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风韵】时光里的古凉亭

 

点击上方↑↑↑“开放包容天下苏仙”蓝色字样,关注我们。苏仙区官方主办的对外宣传、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及民生服务...



点击上方↑↑↑“开放包容天下苏仙”蓝色字样,关注我们。

苏仙区官方主办的对外宣传、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及民生服务综合性平台

《苏仙风韵》是一本反映苏仙文化底蕴的文学刊物,凝结着苏仙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期待,凝结着苏仙人深深的文化情结。刊物虽小,方寸之间亦可容膝;琴弦虽细,足以弹奏古韵新声。从今日起,小编将陆续转载刊物里优秀作品,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苏仙,领悟苏仙魅力。同时,也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向《苏仙风韵》踊跃投稿,投稿邮箱:suxianfengyun@163.com

它对于我来说,太过熟悉,因为它就是家乡的凉亭。

几百年前,它就一直矗立于湘粤古道边,“四十两路司路口岔平和”的大路上,介于两路司与两湾洞之间,是迄今为止家乡最古老的文物古迹之一。



迎风亭

小时候,我们打柴、割草、上学、放牧,走出山里的世界,都要经过它,它还是我们儿时嬉戏玩耍的天堂。只是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村道的硬化,我们都以车代步,它就成了无人管的弃物凉在路边,这座木石结构的凉亭,还差点被毁掉。后经修缮,虽少了点原有的风貌,但它朴拙厚重犹在!

在我的印象中,迎风亭在地方志里是无史料可查的,但我依稀还记得它的一根横梁上清楚记载过“光绪十三年重修”过的字样,只是在后来那根横梁朽掉了。从凉亭募捐碑的名字辈份来看,大概兴建于明末清初,或者更远。因为我的段氏始迁祖段必行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为亡父从广东茂名扶棺回江西庐陵归葬(其父段思忠为广东茂名县令,殁于任期),在进入湖南境内的郴县秀才乡时,遇到了困难才选择两湾洞,并在此结庐而居。所以,从这个时间段上推断,迎风亭可能建于明代。

迎风亭

凉亭在苦难中国交通枢纽极不发达的漫长时空中,无疑是羁旅困顿的人们休憩、纳凉、躲雨的避风港。迎风亭也不例外,在那些肩挑背扛的艰深岁月里,故乡人或因为劳顿而进亭歇息,或因为风雨而进亭躲避,或因为炎热而进亭纳凉,或因为疲惫而进亭小睡……迎风亭啊,仿佛就是守护着时光与岁月那凉风如水的旧梦之家,还时时地在传递温馨。它站在那里,摇曳着它那飞檐凌空的清脆悦耳的风铃,呼停着往来繁密的脚步,濡湿的背影,快歇息啊,快歇息!

时光匆匆而过,随着现代交通道路如条条骄龙腾挪于群山众谷间,穿梭于大江南北上,啸吟于戈壁荒漠中,游弋于边塞雪峰外,什么黄尘古道、青石大道、索遛栈道、丝绸之路,大都掩埋在岁月的苍海之中,作为依附于古道的十里长亭接短亭,同样也会随风而逝。那些曾经出现过、矗立过、盘踞过如家般温暖的亭子,宽厚地收留、接待、容纳时空岁月中浩荡的穿越,难道不是一个个承载历史命运的深沉稳重的生命符号吗?请听听那漫漫长路上的阵阵呼吸与沉沉步履吧!
迎风亭

它们已经脆弱了,脆弱的经不起一滴时光的重量,或许轻轻一碰,它们就散架了。我们真的不想那是心酸、惋惜、遗憾,而是像迎风亭那样,给了我安慰。

现在,每次回家经过迎风亭时,我都会深情地注视着它,而且心中还会浮现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画景来,我仿佛有一种去追随光阴脚步的冲动,就像小时候,抱着闲耍、任性、天真的心情,赤脚跑进亭中,这里摸摸,那里瞧瞧,使劲地用坐不稳的屁股磨蹭着光滑平整的长条石,企图能磨蹭出那岁月的光泽来!
迎风亭

苏仙区委宣传部宣

作者:段伟国


    关注 山水名城美丽苏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