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抹去的网络黑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曾有五次小内鄙视了自己的灵魂:第一次是回忆12年前发的首条QQ状态,第二次是重读7年前的人人网点名日志,第三次是输入6年前注册的首个淘宝ID,第四次是翻阅5年前的第一条微博,第五次是打开3年前的朋友圈自拍。

对于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大龄网民来说,这些大抵和念旧情怀没有什么关系,尽是不愿再提及的黑历史。

尘封于网络多年的黑历史颠覆了人类遗忘的天性,让记住成为了常态,遗忘却变得越来越困难。正如美国流传的那句谚语一样——“大象永远不会忘记”,互联网也永远不会忘记。

承载着90后一代青春记忆的QQ社交系列产品,如QQ空间、朋友网、QQ签名、QQ农场以及QQ秀等,已鲜有他们活跃的足迹,人烟稀少的留言板、加密仅自己可见的空间相册、聊天栏右侧裸奔的QQ秀以及清除一空的网络日志,让人不禁唏嘘:互联网似乎不是找寻少年心爱之物的地方,它更多的是一个记录着各种糗事的电子档案。

网友“小A”是个大学毕业已经三年的都市小白领,QQ对于她来说好像已经属于上世纪的产物, QQ签名已好几年没有换过,长期处于潜水状态,大部分好友也早已失去了点击头像去联系的冲动。偶尔,她会想起来刷下空间状态,看到空间“去年今日”里三年前自己发的说说,简直矫情到尴尬症发作。幼稚的言语和自言自语所表现的孤独想被认同,在现在看来那时候是多么可笑。

敬往事一杯酒,再爱也不回头。

除了QQ,人人、贴吧、微信、微博、豆瓣以及知乎,这些社交平台在使用时都会经历好奇——使用——上瘾——沉迷——厌倦——弃用的几个阶段。



你努力想去忘记,默默在空间朋友圈人人微博都锁起来的黑历史,其实都被互联网所记住。

互联网上所有人的个人信息,人们的行迹、习惯和选择都很可能被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站、云计算、定位服务所记住,“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只是互联网时代中的乌托邦。

20世纪30年代,H.G.威尔斯曾经描述过一个人类战胜自身记忆不可靠性的梦想。他描绘了一个“世界大脑”,整个人类的记忆都存储其中,并且每个人都能与之连通、从中提取记忆。现在,我们估计已经有了一个这样的“世界大脑”——它的名字叫谷歌。

数据科学家迈尔-舍恩伯格为此下了一个奥威尔式的注脚:“毫不夸张地说,谷歌知道的,比我们人类对自身记忆的总和还要多。”

迈尔·舍恩伯格还想象过一个悲伤的小故事:两个好朋友,乔和简,已经多年未见,他们约在一个老地方喝咖啡来叙旧情。但是简不太记得咖啡馆的名字了,她灵光一现,觉得可以查阅过去给乔发的邮件,但却偶然翻到一些不愉快的信件往来。简没有选择遗忘和原谅,她被旧日怨恨纠缠不休,所以很有可能不会再去赴那个咖啡之约。

在网上,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一位身在传统广告公司做数字广告工作的网友称,大部分沉浸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人,的确看到了大数据带来的隐私威胁,从而选择了逃避分享个人数据。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自己对隐私的控制,但却无法逃出数字化记忆的"圆形监狱"。淘宝消费纪录,电子邮件,iCloud的照片,等等等等都把人们囚禁在数字牢笼之中,这可不是少发几条微博就能化解的危机。

存储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可以永远消失吗?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在纽约大学演讲时表示,互联网需要一个“删除按钮”,以免人们犯下的错误形成永久困扰。

施密特表示,有的人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可能会困扰他们终生,因为当时的信息将永远保留在互联网上。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青少年即使犯罪,等到成年时,这项纪录也将从其档案中删除。但这条信息却会永久保存在网上,导致此人难以找到工作。

国内大部分网站的删除账号功能几乎是形同虚设,人人网在用户选择删除账号之后,还会将账号信息保存起来,并提示用户可以随时恢复账号,新浪微博上清除信息也要手动删除自己发布的内容。

淘宝账号删除手续十分繁琐,不仅要删除阿里相关业务记录,还需拨打淘宝客服热线申请,淘宝ID一次使用终身不可修改;微信和QQ官方都不支持删除账号;豆瓣有删除账户按钮,永久删除但用户不可恢复;QQ空间和QQ邮箱可以提出关闭邮箱申请;小咖秀没有删除账户入口;知乎无法删除账号,但可以清空自己的所有资料,删除自己所有的回答和问题;贴吧发布的帖子永久性无法删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文字转换成图片,图片可以被删除。

删除并不代表否定自己的过去,社交的本质就是分享,当下一刻你的心情和状态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出来就达到了分享的目的,删除这个动作,做为个人行为,为何有人赞有人弹?

有些事情在当时有意义,过后不再有,比如十多年前空间流行的火星文。清理后,简洁明了。有些即使一直有意义,都不见得一直保留,比如人人或者豆瓣里写下的关于青春的无病呻吟。清理并轻装上路。如果对自己的一点点痕迹都舍不得删除,最后,将重到自己无法担负。

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数字时代本身的价值之一就是永久保存。我们无法更改,只能是一步一步的让我们回归到自己能够充分享用数字信息带来的保存功能,也要防止它来损害我们。

我们能做的,就是定期清理自己在网上的各种信息,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冗余,这不仅是一次对内心的自省,同时也是身处网络社区的成员对整体氛围的负责。

往事已矣,来者则尚未降临。小内亲情提醒,一定不能忘了自己任何社交网站的账号和密码,不然你连删除黑历史的机会都没有。
● ● ●
 本文由互联网圈内事(quanneishi)原创
转载请联系微信:123273283


    关注 互联网圈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