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汇回顾 卷首语篇之少放鞭炮多看戏

 

2013年3月份《佰汇》杂志第五期卷首语部分的文章,您还记得吗?...



文 | 衣然





正月十四晚上在管道局影剧院看了一场大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真TM过瘾!又一次感悟了什么叫艺术。戏编得好,近三个小时不显长,结构紧凑,一环接一环,丝丝入扣,始终牵着人的鼻子走,不愧为千锤百炼,传统经典。人演得好,主要演员虽然年轻,演杨六郎的美女小陈亭只有23岁,但表演老到,堪称精彩。演八王爷的文安人王少华也只有42岁,不愧为名门之后(父亲为王伯华),银(达子)派正宗,字正腔美,韵味十足。文武场也非常棒,博得不少彩头。尤其是最后的武场花团锦簇,既展示了天津小百花的实力,又体现了艺人们对艺术的尊重,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大戏”。观众表现好,座无虚席,掌声叫好声不绝。文化局老局长宫大姐看武场入了迷。几个打击乐手把整个剧场的气氛调动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美妙至极。



窥一斑知全豹。河北梆子不过是一种地方戏曲,由此足以可见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着民族基因的密码。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应对戏曲艺术予以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央视春晚,简直太不象话!每次戏曲节目都是安排在十一点之后,喜爱戏曲的老人们等了半天,等得不耐烦了,戏曲节目才姗姗来迟。上来一连人,一人唱两句,戏不戏歌不歌,不咸不淡,不伦不类,惊鸿一瞥,昙花一现,得活儿,逗得人三十晚上骂骂咧咧。要知道,央视春晚,地点是中国,节点是大年三十晚上,观众是合家团圆,每家人都紧密地团聚在家长周围,这些家长都是中老年人,大都喜爱戏曲,春晚为什么不照顾到这一点,安排点象样儿的戏曲节目呢?所谓众口难调不能成为托词,完全可以有取有舍,有所侧重,至少戏曲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刚刚过去的蛇年春晚,让一个老外和于魁智配戏,简直糟改年头,叔可忍婶不可忍!明年如果再这样安排,本人将联络全国的戏曲演员罢看春晚,炒春晚的鱿鱼,不信走着瞧!



仔细想来,所谓春节,就是祖先们找词儿让大家一起乐呵乐呵。看戏是找乐儿,吃好的是找乐儿,放鞭炮也是找乐儿。看戏是纯找乐儿,没有什么副作用,放鞭炮则不然。放鞭炮污染空气,所以今年廊坊人比去年鞭炮放得少,喜欢看戏的人越来越多,这说明我们廊坊人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有文化了。

有一句老话叫“少生孩子多种树”(也有说是“少生孩子多养猪”),现在可以说一句新话叫“少放鞭炮多看戏”。

壹佰剧院官网 http://www.100juyuan.com
新浪/腾讯微博 @张颖企划演出


    关注 壹佰剧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