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 河 屈春鹏 南山文苑

 

【南山瞭望】小编微信号SRENZHI(任之)邮箱1329765898@qq.com...







灞 河
屈春鹏


作为中华大地上万千条河流中的一支,灞河小得简直有点可怜,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段毛细末梢。它既没有汉江的浩渺,也不及渭河的滔滔,就更谈不上挑战长江、黄河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地位。

灞河着实很小,小得无分无辈。没有人知道她已经流淌了多久,也没有人知道她究竟还会流多久。人们只是默契地形成了一种直观的共识:灞河仍然静静的流淌着。



站在开阔的地方欣赏灞河,可以很了然的看到她源自远处迷蒙的蓝田东山,北临北岭,南依白鹿原。在这狭长的谷地,灞河宛若一条柔曼白净,两边缀有绿绒的丝带,正轻盈地舞动于黄土高原的丘壑之间。

自古以来,关中道就一直给人一种一脸风尘、粗犷放达的形象,而灞河的存在显然与她形成了一种美学上的对抗——让人觉着不协调、不平衡。不过细心的人也许已经发现,前人于有意无意之间已然尽可能完成了概念上的补救——就是名字里那个雄气十足、浑厚悍然,足以与当地的民俗环境浑然一体的“灞”字。据古书载:“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显耀武工故更名为灞河。



正如她的老名字“滋水”一样,灞河确是一条温顺、奉献的河。千百年来,在她的履历里从未发现汹涌泛滥、为祸乡民的笔迹,倒是写满了沃土肥田、造福川林的赞誉。所以,蓝田有幸,川地有幸,夹河两岸的百姓有幸,有幸遇到这条富饶蓝田的河。

说到灞河就不能不提灞柳。灞河的闻名多少与远唐时寄满离情别绪的灞柳有些关联。谁不知:“灞柳风雪”;谁不闻:“折柳送别”。在瑰丽迷茫、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灞河岸边的娇柳可谓是艰辛的文化传播者。她由南来北,远离风和日丽、山青水绿的故土,避开干燥贫瘠、粗土劲风的台塬,沿着肥美蜿蜒的灞河两岸,将南方的细腻柔美、清丽滢澈播撒于秦地这方苍茫犷然的热土,和秦人充满威武放达之气的胸中。历经几千年漫长而深沉的酝酿之后,于是就有了灞桥之外,灞水之滨,把酒饯行,折柳送别,和悲悲戚戚、哀哀怨怨了几个世纪的缠绵细腻的情愫。



多少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远去了刀耕火种,远去了鼓角争鸣,也远去了威武大唐,赠柳话别。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可灞河依旧,依旧那么柔,柔得如吹面醉人的春风;依旧那么清,清得像雨后明澈的天空;依旧那么静,静得似温润滢然的蓝玉。

蜿蜒在苍茫黄土原的灞河呀,你宛若一身征尘的英雄怀中的娇美人,善美可人。

蓦然间想起雄冠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曾驻军于此,不禁惑然:这莫非是那传奇的虞姬的化身?

 

作者:屈春鹏,陕西省蓝田县焦岱镇中心学校。

编辑:惊石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长按二维码免费关注南山瞭望

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 播撒真善美  
敬请关注 转载 欢迎投稿 小编微信号SRENZHI(任之)
 邮箱1329765898@qq.com


    关注 南山瞭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