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说」难道大学媒体需要“男神”、“女神”?

 

当这种“男神”、“校花”等等这些“娱乐化”内容充斥着一所大学,不禁想问这些运营者一句,难道我们只会提供这些内容吗?如是这样怎能维系大学之精神?怎能引导校园中个体的思维?...



最近,海豚编辑部的小伙伴们看了看自己大学的一些组织的微信公众平台,因为我觉得一所大学的人文氛围也会跟随时代发展且必然会在新媒体上有所体现,也看到很多优质内容和模式,但是也有很多失望,一眼望去,真正在引导思考与传播文化、学术等文章不多,反倒“男神”、“女神”、和“吃喝玩乐”等等文章大行其道,甚至有些校园主流公众号竟以此为发展方向。

图片举例
当这种“娱乐化”内容充斥着一所大学,不禁想问这些运营者一句,难道我们只会提供这些内容吗?如是这样怎能维系大学之精神?怎能引导校园中个体的思维?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娱乐,娱乐是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我所使用的“娱乐化”一词有其特定指向,下文主要论述“男神”、“女神”和“吃喝玩乐”等这种“娱乐化”内容在大学新媒体中过度传播的诸多影响。

作为新媒体的运营者,尤其是大学校园之内的,我觉得都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标准,这种标准不是单纯的现实利益(流量、关注量、传播量和经济收入等等),还应有着文化责任与义务。

为什么谈文化责任与义务?其一是这也是大学的意义之一,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完成对学生的文化塑造,使学生思维成熟和发展自我;其二是如今新媒体在传播上效果显著,运营者更应该坚持文化责任与义务,帮助同学们启发思维;其三是不少运营者往往掌握着具有相当体量的群体基础,每一次传播活动都会对群体中受众产生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今校园里那些以“男神”、“女神”和“吃喝玩乐”为己任的新媒体平台正是忽视了自身的文化责任与义务,看到此不少读者肯定会反问我“这些内容大家都愿意看啊!”

对此我想问的是“这些内容真的在内心留下痕迹了吗?”

可能还有读者会说“这就是需求”,但是我想说的是,往往是生产的内容扭曲了我们的需求,当这类“娱乐化”的内容过分生产,就会在我们视野中频繁出现,迷惑了对自己需求的判断,错失了想要阅读重点,因为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将其定性为一种传播的“暴力”我觉得都不过分。

这种迷失是极为普遍的,当形成一定规模就会形成经典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我们会更倾向阅读这种简单的、娱乐的、快速的内容,而对那些有更深层价值的文章读之极少,这就会迫使很多不坚定的运营者也转向这种“娱乐化”内容的生产,继续冲击其它引领性原创内容的生产者,导致上一段所述的传播的“暴力”继续加强。

在对引领性原创内容冲击和驱逐的过程中,这些“娱乐化”内容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大学阶段完成思维塑造与思想转型,这些“娱乐化”内容过分输入,很有可能使我们的思维偏离,比如“男神”、“女神”这类博眼球的内容,往往会使人想到“颜值即正义”、“相貌优秀便是优秀”等等,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了不恰当的观念,使得我们忽视了那些真正具有内涵的理念,而且重要的是经常性的“娱乐化”的快速阅读会破坏我们的思维展和理想思考,甚至难以形成自己的创见。

做为新媒体的运营者,不能只为了眼球效应和流量利益去生产这些无甚精神价值的内容,综合起来上面的论述,这种现象危害极大,很大程度上会搞坏一个大学的氛围,大家能想象一下“男神”、“女神”和“吃喝玩乐”这些内容充斥着学校的感觉吗?

一个大学的氛围应该是人文的、学术的、深刻的、自由的,而不是这种娱乐的、速食的。

我觉得那些把生产“男神”、“女神”等等内容为主要工作的,还是学校组织的新媒体平台真应该自己好好反思一下,你们是不是违背了初衷?又为这个大学真正做了什么?

在此声明,本文并无特别所指,笔者只是针对这种现象,感觉好气啊!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在留言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又是一周,要开始上课和工作了,加油噢!


往期精美推送

「海豚说」“海上生明月”—从古诗词谈海洋文化(二)

「海豚说」“海上生明月”—从古诗词谈海洋文化(一)

「秘密」海豚找到另一只海豚了

「海豚说」“快意雄风海上来”-海大人怎能不看《航拍中国·海南》

「海豚说」迟来的创刊词之林林说

「海豚说」聊聊那些“海”的生活与艺术

未完待续,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更多……


    关注 DolphinyRadi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