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荟:七十自述(之四下)

 

11月,我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母校60周年庆,刘巨德带我和张宏宾参加了正在举办的旁薰琹画展。这是刘...







11月,我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母校60周年庆,刘巨德带我和张宏宾参加了正在举办的旁薰琹画展。这是刘巨德为怀念其导师而精心策划的一次展览,时至今日,我才有幸全面地了解旁先生的艺术面貌。

刘巨德、钟蜀珩伉俪,前者是庞薰琹的研究生,后者是吴冠中的研究生,均是两位老先生的得意弟子,无论是品格和学识,都得到了他们真传。在清华美院,甚至于北京的学界、艺界 ,他俩都有很高的威望。其待人的诚挚,帮人的热情,胸襟的宽阔,修养的深厚均是有口皆碑。我们曾经在昆明共事多年,刘巨德和我同在一个编辑室,朝夕相处,更是情同手足。1978年至1979年,刘巨德两口子先后考上了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后他们都留校任教,刘巨德更是升任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美院的资深教授和台柱子。昔日的友谊并未因时光流逝地位变迁而淡化。每次到北京,他们总是热情接待而且念念不忘昔日我对他们的帮助。然而实际上,倒是他们给了我至关重要的援助。如通过他们的引荐,我得以有幸拜见吴冠中先生。之后,在下面提到的六人邀请展的筹办过程中,他们给与了有力的援手。



其时清华美院正在梳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绘画教育路线,策划张仃、庞薰琹、吴冠中、祝大年、袁运甫的个人画展系列。经袁运甫先生提议,继这些老先生的个展之后,让我、张逸民、何山、张宏宾、秦龙、张朋川一起举办一个联展。这都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经过上述大家亲授,现今都已届花甲之年的老学生。其中后三位和我还是同班同学,画展名为“花甲.花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六人邀请展”,时间定在2007年12月1日开展。袁先生亲自撰写前言,而年届九十高龄的张仃老先生,在病中还为画展题词。11月30日晚,我们大家不顾布展的疲劳,连夜驱车赶往张仃先生的住所,远离市区的门头沟。天黑路生,直至晚上九时才到,其时已过张仃先生的就寝时间。不料张仃先生破例不睡,还在掌灯等待我们。多年不见,张丁先生风采依旧,只是有疾缠身,言语不多,我们争相与老院长合影留念。长达半个世纪的师生之情,终于永远定格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晚上。

开幕式还算热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现任领导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领导、老先生、老同学以及著名理论家水天中、翟墨、王鲁湘、奚静之(邵大箴夫人)、袁宝林、杨新等均到场并在研讨会上给予高度评价,刘秉江、袁运生、周菱、王怀庆,云南老友孙景波、郎森等,老同学宁成春等均悉数到场。而袁运甫先生从开幕一直坚持到研讨会结束,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展场整整呆了六个小时,令人感喟!



在我设计的海报上,我引用了宗白华的一首诗:

理性的光,

情绪的海,

白云留空,

便是思想片片。

是自然伟大么?

是人生伟大呢?

人生之路,慢慢长途,能相聚相依,均属不易。参加这个展览,与其说是学术上的回顾与显现,还不如说是了却一生的尘愿,以感恩的心态,去回报上天赐于苍生的厚爱,借此告慰自己,去验证生存于天地万物之间的价值。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不要迷失本性,走自己真实的人生路。“永怀淡泊心,常与物为春”。唯有淡泊宁静的心,才能游刃于所见所感之物中,让心与物融合为一,达悠然无我之境。以性情涵盖天地万象,去发现生命的共鸣,同享生命的喜悦。我忠实地记录下这生命的历程,作为自己生存于这个时代的见证。(全文完)

2008年5月于桂林

来源: 《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作者:刘绍荟

图片为刘绍荟个人近期作品,正在乾藏阁美术馆展售,
了解润格请咨询:3809295,13687739933或者13517733963
展讯


乾藏阁美术馆正在展出:《寻道之迹----刘绍荟现代重彩新作展》

展览地点:桂林市桃花江路5号乾藏阁美术馆

展期: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5月20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承办单位: 桂林树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乾藏阁美术馆

协办单位: 桂林市美术家协会

桂林市海外华侨交流协会

桂林市收藏家协会

桂林中国画院

伍号公馆俱乐部


交通提示:乘坐25路公交车到工具厂站下车前行50米即可到达。






    关注 树声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