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手绘稿, 才是“交汇时互放的光芒”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贤伉俪,在离去多年后,他俩的名字仍不绝于公众的视野。和他们相关的书籍众多,其中不乏大量道听...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贤伉俪,在离去多年后,他俩的名字仍不绝于公众的视野。和他们相关的书籍众多,其中不乏大量道听途说的传闻故事,然而对于他们在古建筑领域的贡献,大众反而关注甚少。他们合作的手绘图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做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一张一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





在梁思成诞生11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当年的手稿,看看只用简单工具绘制,却依然达到世界级水准的图纸,感受那些隐藏在精雕细琢背后的、穿越时空的匠心。



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的巨人梁思成的眼里,北京城有着另一番审美情趣。对此,梁思成于1951年4月发表在《新观察》杂志上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曾有细致描述。“在有了飞机的时代,由空中俯瞰,或仅由各个城楼上或景山顶上遥望,都可以看到北京杰出成就的优异。”然而这在当时,诸多国人是不能认识到或予以欣赏的。梁思成当年为保住北京古城墙所做的努力,清晰可见。

上世纪50年代,梁思成(左三)与周恩来(左一)在中南海交谈
当然,他们的故事哪止这北京城
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
得以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
他们发现这些珍贵的建筑遗存
艰苦条件下的精细之作
更令人感动也令人感慨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与“宁公遇”的合影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剖面图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做艺术,但建筑的构成与建筑装饰早已可独立成为一门艺术。梁先生曾经说过:“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他们热爱这份古建筑事业,更用了毕生的专注与坚持去探索这宝贵的文化结晶。

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
林徽因在和梁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从来只肯画出草图便要撂挑子。后面,自有梁思成来细细地将草图变成完美的成品。林徽因并非不能自己画图,她要的就是这种被宠着的感觉。而宠着林徽因,只怕也是梁思成最大的快乐。

林徽因画作《故乡》
梁思成对自己的专著或者论文中的建筑图纸,一直都是以达到世界级水准作为基本要求。他的第一篇中国古建筑考察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的手绘图可以说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插图,尤其是其中的巨幅独乐寺观音阁立面渲染图和剖面图,将观音阁无比复杂的木构架,尤其是多达二十余种不同样式的斗栱构造,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还把位于楼阁中央、高达十七米的观音立像也画在了建筑剖面图中,完美地呈现出这座建于公元984年的辽代木结构楼阁的动人神韵。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立面图
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测绘生涯中完成的难度最高的一批图纸,是山西应县木塔的测绘图。这座历时千年、高约67米的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外观五层、内部九层,通体由数万个木构件组成,斗栱更是多达56种不同样式,每一层中央都有不同的佛教造像组合,真是中国古代匠师的鬼斧神工。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剖面图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照片
在兵荒马乱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们踏上漫漫的寻找分散在中国各地的古代建筑的征程。寻找、拍摄、测量、绘制……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做出系统研究,向世界撩开中国古建的神秘面纱。夫妇二人对古建筑的那份浓厚感情和全情投入,直到今日依然令人动容,不禁让人想到徐志摩写林徽因那首著名诗歌中的最后一句:“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芒。”


    关注 稻田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