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机器的最大差别不仅在于那点荷尔蒙

 

荷尔蒙才是最神奇的情感因素...





伴随着科技的智能化发展,当被问及人和机器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机器更有效率、更理性、也更注重细节,并且,越来越人性化。然而,这能说明人和机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么?

计算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只是一个计算机器,这意味着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与机器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么,我们如何能将自己与机器区分开呢?

国立台北大学机器人学助理教授Hooman Aghaebrahimi Samani,和人机交互专家Elham Saadatian认为,这可能要从化学的角度分析。Samani 表示,“关于爱的内在体验,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内分泌系统,我们对他人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荷尔蒙决定的。



但是,如果爱只是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荷尔蒙的程序,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机器一样呢?其实,关于机器是否真的拥有情商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之父“Alan Turing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测试,来验证机器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具有情商,并且与人类不相上下。

在这项测试中,一个法官在不知道是在和人还是机器交谈的情况下,回答并且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互动,猜测对方是人还是一台电脑。有人认为,一台机器永远不可能使法官信服他是在和人类交流,从而“通过”这场测试。

但在2014年,一个名为Eugene Goostman的机器打败了图灵测试系统,在交谈过程中,它不只一次“调戏”测试的法官,最终以一个“人”的身份通过了这项测试,但这也表明了,人有的时候也会被误认为是机器。

当机器被赋予了情商之后,加之Samani和Saadatian所提出的爱情构成因素,雌激素、睾酮、荷尔蒙和内啡肽混合物等等,也许,爱情真的可以被程序化。



如此一来,人类和机器人的之间的差别就不存在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我们的大脑被认定为是一个计算机器;混合现实也逐渐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使我们相爱的荷尔蒙也可以被数字化成机器人,甚至人类的道德也被编入机器人的程序之中,至少可以通过算法获得道德选择的能力。但是,人与机器之间依然存在着算法不能解决的东西,例如,人的信仰。目前来看,机器人无法对上帝产生信仰,而人类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信仰上帝。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选择,至少,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或许,这些选择或者我们所做的其他决定看起来会有些荒谬,但也正因如此,才赋予了我们人性的一面。前谷歌和微软软件工程师David Auerbach曾经说过:“荒谬是人类的标志。”



人有时的确是荒谬的,尤其是在爱情之中,大多数人都存在不理性的一面。在《Ex Machina》这部科幻电影中,人爱上了机器人,然而能够爱上人类的机器人,却没有那么多。也许,真正的考验人类的不是图灵测试,而是那份情感中的单恋。因为我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爱,由此体现出了我们的人性。

即使我们的体内也是一种如机器一般的程序,通过内在的编程,偶尔让不理性的情绪充斥我们的头脑。这的确是我们的缺点,它会导致不合逻辑甚至是错误的判断,但出于对爱的渴望,即使在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时候,我们一样可以忍受,因为我们和机器的不同,不仅仅在于那点荷尔蒙。

 往期推荐 




    关注 IT耳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