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游牧文化,我真的误解你了吗?

 

离开草原,或者至少让孩子离开草原,这是最普遍的想法。草原以外的天地更为辽阔,守望故土是一种乡愿,蒙古人在本质上有一种向往自由的基因,哪怕草原那么辽阔也不应该阻挡我们翱翔的翅膀。不是吗,如果一个民族世代只能从事某一种职业,难道真的是一种幸运吗...

草原的辽阔,草原的碧水蓝天,草原独特的蒙古族文化,总令人不禁神往。生活在大草原深处的蒙古人,延续着延绵千年的古老的游牧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以田野为伴,风雨里穿梭,书写着古老民族的当代传奇!

奔放豪迈的游牧生活,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异域风情,吸引着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那里是远方,那里有牧歌和田野!
 
 
然而当我们身临草原,和牧民在一起的时候却是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年轻人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草原”布尔玛奶奶说道。草原的单调、苦闷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草原上每一个艾里(牧户)之间距离比较遥远,人们匮乏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多数蒙古人养成了少言寡语的性格特点。
 
远方,在诗人眼里是思念和迷人的风景,令人憧憬和向往。而在草原的牧民眼里远方很简单,就是你和我的距离。民歌“诺恩吉雅”描述了非常普通的思念远嫁女儿的故事,然其曲调却非常的幽怨、凄凉,因为在草原上女儿远嫁再见面路途遥远,有的可能终生未能再见生生父母。
 
牧民散居在广袤的草原上,实际上妨碍了人们通过协作、交流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改进,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加上历史上满清时代禁止跨旗放牧的限制,蒙古人愈加固守自封和笃信黄教。自成吉思汗以后,蒙古人在自然科学领域未对人类做出任何形式的贡献,偶尔有旭日干这样的大科学家,也是作为另外一个体系的成员而获得个人成就,跟整个草原文化游牧生活毫无相关。
 
游牧生活也是脆弱的,当邪教徒、军阀、草原野火侵蚀家园的时候,他们基本上毫无作为,听之任之,脆弱的人更容易相信宿命,相信轮回,相信轮回的意思是,更本就没想过好这一生,可怕至极!
 
“让孩子好好念书,离开草原过城市的生活”在城市打工又回家放牧的巴特尔说。离开草原,或者至少让孩子离开草原,这是最普遍的想法。草原以外的天地更为辽阔,守望故土是一种乡愿,蒙古人在本质上有一种向往自由的基因,哪怕草原那么辽阔也不应该阻挡我们翱翔的翅膀。不是吗,如果一个民族世代只能从事某一种职业,难道真的是一种幸运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蒙古信息服务平台 ”
传承 | 关注 | 分享 | 蒙古文化


    关注 hailargol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