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蔡文姬为父续书

 

------蔡文姬为父续书------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又以文章、诗赋、篆刻、书法盛名于世。豪强董卓专权时,为笼络人心,请他出来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两天连升三级。后董卓被王允所杀,蔡邕从此不得志。

蔡邕有个女儿,取字文姬。她从小聪明伶俐,因受父亲影响,十几岁时就通琴棋诗书。

一次,她听到父亲在书房里弹琴时断弦,就走出来说:“父亲,你的琴第二根弦断了吧!”父亲以为她偶而猜中,待她离去后故意将第三根弦拨断,又问女儿,文姬回答得一点不错。从此,蔡邕把她视作掌上明珠,亲自教她诗文、音律,有时父女俩一起作诗唱和。文姬不仅敬重父亲,而且十分孝顺。父亲写字,她在旁研墨;父亲有病,她煎烧汤药,日夜侍奉在侧。

文姬长大后,嫁给河南卫仲道为妻。不久,丈夫病死,她就回家守寡。父亲死后,母亲因过度悲伤,也跟着去世了。从此,蔡文姬孤身一人回到故乡陈留,一心整理父亲的著作。

董卓死后又发生李催、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流亡。一次,她在途中被一支趁火打劫的匈奴兵掳走献给左贤王。左贤王见她貌美多才,十分怜爱,纳她为妃子。

蔡文姬忍辱含屈在匈奴住了12年,好在左贤王对她十分体贴,又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她仍日夜缅怀父亲和中原故国,经常对月弹琴,用琴声寄托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公元216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在邺城当了丞相,封为魏王。他想起了10多年前的故友蔡邕,并得知蔡文姬在匈奴的消息,便派董祀为使节,带着大批金银财宝去赎蔡文姬归汉。

蔡文姬听得曹丞相派人来接她回中原,心中十分矛盾。返回故国是她日日夜夜的梦想,但又不忍离开两个子女,就央求左贤王让她把孩子带走,即使带回一个也行。左贤王说:“曹丞相派使者要你回去整理你父亲的遗著,单于已经同意了,我只得遵命,但孩子是匈奴人,我绝不能让你带走。”

为了实现父亲生前的遗愿,蔡文姬忍痛离开一对心爱的孩子,随着董祀走了。

到达长安郊外父亲的墓地时,蔡文姬长跪在墓前失声痛哭,又弹唱了自编的《胡笳十八拍》。歌词中寄托了她缅怀父亲养育之恩的深情,抒发了自己在与百姓颠沛流离中的哀伤,在旁的董祀听了潸然泪下。蔡文姬对董祀说:“父亲早年得罪了宦官,被流放到朔方;逃脱了厄运回到洛阳后,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我失去了丈夫后又失去了父母,在战乱中流落匈奴,我一生的命运与父亲一样悲苦。这次回到中原,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遗愿整理他的遗稿,否则我就成为世上不孝的女儿了!”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为她与董祀完婚,还送给他们一所房子和两名奴婢。一天,蔡文姬前来答谢曹操,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蔡邕先生的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叹了口气说:“家父生前留下4000多卷书,可惜几经大乱,全都散失了,不过我还能背出400多卷来。”

曹操听得她能背出那么多,高兴地说:“夫人真是一代才女!你要把它写出来,这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啊!”后来,蔡文姬在家中悬挂起父亲的画像,花了几年时间,把她的所能记住的几百篇父亲的文章默写下来,还续写了《后汉书》,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3269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董永卖身葬父------

传说在汉朝的千乘地方,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博兴县,有一个人叫“董永”,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家境又十分贫寒,他同父亲相依为命。

董永自幼非常孝顺父亲,他每天跟随父亲一道去田里耕地,都尽全力地去做农活儿,以分担父亲的辛劳,从来不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看。每次在回家的路上,他也总是让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坐在鹿车上,自己却拖着疲软的双腿跟在后面步行。

后来,父亲不幸过世了,一贫如洗的家里没有条件来安葬父亲,孝顺的董永只好打算出卖自己的身子,以换取安葬父亲的费用,使父亲能够早日入土为安。

一位乐善好施的员外听说董永的情况后,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动,便拿出钱来资助董永办理了丧事。董永也承诺:为父亲守丧后,一定去员外家里做工报恩偿还。

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守丧期满的董永遵守着先前许下的诺言,前往员外家里去做工。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董永意外地碰上一位女子,自称只身一人无家可归,情愿与董永结为夫妻,一同去员外家里做工还钱。面对无依无靠的女子,董永也只好答应带她一同前往员外的家里。

看到董永二人的到来,员外感到十分奇怪,问道:“先前我不是已经给过你钱了吗?”董永赶紧深施一礼回答说:“是的,员外,承蒙您的恩惠,我已经安葬好了父亲,并守丧三年期满。虽然我是一个贫贱之人,但也想尽自己的全力来您家里做事,以报答您的深恩厚德。”

听过董永的回答,员外明白董永报恩的用心,但是看到董永身边的女子时,不免又疑虑地问道:“你来做事还钱倒是可以,这位女子又能做什么呢?”因为在路上,女子已经告诉过董永他可以织布,所以董永便回答说:“她能织布。”

员外听过之后非常高兴,也想成全董永报恩的一片真心,便对他们说:“那好,你们二人就为我织百匹布作为偿还,然后就可以回自己家了。”于是,董永二人就留在了员外的家里,开始织布。

本来百匹布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完成,可是没有想到,董永在女子的帮助下,竟然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全部完成了。如此惊人的速度,使员外感到非常惊奇,见他们已经完成了约定,也就送他们二人离去了。

当董永怀着对女子的无限感恩与喜悦,走到他们原来相遇的那棵槐树下时,只见女子停下脚步,向董永施礼告辞说:“我是天上的织女。是你的至诚孝心感动了天帝,他特让我来帮助你。”说完话,她就凌空而起,瞬间不见了踪影。

虽然这是记载于《搜神记》中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但是,董永卖身葬父的至孝,却是每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本性,这种本性一旦彰显出来,不仅会感动周围的人,也会感动天地万物,成为困境中有力的助缘。可见,行孝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德行,每个人都绝对不可以丧失。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3269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孝敬父母》

作者:刘振鹏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孝敬父母”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3269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