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抢走你的饭碗吗?【商评新思】

 

我们不应该将技术进步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因为此种观点仅在短期内有时成立。...





商评编者按
“机器人正夺走我们的工作”这样耸人听闻的观点经常出现在各类刊物上。其实,尽管自动化的冲击令人恐慌,但自动化本身并不会引起失业,而是会带来更强劲的经济、新的就业机会及更高的生活水平。

阅读任何商业出版物几乎都会得出同一结论:技术与自动化在许多发达国家是导致高失业率的核心因素。尽管自动化的冲击令人恐慌,自动化本身却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并不会引起失业。

自动化降低了某些工作的成本,对从事此类工作的个体工人而言,这威胁到了他们的生计。当工厂流水线上的铆工被机器人取代时,铆工限于其特定技能很可能被解雇,而且很难找到其他工作机会。自动化也可能不利于整个产业。19世纪末,美国制冰业雇佣了大约9万名工人,在全国各地切割、运输和存储冰块。机械制冷淘汰了这些角色。结果工人失业,公司破产,投资人亏本。

但150年后,在1月凿开冰湖以供在7月冷藏柠檬水的想法显得很荒唐。如果是为了促进就业而非得这么做,就更显得荒唐了。技术进步之所以被称作“进步”,是因为它比前一种方案更好。

那些谴责技术给就业造成冲击的人,关注的是直接的短期效应,而非长远的二阶效应。并不是说,负面效应不该受到重视。各经济体应当具备社会基础架构来帮助那些受到负面效应影响的工人,但这些负面效应不应该影响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生产力。

自动化提升生产力,也降低成本。如果利润因成本降低而增加,自动化工厂的营收与员工人数可能随之上升。对世界各国的数千家公司的研究表明,在生产力提高的企业中,约半数出现了营收与员工人数增长。

节约成本

设想出现了最坏情况,自动化的成本低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工人就此被机器人取代。也许这听上去不利,但并非全貌。首先,工人被取代,实际上使得被取代者之外的所有人都获益:消费者因产品或服务成本降低而获益,其余工人可获更高工资或股东可享更高利润(尽管在大多数行业中,竞争性市场力量导致的第一个后果是价格降低)。这些节约下来的成本并非看不见摸不着:它们在整个经济中流动,消费者利用节约下来的钱购买其他产品和服务,在其他行业中创造就业。这些二阶效应是发散型的,难以被个别观察到,但它们在各种产品间扩散,久而久之最终导致过去200年间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

这些竞争性动态也出现在国际范围内。生产力的提高,尤其是展开跨国贸易的行业中生产力的提高,对保持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生产力的提高,结合工人技能提升与鼓励就业的政策,帮助德国维持了稳定的制造业就业水平,尽管德国的制造业工资处于世界最高之列。如一国经济能提升生产力,就会有双重收获,因为生产力既增加了国民产出,也提高了国家的竞争性贸易地位,后者进一步增加了产出。

学术研究证据非常清楚地显示,生产力的提高对就业并非坏事,从中长期来看尤其如此。事实上,在生产力影响就业方面的几乎所有研究表明,就中长期(例如3至5年)而言,生产力的提高并未导致工作机会的减少。

在整个经济层面上,可从两个相关的方面来看待自动化对工作的影响:生产力对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及其对失业的影响。美国的就业人数增长在2000年左右开始与生产力提高明显背道而驰,一些评论人士将其解释为生产力提高正在扼杀工作机会。这一逻辑的问题在于,就业增长是人口与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就业增长在美国减缓的原因是,女性就业人数的增长放慢,而在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正步入老龄化。如图1所示,在2000年左右,就业总人数的增长偏离生产力提高的趋势,但与工作年龄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同。



就业趋势

但是高生产力是否一定会造成更多失业,即便它与就业总水平不相关?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与高生产力相伴的是更低的失业率,如图2所示。既然过去揭示出截然相反的情形,我们为何要突然开始相信高失业的罪魁祸首是(或将来会是)高生产力?



整体就业与失业方面的这类总体趋势得到了众多学术研究成果的支持。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机构的报告表明,就长远而言,在许多国家,生产力提高与就业增长或失业没有或很少有关联。这些研究成果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均成立,包括美国、欧洲国家、哥斯达黎加、孟加拉国和中国台湾。

尽管逻辑清晰、证据充分,媒体甚至学界中仍有许多人告诉我们,“机器人”扼杀了工作机会,因此我们应心怀恐惧。由于自2008年大衰退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就业持续疲软,这一论调颇有市场。但如其成立,大衰退之后,生产力应该比之前更高,而事实上却变得更低。西方的就业问题其实源自生产力与自动化水平过低,而非太高。如图3所示,没有证据显示生产力与最近的失业率上升有任何关系。即使两者有关系,其关联性也呈现出相反趋势。



一些耸人听闻者仍认为,即便历史呈现相反的情景,失业显然并非因生产力高速发展而导致,未来也将会不同。此种观点认为,如果技术开始一下子淘汰了过多的人,则无法保证能够促进工作机会的增加。他们认为,更糟糕的是,我们会面临“工作的终结”,一切都被机器人和电脑所取代。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情景有可能出现,即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全球平均家庭收入也会至少增加5倍甚至10倍。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生产力的提高显著低于战后的平均水平。

人的适应能力

上述情景不会出现的原因在于,尽管电脑在许多特定工作方面已取得引人注目的长足进步,但人类的适应能力仍远高于电脑,并在与真实世界互动时仍拥有明显的“常识”优势。人类的这些特点将延续下去。机器人或电脑究竟将如何完成幼儿园老师、工程师、社工或维修工的工作?就算在拥有卓越技术的行业,要转向现实世界的生产与使用通常还是很缓慢的。

美国和欧洲当前的失业问题最初是由于金融体系而导致,这些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是缺乏增长与投资,而非生产力过剩。另外,发达国家在增加值较少的传统生产岗位方面正丧失优势。耸人听闻的大字标题“机器人正夺走我们的工作”令我们关注错误的议题。我们无须避开经济困境,而应拥抱新技术,因为它们将增加产出,并使我们得以与新旧对手竞争。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失业危机的最佳解决之道。当自动化在一些岗位上取代了工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保持并提高这些工人收入的最佳途径。

最起码我们不应该将技术进步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因为此种观点仅在短期内有时成立。理论与实践均显示,就中长期而言,生产力在最坏状况下仅对失业产生中性影响,但它是工资与生活水准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

最后,在机器人和自动化方面耸人听闻的观点将造成实际后果,因为这会打击对自动化政策的支持。我们应当积极推动相关规范和公共投资,帮助组织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驱动力,未来也仍将是主要因素,只要我们不因对技术的恐惧而却步。
(本文原载于Dialogue,经LID出版公司授权刊登)
作者简介: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总裁。

翻译:顾岳
 原文《机器人不会夺走你的工作》
刊登在《商业评论》2016年2月号
● ● ●
试试用微信获取更多精彩
长按二维码关注“商业评论杂志”,扫尽管理强文
优惠订阅《商业评论》杂志,请戳以下链接
订阅点我


    关注 商业评论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