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畔

 

文庙的对面就是鼎鼎大名的松花江了。江水真的没有封冻,川流不息。  吉林的自然景观当然要涉及吉林的山和水,...





文庙的对面就是鼎鼎大名的松花江了。江水真的没有封冻,川流不息。

吉林的自然景观当然要涉及吉林的山和水,虽然不能和内地的名山大川相媲美,但在吉林地方上来讲,也是素负盛名的。

吉林四面环山,中间有松花江流过,真山真水,虽然有说“南有桂林,北有吉林”,稍有过誉之处,但自然环境的幽美,当属事实。

首先是松花江从西南流入吉林市区,呈反S形通过,又由市区西北流出。据说乾隆皇帝东狩吉林时曾说:“江水沉,妇人淫、琵琶城,铜帮铁底松花江”。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魏晋南北朝时,叫粟末水;宋金对峙时期,叫宋瓦江;到明朝才在史志中出现松花江的名称。清朝初年又曾叫松阿里江,是满洲语,汉语当为“天河”,音转成今天的松花江。英语叫son Ga-river,riv-er是江或河,son ga是音译,总之都是松花江。吉林地处松花江畔,自古以来就有我们的先人在此蕃衍生息,可以说松花江水哺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用水和生产建设,还得依赖于它。



清代所以在此建城,成为当时东北仅次于沈阳的第二军事、政治重镇,我想也和松花江密切相关。

松花江在吉林以上是流经山地,水流湍急,才有铜帮铁底之称,也下因为有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伪满初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东北的丰富资源,以供他们发运动战争的需要,就着手在吉林市南30华里的小丰满地方开始勘探,并于1937年正式开始修建丰满发电站。

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中国人的白骨和七年的时间,仅此而已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电站-丰满发电站。那里,欧洲的最大发电站是苏联的古比雪夫发电站。因此,丰满发电站又号称亚洲的古比雪夫。八台发电机,全是世界一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出品,是用东北出产的大豆换取的。所有的设备,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



未等工程全部竣工,就在1944年正式投产发电,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垮台,电站建设也没收尾。

遗憾的是苏联红军进驻东北以后,竟把这座发电厂作为战利品没收,想全部拆卸拉回国。据说当时任吉林治安维持会长的爱国老人马德恩先生(9.18事变前任吉林省实业厅长)听说后,不顾年迈和往返马车的颠波,冒着严寒与苏军当局交涉,费尽口舌,好说歹说才给留下一台,供照明发电,其余七台发电机,均被苏军抢走。解放后,人民政府重新扩建丰满电站时,苏联又以援助名义,送回七台淘汰的破旧发电机,丰满电厂才正式恢复全部供电,当时发电量为48万千瓦,为我国当时最大的发电厂,连旧时的五角人民币,都用过丰满发电站的图案,不难看出它在我们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

吉林在清朝叫鸡陵乌喇,鸡陵是满语边、沿之意,乌喇又是满语江、河之意,连起来就是江边、水边的意思。今天的吉林就是当年的鸡陵乌喇简化音转而来的,并在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清圣祖康熙皇帝下令,正式定名为吉林的,这就是我们吉林名称的由来。



但是鸡林这个地名在唐朝时就有,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中就有“口传天语到鸡林”。可是具体的位置,自古就有两说,第一是在朝鲜半岛的旧新罗境内;第二说就是今天的吉林。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八月十九日,乾隆皇帝向内阁大臣下谕,他说:“唐时所谓鸡林,应即今吉林之讹,而新罗、百济诸国,亦皆其附近之地,顾昔人无能考证者,致明季狂诞之徒,寻摘字句,肆为诋毁。此如桀犬之吠,无庸深较,而舛误之甚者,则不可不辩”。乾隆皇帝对文史是有专攻的,他认为今天的吉林就是唐代鸡林的间转,应该是中肯的。


    关注 本命年转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