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吐脏字,要如何应对?

 

孩子行为,父母买单。...


本文来源于
《康健杂志142期》,
阅读第一综合整理编辑,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平时斯斯文文,可爱有礼貌的小孩子突然口里吐出脏字,需要担心吗?中学生把粗话、脏话当口头禅,你愈要禁,他愈要讲。怎样才能「净化」孩子的嘴?孩子突然左一句「X!」右一句「他X的!」该怎么帮孩子戒脏话?

前天,我家那个平时比较斯文的儿子Alex头撞到了门,口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词“Fuck!”我也是相当震惊。他上的是基督教国际学校,我家也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打哪里学到这种脏词?跟孩子沟通,发现他跟足球俱乐部的一个踢球很厉害的孩子学的,他不知道这个词不好,还以为很酷。昨天阅读第一上海群的一位家长也问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香港和台湾的专门有社工为家长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意见。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能帮助孩子净化这些不良的行为。父母长辈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习惯。
01
不随情绪起舞


当孩子刚开始说脏话,大人的反应决定了孩子会不会养成说脏话的习惯。如果孩子发现脏话总是能引人注意或激怒别人,等于得到「鼓励」,于是愈讲愈多、愈讲愈难听。听到孩子口出秽言,咨商师黄心怡认为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镇定,问孩子:「你怎么了?」然后保持沉默、离开现场。她说,这样问是在提醒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让他有机会意识到不该这样讲。

如果父母生气、责骂,甚至也用粗话、脏话骂孩子,只是流于意气之争,反而模糊了焦点。也不要说「你再给我说一次!」以免激化冲突,甚至有些孩子情绪被激起来,演变成欧打父母的另类家暴。黄心怡辅导过一些青少年,他们抱怨父母咄咄逼人、碎碎念个不停,「简直是讨打!」她提醒父母没必要跟血气方刚的青少年硬碰硬,「要会自保」;而且不要不小心训练出会骂人、打人的孩子
02
同理脏话背后的情绪


板桥地院少年保护调查官、亲职专家卢苏伟认为,孩子说脏话其实有一部份是在表达生气、不舒服等情绪,父母要去了解孩子在传达什么讯息。卢苏伟的儿子读高中,偶尔会冒出一两句不雅的话,他听到后会说:「你现在很不舒服?不然不会说那么独特的字。」他辅导的青少年讲脏话,他会说:「谢谢你用这么独特的方式让我知道你不舒服。」

他认为这样的同理很重要,因为当孩子的情绪被接受,大人才有机会提醒他:「你不舒服的时候,要不要考虑用别的字表达?如果你讲这些不好听的字,别人听了也不舒服,可能会起冲突。」因为他能同理儿子的情绪,所以当他开车被不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吓到,忍不住蹦出一两句脏话时,儿子也会说:「爸爸你被吓到了哦?」同理他的感受;而不是指责:「你叫我不要讲脏话,怎么自己也讲!」卢苏伟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家不是讲法、理的地方,而该讲「情」,家人间互相谅解、包容、协助,「创造良性互动、温柔而温暖的关系。」

03
教孩子学习表达感受


卢苏伟也认为,讲脏话其实反映了沟通能力不足-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感受,所以用简单有力的脏话最快。因此父母可以进一步跟孩子讨论怎样用平和、具体的方式表达感受。比如被人误会,可以说:「你误会我了,我觉得很难过。我能不能有机会澄清?」先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态度,才有机会接受自己的陈述。]
04
分清楚孩子跟谁说脏话


黄欣怡说,如果孩子只跟同侪讲脏话,那么可以视为青少年发展阶段的暂时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不用太担心;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不分象、场合都口无遮拦,就需要注意
05
设界线,在家不讲,尊重家人


黄心怡建议父母设界线,提醒孩子回家别讲脏话,告诉孩子这些话听了不舒服,让他们学习自我节制、尊重别人。父母可以说:「我们家不用这些字说话。」长期推动EQ教育的台北市八头里仁协会副理事长杨俐容的女儿读大学时有阵子常讲「屁啦!」她跟先生都听不惯,于是她跟女儿说:「我跟爸爸听了都不舒服,请你尽量不要在我们面前这样讲话。」也提醒女儿不可这样跟老师说话。

但黄心怡提醒父母「管能管的部份就好」。如果要求孩子承诺在学校、跟朋友也不讲脏话,孩子可能随口敷衍,其实照讲不误,「变成无效的管教,只是消亲子间的能量。」

06
教孩子分辨讲脏话的对象、场合
杨俐容认为脏话有两种:一种牵涉到羞辱别人(特别是女性),父母就算没办法完成禁止孩子说,但至少要找机会告诉孩子这些话对别人是一种不尊重、冒犯;另一种是不雅的粗话,但不牵涉侮辱别人,比如「屁」、「屌」、「爽」等等,不妨提醒孩子注意对象,场合。

她曾参与一个专案审查,来争取专案的经理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性,在台上侃侃而谈、报告十分精彩,没想到却在结尾来了一句:「我觉得我们的提案真是超屌的!」台下的评审、教授们个个脸上出现三条线。杨俐容说,这位经理如果跟朋友在一起,或者上夜店,讲这些话当然无伤大雅,但在这样代表公司争取专案的正式场合,还不注意谈吐,就显然缺乏区分情境、自我节制的能力了。杨俐容说,在某些情境可能的确不得不说几句粗话,才显得「入境随俗」,但愈成熟的人,愈懂得在不同情境间转换,可以讲的时候讲、不该讲的时候不讲,就不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困扰

