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不能覆盖大地,但声音能响彻世间”:《大唐玄奘》快评

 

《玄奘之路》打动我们的是心,《大唐玄奘》打动我们的是眼!...





在今天这样一个举世嚣嚣皆为利来,举世攘攘皆为利往,铺天盖地的娱乐,跟风而上的“系列”,炫技的视觉奇观,恶搞戏耍,票房炒作的虚假繁荣的后现代,《大唐玄奘》却挑选这样一个极不讨好,既缺少时下流行的娱乐元素,缺少男欢女爱(虽然影片努力安排一个西域少女牵着马为玄奘送行),又缺少故事性的题材去拍,且有央视12集纪录片《玄奘之路》在前,不禁让人为之捏一把冷汗,也暗地佩服导演逆世而上的勇气和魄力!我们几乎要在心里说:这是不是中国电影的转向标呢?自此中国电影要向着深度和艺术转向?

然而,尽管没有故事性,电影还是吸引我们看下去,导演不惜用美仑美奂的镜头,用我们这些囚禁在都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的城里人心向往之的异域风物:长河落日,大漠雪山,商队马帮,响马绿林,点缀在沙漠中的西域疆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异国情调的曼舞天乐,让我们目不暇接,沉醉其中,留恋忘返,不知身在何方。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切向钱看的商业大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个被犬儒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浸透的后现代社会里,什么都不缺,富翁,大款,小三,高富帅,白富美,唯独缺少理想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玄奘独自一人去印度取经,既无官方资助许可,又无《西游记》里徒弟三人保驾护航,一百多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孤身一人,命悬一线,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心中圣地,最后取回真经,用一生去兑现他的信念,这需要怎样的意志和毅力!途中,昌都国王那样恳请他留下,受全国上下的供奉,享受尊荣与敬仰,竟丝毫不改他的初心。除了心中那份执念,什么都是浮云。一定要留下,也只有这具尸骨,心却不能给你!哲学家高尔泰曾说“那些伟大沙门的貌似超脱的思想和行为,不过是把自己作为假想的敌人,与之进行一场看不见、永不停息的,甚至比红尘中人与人的战斗更加艰苦的战斗罢了”。是的,作为个体的玄奘,抛弃世俗的幸福,将自己的青春、生命的赌注全部押在佛经上,九死一生,即便最后取回真经,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值吗?一点也不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像生前穷困落魄、一幅画也卖不出的梵高,死后画作价值连城,又有何用,钱都是别人的,而他却在大地中央高卧。然而,人不正是靠这份信念这份执着活着的吗?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怎样活着才不虚此生?我们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影子不能覆盖大地,但声音能响彻世间”,响彻未来!一代高僧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精神也许是《大唐玄奘》给我们、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启示!



然而,宗教从来都不是宗教,而是人生,宗教的兴起正源于人生的缺陷,因为人生的短暂,我们才需要一个永生的天国,因为人生的渺小,我们才需要一个万能的天父。同样宗教电影的落脚点绝不应在宗教,而应在人生。《大唐玄奘》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日后定能获奖无数。但若将它与韩国林权泽导演的《曼陀罗》、《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和金基德的《春去春来》放在一起,思想深度高下立判。“去吧 去吧 到彼岸去吧 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 彼岸是光明的世界!”人是一种需要“意义”凭靠的动物,人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必须要找个地方安置,否则他一天也活不下去。玄奘在取经路上,经受千般磨难,进退两难,正是他思考人生意义,思考他此去取经的价值的绝佳机会,但恰恰是这一段本应出彩的段落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对人生的思索与拷问,相反却反复出现童年时母亲的记忆,使得影片格局更小。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用风光片包装下的人生励志片!



作为一代高僧,玄奘是很难演的角色,作为票房号召力的偶像派演员,黄晓明当然是《大唐玄奘》中玄奘的不二人选,总体表演尚可,但有的地方火候拿捏不准,如水壶被大风吹走,水流进沙漠,黄晓明垂打大地,痛苦流涕,就缺少一代高僧应有的“定力”。相反,纪录片《玄奘之路》中的扮演者却将玄奘的每一个细节都拿捏得很精准,既没有过重的扮演痕迹,也没有生涩的造作感。

《玄奘之路》打动我们的是心,《大唐玄奘》打动我们的是眼!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东方镜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