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和晦涩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生之中...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死潜伏在我们生之中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生之中。死去的木月对于青梅竹马的直子以及其好朋友渡边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心灵创伤。

三人关系就如同书中直子所说:“我俩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拥而抱。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比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见世面。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你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你的意义就好像链条,把我们同外部连接起来的链条。”
于是两人都考取了远离家乡和从前熟人的大学,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对于直子来说,她一直身处木月死去的漩涡当中,她与木月自小一起长大,12岁便初吻。后来进入疗养院的她最后也无法走出阴影。而渡边从两人的死亡中获得哲理性的思考,并试着从泥潭中抽离,继续生。

小说人对人物死亡的设置,在我看来更倾向于一种人物性格的永恒。死亡的人永远都是青春的,他们的生命永远在20岁以前,他们的音容笑貌,心智性格,也注定闪现着那不成熟的倔强和未长大的魅力。
而书中疗养院内外的人们的不同,正如书中玲子所说,是正常的人和不正常的人之间的区别。书中不正常的人如直子、玲子,她们执着过去的伤痛,内心敏感,脆弱,挣扎却是无比真挚,单纯的。而正常的人如永泽,渡边,他们于风月场所内去发泄欲望,生活看起来却是混乱,污浊的。我想,正常人与不正常人的欲求,渴望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正常的人运用头脑,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欲求和渴望系统化,理论化,用另外的方式去释放自我。
死渗透在生之中,让人参透人生如梦的真谛,却依然要奋力在这世界留下那么一点自己的痕迹。而不正常寓于正常之中,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直面自己的内心,才可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创伤也好,叮咬也好,只要学会面对伤口和不足,生命才会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图/电影《挪威的森林》


    关注 李冬冬做梦的地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