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乐器(2):京族独弦琴

 

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起源于骠国(今缅甸),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独弦琴,京语称...





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起源于骠国(今缅甸),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

独弦琴,京语称“旦匏”,亦称“独弦匏琴”,流传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的京族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乐器,早在公元八世纪,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唐贞元十八年(802),南亚骠国(今缅甸)向唐王朝进献乐舞,其中就有独弦琴。

独弦琴最初只为诗人吟诗伴奏,后来发展为歌舞伴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尤常与洞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于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

独弦琴属于弹拨类弦鸣乐器。有竹制和木制两种。竹制的有“圆形竹管状琴”和将竹管破为两半的“片形竹制状琴”两种。琴身采用一截粗大的毛竹筒制作,筒长100厘米,直径12厘米~16厘米,将竹筒竖立于地面,顺竹纹批去二分之五,所剩下的多半边竹筒即可作为琴身,除去竹节,劈面朝下,在距琴面右端10厘米处,钻一个穿线的小孔,内侧立一竹筒木制的琴马,琴底置一木制线轴,在琴面左端4厘米处,钻一直径0.5厘米的通孔。用竹制挑棒演奏。



乐器结构简单而所奏乐曲音调丰富、音色优美是独弦琴的最大特色。独弦琴音量较小,曲音清雅,弹奏时,用一根小竹片拨弦线,弹出的声音娓娓动听。在一根独弦上可以弹奏出复杂的乐曲,那琴声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鱼翔碧波,时而百鸟朝阳,时而惊滔拍浪。

演奏时,置琴于双腿或桌上。右手执拨片挑弹,手掌外侧轻触弦的三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处,发出泛音和基音的复合音,取得g、c1、e1、g1、c2等基本音。左手握摇杆推、拉,改变琴弦张力,可使每个音升高大三度、降低纯四度。定弦A,音域E—#c3。右手技巧有弹、挑和触弦。左手技巧有拉、推、揉弦、拉揉、推揉、打、撞、摇、颤音和滑音等。传统独奏曲有《高山流水》、《骑马》等。创作独奏曲有《激战边陲》、《渔村晨曲》等。

琴师弹奏时大多不看乐谱,全凭记忆弹奏。优秀的民间琴师,在伴奏民歌时,全凭灵敏的听觉,歌声唱出什么音,琴师就能弹奏出什么音,其技巧的高超之处在于弹奏的曲子多带装饰和长颤音。而漂泊流落到中原各邻国的独弦琴也因嫌其音量小而被文坛戏班所排斥而最终绝迹。唯在盛产楠竹的广西澫尾、巫头、山心三个海岛上的京族人将这个乐器留传了下来。因为京族人说话的语调与独弦琴的音调非常吻合,又是祖传,因而已被演绎成了广西京族的传统乐器。



1980年代以来,一些琴师对这民族传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琴声安置拾音器,然后连接扩大器,由音箱将扩大了的琴音传输出去,这就是电声独弦琴。  老式独弦琴只弹奏器乐独奏乐曲和民歌伴奏曲,电声独弦琴在保持原有的民族乐器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声电乐器的特色(如音域广,音色丰富等),可以弹奏器乐孤奏曲,民歌伴奏曲,流行歌曲等。

几千年来由于统治者的封闭,未经恩准而外传,必遭杀身之祸。  民间艺人的保守——只以父子相传的形式秘授琴法,外人难以窥探问津,使这一乐器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几乎绝种失传。有缘投在独弦琴大师李平门下学艺,并在旅居美国多年的周子樱,有感于独弦琴将成为绝响,因此正在海外致力于推广这们迹近失传的乐器演奏艺术,并也已经分别在美国和新加坡成立了指导中心,相信在她和弦匏琴资深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将会让这门乐器,在海外发扬光大,为中国民族乐器大放异彩。

音频欣赏:

独弦琴视频欣赏:

独弦琴与葫芦丝巴乌重奏《刘三姐》插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演奏:雷滢 袁媛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







少数民族乐器(1):古老的瑶族长鼓


    关注 昭华民族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