的词曲,恰是士大夫文人填唱诗文的最好媒介;华丽的唱腔、多变的剧情,则又深受上至贵妇、淑女,下至黎民百姓的喜爱。
昆曲出现之后,由于它的雅俗共赏,开始在社会上渐渐盛行起来。因此,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的古典园林的庭院之中,昆曲成为了最好的点缀和背景音乐,而昆曲也渐渐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讲究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才能达到耐看耐听;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造园亦言意境,意境因情景不同而异。古典园林,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它所体现的园林意境幽美自然,经得起细细地推敲,令人余味无限。而昆曲唱腔低回婉转,余韵悠长,与诗画意境、园林意境一样,都表现了要用水磨的功夫。
园林作为古代文人的世外桃源,尽管空间有限,但由于造园的主题是对自然风景的美学追求,以自然山水为摹本的咫尺山林仍有着自然美景的形式与意境。这种审美思想和情趣与佛、道的人文内容相辅相成,成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源泉。 然而,作为社会制度的具体体现的中国古代城市,其布局多为方正对称,特别是城市的轴线大多笔直且道路规则,体现了儒家哲学的方正秩序、不正不威的思想。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则与之正好相反,园林形式自然随意,道路曲折迂回,人居其中则可怡神养性,仿佛身在世外桃源而超然物外,这恰恰是佛家与道家所推崇的生活方式。但是,绝对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园林只是作为一个模拟自然的人工环境,缓和着人们的紧张的神经,缓和着身心与社会的矛盾。儒学思想是社会制度的基石与支柱,而佛家、道家所推崇的生活方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情境,在严苛礼教的束缚中,园林的自然景色可以作为紧张生活的放松。二者在园林中被调和了,园林成为佛、道、儒的契合点,因而成为古代文人讲究中庸之道的最好所在。正统的儒学思想和无为的佛家与道家思想在古代文人的行为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庸之道的一个极佳体现。园林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理想而又不脱离社会的世外桃源。


和着昆曲婉转的乐音,徜徉在幽雅的园林之中,漫步在牡丹亭之畔,我们不仅会深刻地感受到园林美景之妙,而且更会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选编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杂谈昆曲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文


中国最美书院——安陵书院欢迎您!

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教学与研究基地

湖南郴州永兴书院路

关注微信订阅号“安陵书院”

官网:www.anlingma.com

0735-5556833,5556855


    关注 安陵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