她有位朋友从国外读了博士回来,在环保单位工作,有时必须跟废铁回收业者打交道。第一次接触,对方一开口就用他听来不堪入耳的脏话「热情」招呼他,他简直气到爆,但为了完成工作,只能忍耐。后来同事提醒他,对方的背景、说话习惯就是如此,粗话、脏话对他们来说是日常用语,并不是在骂人,「他们是把你当哥儿们,才会用样的语言。」朋友听了才释怀,渐渐适应这样的沟通方式,后来偶尔也讲几句粗话博感情,但离开那个场合就自然不讲,收放自如。
07
引导孩子思考:你可以选择不说脏话


很多孩子说:「同学都这样讲,为什么我不能讲?」卢苏伟建议爸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别人这样讲,你就一定要跟他们一样?学这些话对自己有好处吗?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他强调,这并不是要孩子排斥讲脏话的同学、不跟他们来往,而是学习判断是非,同学的优点当然可以学,但不需连缺点也照单全收。「尊重别人跟我们不同,但也要有自主的选择。」
08
听录音,让孩子尝尝被骂的滋味
除了理性沟通,卢苏伟试过一个戒脏话的妙招-孩子讲脏话时录音,要孩子反覆听十几分钟,感受被骂的感觉。他解释,说话的人往往不知道听话的人的感受,听脏话录音等于让孩子自己骂自己,他才知道这些话有多难听、多伤人。他试过这方法,效果非常好。

09
说话的艺术人人该学


台北教育大学兼任教授王淑俐认为,成人要孩子少讲、不讲脏话还不够,更积极的做法是亲身示范「说话的艺术」。但遗憾的是,很多大人不但不懂说话的艺术,连基本礼貌都没有。王淑俐曾受邀参加一所国中的会议,结果发现很多老师发言时连「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这样简单的开场问候语都不说,劈头就讲自己的想法,结束时也不说「谢谢」;她不禁想:连老师都没有基本礼貌,又怎么要求学生做到?

卢苏伟也发现很多大人对孩子讲话粗暴:「你给我站好!」甚至「你算什么东西!」更不用提社会上许多人讲话不理性、充斥着语言暴力,正是给孩子最坏的示范。他建议,说话得艺术应该从家庭做起,家人间用文明、理性、友善的方式说话,「请、谢谢、对不起」应该是基本用语,营造充满善意的磁场。

很多父母抱怨:「我买了很多书给小孩看,可是他们都不看。」卢苏伟总是反问:「那爸爸妈妈自己看不看书呢?」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好的示范-不看书的父母很难教出爱看书的孩子;讲话无礼的父母很难教出谈吐合宜的孩子

王淑俐在大学教授「沟通与口语表达」,她很鼓励「未语先笑」这种沟通方式-先用笑容拉近距离,接下来讲的话对方就听得进去。即使听到儿女讲「屁啦!」这样不雅的话,王淑俐仍然使出「未语先笑」这一招:「我知道你们习惯这样讲话,但还是要管好自己的言辞,不然以后进入职场,哪天不小心跟客户说出这两个字,生意就搞砸了。」

「疾言厉色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她强调,想让对方欣然接受,自己要先展现友善的态度。因为教育无他,唯爱与示范而已。小小孩说话也带脏字,怎么办?幼儿说脏话只是模仿、重复大人的话,不是刻意要讲,也不懂意思,大人冷处理就好,不必责骂,但要注意自己或家中其他大人是否常说脏话,让孩子耳濡目染。

也不要不知不觉鼓励孩子讲脏话。亲职专家卢苏伟曾看过一个在学说话的小娃儿模仿大人说脏话,结果大人们觉很好玩,纷纷鼓掌,这小孩就一直讲。

如果长久如此,这孩子恐怕小小年纪就养成说话带脏字的习惯。对稍懂事的儿童,可以跟他解释脏话的意思(比如这是在骂别人的妈妈),以及为什么讲这些话不好,通常孩子就会比较节制。亲职专家杨俐容曾受邀去协助一班小四的孩子,全班讲脏话的程度已严重到让人受不了。

她不用禁止的方式,而是问:「你们知道『三字经』是什么意思吗?」小朋友说不知道;于是她开始解释,小朋友听完纷纷说:「好恶心!」「好难听!」或许他们没办法马上戒掉,但至少知道这些话不好听、不礼貌,别人听了会不高兴。
10
孩子行为,父母买单


虽然“父母”是一个不需要学习和经验就能直接上岗的“职业”,但是要想当一个好的父母要学的东西不要太多,相信你我都有很深刻的感受。孩子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起点都在于我们。不管是潜移默化的教养问题,还是令人棘手的青春期问题,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孩子以乐观、健康的心态生活和成长。

今天为大家推荐两本好书:《由内而外的教养》和《青春期的烦“脑”》,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的同时,也对我们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孩子需要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同样需要。
今日好书


《由内而外的教养》

丹尼尔·西格尔 玛丽·哈策尔 著

李昂 译

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名人推荐

所有父母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这本书可以让这项工作变得更轻松。

——哈罗德•考泼维茨

医学博士、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主任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今日好书


《青春期的烦“脑”》

弗朗西斯·詹森

艾米·艾利斯·纳特 著

王佳艺 译

写给家长的青少年生存成长指南名人推荐

看到优秀的科学研究被直接转化成了有用的教养方式,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

——《纽约时报书评》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END-
阅读第一往期相关文章

你家孩子会上天?跟我家孩子也没任何关系!



◆ 每个中国人必读的81部经典,百分百干货!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 阅读第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