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大收获—— 记参加学术训练营的心路历程

 

文/彭昱森任重书院学术训练营第一期优秀营员可以这么说,参加任重书院举办的学术训练营是偶然之中的一大收获,作为...

文/彭昱森
任重书院学术训练营第一期优秀营员
可以这么说,参加任重书院举办的学术训练营是偶然之中的一大收获,作为任重书院自管会的成员,我也算是最早知道这个项目的人之一,一个小小的优势。这一项目对我最大的吸引在于两点:其一是学术的训练,此外是学术的交流。

我幸而是个对学术比较感兴趣的人,这是训练营可以提起我的兴趣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我相信,每一个在意到训练营宣传海报的人,或者点开有关这个项目的微信推送仔细阅读的人,身体里都有着一颗致力于学术的心。每天我们会走过大大小小的宣传横幅,蓬勃发展的微博、朋友圈里的消息每天也是成千上万,不是热爱的心自然也不会去多花那些时间去关注一个在外人眼中显得枯燥的学术活动。

然而,报名参加学术训练营也只能算是一个美丽的开始,开始领受各自的任务并逐步落实才是真正可以称得上训练的东西,或曰名副其实开始训练自己的学术素养了。起码它说明了一点,学术不仅是天赋的结果,虽然那种敏锐的观察力非常重要,必要的训练可以提升我们的基本功,这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是训练,如同跑步运动员接受训练一样,不会是一件轻松享受的事情,会超过预期而且会让人感到疲惫,这都是必须要付出的苦。以我个人而言,我所做的项目是《申报》中有关谢晋元将军生平的研究。《申报》是一份历史悠久的知名报刊,幸而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重新看到这些历史的见证。既是研究,首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同于现在的文献,有一定历史距离的《申报》毕竟存在着原版的保存与流传的诸多问题。这给我的资料收集造成了不小的干扰,尤其是数据库本身存在的疏漏,这是我之前未尝预料到的,使得我必须认真比对每一处文字,以免出现“硬伤”。这是一个很锻炼人耐心与定力的工作,密密麻麻的繁体字与民国遗风的文句交织在一起,由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逐渐习惯开始轻松面对,不亲身经历怕是不能理解致力校勘的辛劳,深深体会到了张元济先生以一人之力搜集校勘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何其不易。

资料收集只是第一步,将零碎的资料组合成自己的文章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拼接,就像做菜不是简单的将食材堆砌在一起,套用老子的话来说,“做学术若烹小鲜”。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写这篇文章的功夫在于自己,即一个将材料与观点连缀起来的过程,而提高这篇文章的路径则主要由老师引导。不仅是平时与老师的邮件沟通还是老师面授机宜,循循善诱给了我们许多教益,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既是训练,缺不了教练,正如武侠小说里内力深厚的师傅,给弟子传授心法。也许没有这样的带领我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经验积累,但是势必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这世上最宝贵者就是时间。

如果说最后收获了一本收入自己成果的论文集,这是可见的勉励。我倒觉得,更重要的在于——就像它的名字所体现出来的一样——对学术的训练。作为一名刚刚升入大二,参加训练营时也才大一的学生而言,想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却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没有路径实在是事倍功半。如此说来,任重书院的学术训练营给了特别是有志于学术的新生一个平台,有老师的指导以及实际的操作,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合一的真正的训练。

所以,有志于学术的同学,以及希望提升自己学术修养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多多报名参加任重书院的学术训练营。这是一个收获颇丰的美妙之旅,也必然是对以后的学术生涯作的一个极好的开始。


    关注 复旦任重自管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