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一个内外兼修的茶艺师第三步:了解茶艺的发展历程

 

一、煮茶茶艺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





从来不要去觉着专业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想学到知识,就要学着去适应,兴趣都是培养出来的,
一、煮茶茶艺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

1、要将饼茶研碎待用。

2、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

3、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

4、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二、煎茶茶艺

1.备器:《茶经》“四之器”一章中列举茶器二十四事,即风炉(含灰承)、炭挝、交床、夹纸囊、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碗、盂、畚、札、涤方、滓方、巾、以及统贮茶器的都篮等。

2.选水:《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3.取火:《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4.候汤:《茶经》“五之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5.习茶: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三、点茶茶艺

1、备器:归纳起来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2、选水:宋人选水承继唐人观点,以山不上、江水中、井水下。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3、取火:宋人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4、候汤:蔡襄《茶录》“候汤”条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候汤最难。”蔡襄认为蟹眼汤已是过熟,且煮水用汤瓶,气泡难辨,故候汤最难。赵佶《大观茶论》“水”条记:“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赵佶认为水烧至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蔡襄认为蟹眼已过熟,而赵佶认为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汤的老嫩视茶而论,茶嫩则以蔡说为是,茶老则以赵说为是。

5、习茶:点茶道习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盏、点茶(调膏、击拂)、品茶等。





四、泡茶茶艺

泡茶道蕴酿于元朝至明朝前期,正式形成了十六世纪末叶的明朝后期,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朝前中期,绵延至今。



1、备器: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diào))、茶壶、茶盏(杯)等。

2、择水: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求水质清(清澈)、轻(无重金属残留)、活(活水)、冽(甘甜)

3、取火: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要旨,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

4、候汤:《茶录》“汤辨”条载:“汤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是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又“汤用老嫩”条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纯熟,元神始发。”

5、习茶:温壶、温杯、投茶、洗茶、冲泡、出汤、分茶入杯、奉茶、敬茶、品茶。




    关注 石头茶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