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从整体着手不是随便说说,从这个方子可窥见一斑!

 

中医治病从整体着手不是随便说说,从这个方子可窥见一斑!...





点击蓝字可关注

转发锦鲤带好运>0<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深受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认为人的局部和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各个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在生理和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在在诊断观察疾病的时候,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了解病人外在的局部的形体、官窍、色脉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可以了解病人的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就如同《黄帝内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不仅在认识疾病的时候是这样,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也强调在整体层面上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指导下,认为疾病的本质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所引起的,所以治疗起来也应当从整体层面进行调节人体的阴阳使之趋向平衡。这样就推导出“扶正祛邪”,“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治疗方法。



由于从认识疾病、诊断疾病到确立治法治则、处方遣药是一个环环紧扣的过程,所以以个思想理念这么一步步的落实到一个个的具体的方子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不了解传统思想的人,很难以接受中医的原因。今天就通过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向大家展示整体的思维方式。

这个方子是出自宋代大医学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名叫导赤散。这个方子有作用清心利水养阴的作用,用于治疗心经火热的证。这个证的表现主要由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口舌生疮;或者心热下移小肠,尿赤涩痛,舌红脉数。其实钱乙在书中并没有提到心火下移小肠的情况,但是后世医家认为,根据脏腑和经络学说,心开窍为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火循经上传导致的则导致,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心与小肠相表里,经脉相连接,那么心经火热循着经脉传至小肠,那么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所以会见到小便赤涩淋痛。舌红、脉数都是内有心火所造成的。



那么知道了这样的发病原理,那么治疗适应兼顾正邪、上下。心火上炎,容易耗伤津液,口渴想要冷饮的症状就是证据,所以治疗时不能使用苦寒直折的药物,不然祛邪的同时会伤及正气。同时还要兼顾上下,也就是要既要清心经的火热,还要清小肠的火热。那么处方时应当注意清火于养阴的关系,清心泻火和清热利小便的关系。

导赤散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各6g组成,方子中生地味甘性寒,可以凉血滋阴降火;木通味苦性寒,既入心经又入小肠经,可以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互配伍,到达滋阴制火,利水通淋的效果。竹叶味甘淡,能够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可引导心火下行。生甘草梢可以清热解毒,还可以直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及胃腑。这样的配伍就平衡了上面所提到的关系,滋阴不恋邪,利水不伤阴,泻火而不伤胃。



古人的经典方子一般都小而精,里面的每一个药物的取舍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很适合学习中医的朋友们仔细玩味。这个方子现在还可以用于口腔溃疡的辨证治疗,也可以用于淋证的辨证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柳池    编辑:刘航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

相关阅读:

一味中药就可以同时补肝益肾,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它看起来普通,没想到竟是治疗风温的百年名方!

治疗失眠的三剑客,让你拥有好睡眠!

阑尾炎疼痛难忍,看看张仲景是怎么治疗的!

这个中药有三板斧——燥湿、消痰、理气!

你以为你了解的感冒就是你以为的那样吗?

牙痛反复,有没有试试过这两方子!


    关注 金兰中医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