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教学生刷题的数学老师,如何教出了高考满分的学生?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当年从复旦博士毕业的时候,王伟叶有很多种选择。但他的目标...



点击上方“家长圈”小字,一键关注

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当年从复旦博士毕业的时候,王伟叶有很多种选择。但他的目标很明确:选自己喜欢做的、乐意做的事情。因为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控江中学带数学竞赛班,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当老师,回母校——这也几乎成了他找工作时唯一的方向。



2009年,27岁的王伟叶从复旦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他的同窗们,大多留在了高校继续做学术研究,也有的选择去社会上摸爬滚打、开疆辟土。但是王伟叶早早就打定了主意,回母校控江中学,当一名高中老师。

在男教师稀缺的当下,一个博士生甘愿去中学当一名普通教师,这样的选择,显然有些“另类”。所以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自己在控江读书时的班主任、数学特级老师许敏时,许老师非常意外。但老师也理解王伟叶的选择:从小热爱数学、喜欢动脑筋,认准了一件事,就会坚持到底。他以自己20多年的感悟给了王伟叶最大的支持:“培养好学生,同样也是一份值得骄傲的事业。”

回到控江7年,王伟叶当了7年创新班的班主任,带了两届高三。7年间,这个博士数学老师已经小有名气。学生们崇拜他:“没有王老师不会解的题”,家长们感激他“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如何考试”,他却说:“我想让我的学生和我一样,认识到数学真正‘美的部分’。”



王伟叶课间给学生解答

师傅领进门

当年从复旦博士毕业的时候,王伟叶有很多种选择。但他的目标很明确:选自己喜欢做的、乐意做的事情。因为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控江中学带数学竞赛班,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当老师,回母校——这也几乎成了他找工作时唯一的方向。

会不会屈才?很多人会问他这个问题。一个名校博士毕业的学生,留在大学继续搞科研或是走上社会从事金融行业,都会是不错的出路。但王伟叶有些执拗,虽然他拿着一份并不充裕的薪水,和那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同学相比甚至很“寒酸”,但他说,每天醒来站上讲台,就会感觉“充满了干劲”。“我喜欢和学生打交道,过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还有,就是我对控江的‘母校情结’。” 王伟叶的话,有着理科生固有的言简意赅,朴实中却饱含着感情。

当年选择回控江,王伟叶多次去找自己的恩师许敏“恳谈”。1993年,王伟叶进入控江中学,是当时七年一贯制第二届的学生,许敏就是他的数学老师。如果说是小学时对数学产生兴趣的话,就是许老师的数学课让王伟叶“入了门”。从高一到高三,王伟叶一直是上海市数学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并且参加各种全国冬令营。当时的他,是控江中学数一数二的“学霸”。

师傅领进门。王伟叶说,人生中的许多次选择,是和许老师分不开的。比如因为当年保送复旦的时候选择了心仪的数学系;又比如和许敏老师一样,毕业之后回控江当老师;还比如像他一样,坚守在第一线教书育人,并且对于教学方法不断追求创新。

不刷题的老师

从小就喜欢数学的学生郑志伟,还在兰生复旦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王伟叶的名字。“我知道控江中学有对王牌数学师徒组合很牛,一位是许敏,一位就是王伟叶,”没想到,小郑到了控江中学,就被分在了12班,王伟叶当班主任,这让他“如鱼得水”。

印象中,和其他科目相比,高中的数学课是比较枯燥艰涩的。但王伟叶的课不一样。在他的课堂上,“咦”“哦”“啊”等各种惊叹声此起彼伏,讲到精彩处,学生们还会击节叫好。郑志伟说,别的老师或许会根据答案解一遍题,但王老师一道题会给出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大开眼界,这就是数学博士的魅力所在。“我想,如果只是应付高考的话,数学就会很无趣,更多的时候,他会教会我们怎么去归类、总结,理解题目的出题过程,以及它的延伸意义。”郑志伟说,王老师让他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孜孜不倦吸取着无尽的知识。



课后给学生解疑答惑

王伟叶说因为自己不是师范生的科班出身,所以教学的路子有点“不太正”,但学生赵彧锋却最喜欢王伟叶“不按常理出牌”的教学方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开学,王老师就把归纳法提到了前面来教,很多关于数学基本的概念、思维方法和证明方式,他花的时间也远远比解题做试卷多得多。” 而对于王伟叶而言,这正是自己当年做学生时最深的感悟,高考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远比知道怎么解题重要得多,因为数学之所以“美”,因为它不仅仅是“算术”:“就像是一个战场,我会根据战场的情况,为每个士兵设置不同的战争场景,教会他们该怎么出击。”他说,最喜欢的是高一高二时的课,因为学习数学方法、思维的课可以“海阔任鱼跃”,让他和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



王伟叶给每个学生做的数据分析

作为理科生,王伟叶深知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无论是思维、逻辑和证明方法,对于一个学生未来人生的思考方式或是价值观取向,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收获,远比简单应付高考更有意义。”



王伟叶自己编写的数学讲义

一人一份“雷达图”

在王伟叶的班上,每个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之后,37个学生都会收到一份“雷达图”——这是王老师送给他们的“礼物”。这样一个习惯,班主任王伟叶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这样一份雷达图,是喜欢打游戏的王伟叶的发明创造。和简单的成绩单相比,这份这份雷达图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势弱点落在哪个区间,可以努力的方向,简单直观。深得学生心的背后,是王伟叶对每个学生、每门功课的数据记录和深入分析。

赵彧锋说,即便是每天的数学作业批改完后,王老师都还要做一份离散程度表,每一道题,是概念不清、方法不对还是计算失误,王老师都能蹦出个百分比来给他们“敲木鱼”。这样一来,短板在哪里,哪里容易出差错,一目了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希望能更直观地告诉他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可以各不相同。”

因材施教,是王伟叶作为老师坚持的教学原则。工作第二年,王伟叶便担任了首届创新班的数学老师。他深知,对于相对比较优秀的创新班孩子而言,如果只依靠教材来上,是“吃不饱”的。于是,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编写了创新班的数学讲义和作业。等第一届学生毕业了,他又根据新一届学生的数学基础,把讲义推倒重来,进行大量的修改和补充。同事丁昶欣说,王老师总给自己加很多活,因为他从学生的学生的角度考虑更多,虽然很累,却给了学生更多成长的空间。

当老师7年了,虽然王伟叶很少去统计自己学生高考的成绩,他却清楚地记得有多少孩子因为他而爱上了数学:“如果复旦大学数学系在整个复旦的招生人数为1/20的话,我的学生考取数学和数学相关专业的人数,肯定超过了这个百分比。”2013年,上海市高考数学两个满分学生中的一个,就来自于他的门下,考入清华、北大、复旦和交大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王伟叶的不走寻常路,被控江中学视如珍宝。校长姜明彦如此评价这个年轻人:“博士毕业的王伟叶,不但专业,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教师的专注和对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他说,在教学中注重个体、注重学生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将是学生们走向大学、走向社会一笔宝贵的财富,这远远比仅仅着眼于高考更加珍贵。

文字来源:上海观察APP·城事频道·教育栏目

—————————————————

“家长圈”由《解放日报·上海观察》权威打造,从政府机关,到基层学校、研究机构和家庭,我们拥有一批了解和倾注教育的官员、校长、老师和家长朋友,从教育政策、招生考试,到家庭教育、亲子问题等,凡是和教育有关的问题,及时提供权威资讯和专业解读。

搜索微信公众号“家长圈”,或添加微信号“jiefangjiaoyu”,或者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点赞。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关注 家长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