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尽世界,回归如常

 

为之奋斗的方向。...





昨晚看罗胖的423读书分享会,从晚上六点到凌晨一刻,听了很多,自己胡思乱想也不少。早上起来总想写点什么,但到了下笔时刻,各种给自己找借口,到了10点整我再写,听完这首歌再写,听完第10首下定决心一定写...。原来我的拖延症也挺严重的。

我想表达的主题是,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在网上写它的文章也不少。但我要写的是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说明对它的理解。

自己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是从去年六月份买的kindle开始的(为了得到这个时间,特意找了自己的购物记录),第一本书是肉唐僧的《被劫持的私生活》。书里说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性,爱情,婚姻,一些最本质的欲望,语言也是很机智有趣。这对于一个没怎么看过俗称课外书的工科男生而言,这本对性,欲望解剖的如此独特的书,看完它后,自己是何等的惊喜与震撼。人尝到甜头就会想再次得到,这也是贪欲无厌的一种表现吧。

接着就找有趣的书看。听别人介绍,自己去网上找。《富兰克林自传》,《乌合之众》,《千年悖论》,《非暴力沟通》,《乖,摸摸头》,《少有人看见的美》,《富爸爸穷爸爸》,《三体全集》,《把时间当做朋友》,《怪诞行为学》,《毕淑敏》...到目前为止差不多三十本。这些书好像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每看完一本无不感慨我们的世界还可以是这样的。薛兆丰先生的《经济学通识》,让我看到经济社会是怎么运行的,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背后原来是这样发生的。《自私的基因》给了我一次另眼看世界的机会,地球上真正的主宰不是那些杀不死的细菌,或是生存了很久直至现在仍然存在的一些生物,而是基因。生物进化只是基因传承的手段,男女通婚不过是为了延续基因,我们都是基因的载体。《一个人的朝圣》让我穿越到哈罗德与奎妮的凄美爱情,最后仍然向上的生活的故事中...。

看书的场合也渐渐有了变化,最初是找个安静的地方,每次看书像是小时候背着爸妈,插上小霸王玩魂斗罗一样的兴奋,每次的开始都像个神圣的仪式。慢慢的包里都会带着kindle,坐公交偶尔会拿出来看看(车上主要看小说,情节太吸引人了,看小说有瘾,一看就一定要看玩),有时被同行的伙伴冷笑,说自己装逼,读那些书有什么用。我笑呵呵回之,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我是个爱玩的人,就像李笑来先生说的那样,慢慢的好像找到了更好的玩具,就是自己的大脑。人的大脑含有那么多丰富的想象,故事,思想...,我觉得会玩不厌。

身边的很多亲戚朋友也会常在耳边说,谁谁大学都没上,现在开了个公司,有房,有车,有个漂亮的媳妇儿,标准的三有成功人士。而谁谁上了个名牌大学,毕业了拿个几千块钱的工资,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一辈子也别想买上房,读书顶个屁用。马上毕业的我,也有过焦虑,知道前者成功因为有很强的社会经验,但感觉结果不应该是这样的。直到有幸读到杨斌老师的《有料》,书中说到了无字之书的概念。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同样重要,不能偏科。读多了无字之书的人同样也读有字之书,读多了有字之书的人不太愿意读无字之书,两者反差,可想而知。众人的观念限于读书只是读有字之书,课本,课件,论文,书籍,这些有实质载体的书。读书也是读社会,人情的冷暖,坊间的故事,旅行的经历等等。

为什么要读书,昨天罗胖总结黄磊分享时用的一个词,自己听到时,如获至宝,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要读书的目的。两个字,如常。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看了那么多的故事,见识了那么多的人物,理解了那么多的智慧,看世界的高度,角度,维度不一样后,仍然平静的看待世界,回归如常。

读书是为了看世界的视角越来越柔和,为人处世越来越亲和,看待问题越来越平和。少一些毛躁,多一些冷静。少一些孤傲,多一些谦卑。少一些茫然,多一些清醒。尽可能的看清这个世界,然后依旧能够平常的看待一切。不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主人公们一样,有的可能看清了世界,但自己也不被社会接纳了。因为我们的世界,还没准备好容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很高兴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知道原来读书不只是用来考试,并且看到了这么一伙积极的引路人。

世上有三种人,不读书的,读过一些书的和读过很多书的。不读书的或者没读什么书的,他的世界在别人筛选构建好的环境里可以很快乐。读过一些书的,他知道那个他人构建社会的存在,突破了这个构建,看到的往往都是突破时留下的破痕,寻求的对被破世界的反抗。还有就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他们已经走上了另一个台阶,看到了另一片风景。这些人看通了世界,看清了社会,看懂了生活。他们没有走向极端,而是像平常的老师一样,他们向下面的人说着上面美好,让下方的人有希望,有信心,有热情的攀登。

现在你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会回答,为了像他们一样,尽量穷尽世界,最后用平常心看待这一切。很庆幸自己没有厌倦阅读,厌倦书本。


    关注 旋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