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民间传说番外篇——秀山“三劫”

 

查证通海地方史志和秀山残存的碑刻,可以发现,上世纪50年代之前,秀山某处寺院、楼阁毁于火灾,或在小规...





查证通海地方史志和秀山残存的碑刻,可以发现,上世纪50年代之前,秀山某处寺院、楼阁毁于火灾,或在小规模地方武装冲突之中遭到局部损毁之类的事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但是,1949年之后的20年时间里,诸如“大战钢铁铜”、“扫四旧”、“通海大地震”等天灾人祸对秀山的涤荡,在相关史志和碑刻中却闻所未闻。发生在上世纪中期的秀山三次劫难已成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现代人是开始反思呢,还是头脑一片空白?

第一劫
1958年——“大战钢铁铜”——熔炉、绳索、锤凿毁弃秀山千年铜佛史。



张汝润曾经是秀山脚下通海一中的学生,后来又成了这个学校的老师。他回忆说,1958年,因为学校紧挨着秀山,他曾听老百姓传言:秀山上的铜像都被人敲掉了,在铜像内还取出了不少经书;山上涌金寺那口大钟,钟声能越过杞麓湖,江川雄关的百姓都能听到,也被人破坏了。

1958年“大战钢铁铜”时,原通海县委宣传部部长马启和在县政府文教科工作,他回忆说,“大战钢铁铜”时,县委工业部的“工作”对象是山上的大小铜像,在秀山,每个寺院都有神像,每个寺院的正神都是铜铸的,并且如涌金寺的三大佛像、玉皇阁的玉皇大帝像都有几吨重。

在得知工业部的工作队上山砸铜像的消息后,马启和马上向当时的省文教厅反映了县里的情况,很快收到了省里的传真文件:全省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要认真保护。他拿着这个文件上秀山时,工作队已经从涌金寺一路“工作”下来,正在玉皇阁里砸玉皇大帝的铜像,铜像太重,计划分成三段处理。他向工作队出示了省里的文件,可是人家不听,还搬出当时最时髦、最革命的话“钢铁升帐,谁也不能阻挡”做挡箭牌,把他的文件挡了回去。

张仕昌是秀山脚下原通海县文化馆职员,曾经是秀山公园的管理者之一。他在亲眼看到有人挎着绳索、扛着铁锤上秀山砸铜像的情形后,偷偷地向省文教厅打电话,汇报了情况,最终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与同事阚华堂一起冒着风险从山上捡了一挑文物:一头装着玉帝的头像,一头挑着从神像中掏出的上百卷经书和五册明代皇历,悄悄下了山。

据马启和、张仕昌两人回忆,在这次劫难中,秀山上凡属铜铁文物,无一幸免,就连县文化馆(即万寿宫,秀山古建筑之一)馆藏文物大刀、小钢炮也被工作队“顺手牵羊”地收走了。

1959年,赶上建国十年大庆。秀山上无神佛可拜,群众意见很大,因此,这年5月,张仕昌接到了一个任务,“恢复”涌金寺的佛像。他想了一个简便的办法,请了三辆马车到今九街镇刘合营村的一座寺院中“借”了三尊泥佛,安装在涌金寺的大雄宝殿内。他说,可笑的是,泥佛一米六左右,可是之前铜佛高三米多,怎么看都不相衬。

张仕昌感叹说,从信佛的大理国开国国君段思平在秀山铸铜像百余尊至1958年已有近千年历史,1958年之后,秀山不再有铜像,也不会再有庄严宏伟的三大铜佛。
第二劫
1966年——“扫四旧”——红色风暴席卷秀山古建筑的“灵魂”深处。



由于“扫四旧”运动声势浩大,很多关注秀山古建筑群命运的通海人已经预感到,秀山即将成为革命的对象。果然,“扫四旧”运动在通海县刚刚兴起,红卫兵就成立了战斗队,“战斗”目标就是“封、资、修”的堡垒——秀山。

张仕昌说,红卫兵要“扫荡”秀山的消息是从战斗队里一个还有点良知的领队口中传出来的,那个领队要他带几个人上秀山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碑刻留下记号,以免遭到损坏。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带上当地有名的文化人许秋山上山,为30多块最为珍贵的碑刻留下了记号,之前,他和文化馆的同事已经为普光寺内元代《宣光智照兰若碑》用土基墙围了起来,最终,这块碑记幸免于难,从而留下了一份有关元代滇南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

“扫四旧”运动开始,张仕昌眼睁睁的看着战斗队大队人马扛着撬杆、锄头、铁镐浩浩荡荡向秀山开拔,然后在秀山上砸匾联,敲神像(泥塑的)、毁碑刻,上百人在秀山上大干了一个周左右才下山。后来张仕昌发现,有一些已经留了记号的碑刻仍然不能幸免,并且碑上的每一个字都用錾子凿过,已经无法辨认原貌。

说起“扫四旧”对秀山的破坏,马启和说,秀山寺院里没有了神像,就像一个家只有空空的房子,没有人住;没有了匾联,一座秀山就没有了灵魂。可惜的是那些精美的匾联、神像、碑刻都被损坏了。
第三劫
1970年——“通海大地震”——部分古建筑难逃厄运,毁于一旦;部分古建筑劫后奇迹般丝毫未损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7秒,一场里氏7.7级的特大地震猝然袭击滇中地区,震中位于通海县高大乡五星村。大地震在通海全境肆虐的同时,也给秀山古建筑群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张仕昌是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上秀山查看秀山灾情的。他说,损坏最为严重的是三元宫,秀山土主庙、普光寺的厢房,这些建筑大部分墙体都已倒塌,只剩几根柱子和椽子挑着几块瓦片。沿山路上山,他看到,万寿宫的过道门发生倾斜,玉皇阁门前的“玄真天上”坊已经倒塌,竺国寺、涌金寺的大殿已经开了天窗。而普光寺内的观音殿、涌金寺内的秀山古柏阁两处建筑却安然无恙。

马启和说,针对观音殿、古柏阁大震不倒的现象,北京建筑专家专程赶来对两处建筑进行了勘查,结果发现:观音殿为元代建筑,墙体是篾篱笆墙,由竹片编成,再用草尖和上泥巴糊上,因此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古柏阁采用榫铆结构,不用一颗钉子,梁柱之间、梁与梁之间等多个部位都由多级斗拱支撑,显示了通海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1979年,秀山部分古建筑的图片还入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一书。

张仕昌说,秀山古建筑群的恢复工作是从1979年开始的,通海几个建筑队不间断地在秀山施工,上世纪90年代末才全部撤走。



后语

秀山的三次劫难是在解放后20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巧合的是,恢复工作也用了近20年的时间。同等的时间,现代人能否把秀山古建筑群修旧如旧?是否部分恢复了原貌?这些问题只有留给后人评说了。

2006年05月25日,秀山古建筑群作为元至民国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免责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行通海
(微信号:fx3019019)

新闻/热点/时尚/情感/智慧/人生/优惠/活动

传递正能量乐享好生活

联系电话:1398842047918687788696     


    关注 风行通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秀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