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菜农摇身一变新型职业农民 带上种植经验和技术“走四方”

 

通海蔬菜作为我市出口贸易的“主力军”,实现了从“先行”到“远行”。在蔬菜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









通海蔬菜作为我市出口贸易的“主力军”,实现了从“先行”到“远行”。在蔬菜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通海菜农也带上种植经验和技术“走四方”,到外地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了向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转变。

凭着优越自然条件,通海菜农精耕细作,每亩地一年可以收三四茬蔬菜。但全县24.4万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的现实状况,让农田已经寸土寸金,农业发展与资源、空间条件的矛盾日益凸显。

通海那些田 张海江 摄
通海菜农走出去种菜


“我家五口人总共有2亩田。姐姐结婚时,4分田都当成嫁妆了。”杨广镇马家湾村委会主任王旭兵话语中透露出对农田的“渴望”。人多地少的现状,促使他将目光放向了县外。

2014年,他在红塔区大营街租地120亩种植洋葱,收入十分可观。“我的五叔王培亮在红河州开远市租地120亩栽白菜、洋葱,邻居王运聪在江川区江城镇租地200亩,收益都不错。”王旭兵说,他们村里600多户人家,已有13户在县外种菜,规模均不小。通海菜农走出去种菜的,王旭兵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李发起的成功案例
“在通海种蔬菜收益高,土地租金也高。我已经积累了一些蔬菜种植的经验,就想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众多“走四方”的通海菜农中,本地人李发起缔造了一个令人称道的成功案例。

1998年,已与蔬菜打交道8年多的李发起成立了通海东绿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生意。2013年4月,他又在新平县成立了新平东绿食品有限公司。新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和产供销及加工一条龙服务的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供应,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目前,该公司已带动新平60多个村1万多户农民种蔬菜,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双增收”。去年,东绿食品有限公司通海、新平、文山的66个冷库产值超过6亿元。



通海建设示范基地带动30余万亩蔬菜绿色生产种植(资料图)  夏娜 摄

通海县副县长常伟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通海已有2000余户菜农到外县、外州市种菜,大多是“公司+基地+市场”的规模化种植模式。“从守着一亩三分地盘田种菜的农民,到走出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样的身份转变在通海菜农中已经是个大趋势,希望未来全县能有1万户菜农走出去。”常伟说,“对于逐渐腾出的土地空间,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原特色农业冷链物流园等,这些都是通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方向。”

(玉溪日报记者  李晓兰  胡倩雯)

★ 免责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行传媒招聘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人员数名

工资待遇面谈

联系人:187-8770-1634(李)

爆料征集征稿要求:必须为原创,可描述通海大事小事、美文美图!

征稿时间:征稿活动无限期,欢迎广大微友投稿!

投稿方式:来稿请联系
187-8770-1634
(微信)

特别声明:投稿仅限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奖励方式:稿件一经采用,根据访问量奖励5到300元现金






    关注 风行通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