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不美了,轻撩美即面膜的伤痛,未来面膜行业该如何前行?

 

“停下来,享受美丽。”多少人还记得这个红极一时的广告,现在美即停下来了,可再也不能美丽了!...



“停下来,享受美丽。”试问,多少人还记得这个红极一时的面膜广告词,它曾经将美即面膜送上中国“面膜之王”的地位,一时呈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美即无面膜”的巅峰盛世。

可现在,美即却停止了增长的脚步,现在所有的只是无尽的“落寞”。

小编记得那时候讨论买什么面膜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说“美即!”可不知什么时候,美即就这样淡出我们的视线。只是每年财报公布时,我们才会想起那位曾经的“面膜之王”。

看点

01
陨落的面膜之王:与欧莱雅相爱容易,相守难


2003年美即成立于广州,那些年,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美即“停下来,享受美丽”的广告词。随着“美即一刻”概念深入人心,2012年美即利润达到了2亿元。

2013年欧莱雅相中美即,以65.38亿港元的高额聘金将美即“迎娶”进豪门。但是相爱容易相处难,联姻之后,美即并未保持自己的高增长率,反而是一落千丈。

曾经可以霸占女人的脸,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霸占他们的心-消费者的忠诚度。

时隔4年不到,市场监测显示美即更是跌出新纪录,2016年整年回款不足2亿元,与2012年巅峰时期13.5亿元相比,下滑90%。欧莱雅集团曾在2016年中期报告中首次披露指出美即上半年业绩下滑流程,更沦为集团的“拖油瓶”。
看点

02
曾经的面膜之王 何以沦落至此?


其实美即这场兴衰风波,并不是偶然出现的。2012年,美即销售额疯狂增长同时,AC尼尔森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当时中国面膜市场复合率增长超过21.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度,这就意味着面膜市场正处于裂变期,美即的成功仅是因为暂时性跟随市场增长而已。

而同一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面膜品牌剧增,再加上一些外资品牌通过海淘进军中国市场、微商崛起,美即的绝对优势逐渐被取代,产品定位以及营销方式上开始呈现明显的短板趋势, 品牌力更是迅速被削弱,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看点

03
冒进的收购策略


美即的陨落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还是与欧莱雅收购密不可分。自从被打上“欧莱雅”的标签后,外界纷纷希望从美即的身上看到欧莱雅的发展走向。

美即的亏损是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万万没有想到的,按照他的构想,美即的加入可以填补欧莱雅在中国的平价消费产品线,为中国消费者呈现更为完整的产品品牌组合(巴黎欧莱雅、美即和美宝莲)。

而且收购后,欧莱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表达自己对美即的看重:重建新型工场、成立面膜实验室、提取面膜哲学概念实施营销,进行销售渠道拓宽,欧莱雅把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都尽力做到了。

2016年8月,美即面膜更是拿下papi酱爆红网络后的第一支广告,想要翻红的意图昭然若揭。

但是美即的表现,却着实让欧莱雅感觉啪啪打脸。

这些对于母公司欧莱雅来说, 不仅意味着美即成为其中国市场的一块最大短板,更是欧莱雅收购案例上又一反面教材。
美即之痛
市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


美即发展之初,开创了中国护肤市场单片面膜红利时代,早就被效仿、群攻。而且随着中国面膜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场蛋糕扩大,各种淘品牌以及外资品牌的注入。

在美即停下脚步的时候,他们则纷纷发力,韩系品牌美迪惠尔(原可莱丝)、SNP等基本异军突起,霸占面膜榜单前十,御泥坊更是成为2015年双十一的销冠,膜法世家、一叶子、韩后面膜、森田等纷纷发力,涌入面膜市场的前端。
定位模糊,品牌诉求点低
美即在品牌定位上不够清晰,与其他品牌竞争对手相比,没有品牌主导概念。加上越来越多新功效、新品牌的发展涌现,微商以及明显品牌的更迭发展,美即品牌效力更是逐渐被削弱。
价格混战、渠道不稳。
与欧莱雅联姻后,美即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导致线上价格低,线下遭到商超围攻,利润微薄。而且美即进驻主打低价的名创优品专卖店,更是消耗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大大影响了美即的市场销量。

现在美即终于停下来了,可再也不能美丽了!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再加上内部四面楚歌,美即品牌颓势已成定局。

纵观我国的面膜行业,想要获得良好发展,经营者应充分了解市场运转情况,了解产品诉求,顺应消费者诉求生产产品,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效力。
识别二维码关注火爆化妆品招商网公众号,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招商合作热线:17737703880 席经理
点击下方“写留言”,评论您对本文的看法!


    关注 火爆化妆品招商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