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治学 五行次第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尚书》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已亡佚,后东汉章帝时,鲁王坏孔子旧居,于壁中得简《尚书》,皆科斗文,是为世界最古之史记。...



文章摘自《大易识阶》米鸿宾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尚书》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已亡佚,后东汉章帝(公元76-88年)时,鲁王坏孔子旧居,于壁中得简《尚书》,皆科斗文(周代古文,号为古文《尚书》),是为世界最古之史记,而《甘誓》又是《尚书》中所公认最早的一篇。可见,阴阳五行在周代前已有,这点已然确凿不疑。

《尚书·洪范》述箕子答周武王问说:“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元包经传》谓:“五行者,阴阳之精气,造化之本原。”

《白虎通义·五行》谓:“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史记·夏本纪》谓:“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谓:“五行者,五官也。”

《礼记·月令》谓:“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

其它的,在《国语·鲁语上》、《孟子·公孙丑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淮南子·原道》等古籍的记载中,释义相同。

《尚书大传》曰:“水火者,百姓之求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这里的五行,指的是五种具体的物质或材料,即五材。关于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亦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另外,《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条下注:“五行之德,王者相承。”以上说明,五行在殷周交替时期,已经作为文字记录下来了,并划定其内容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总结了这五种物质的特性,并且初步出现了类比情况。

战国晚期以后,《易》中融入了五行概念,并以阴阳五行来比拟附象。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公布的帛书《周易》,包括两件帛书,称作上下两卷——上卷:经文《二三子问》上下篇;下卷:《系辞》、《易之义》、《要》、《缪合》、《昭力》。其中《要》篇中的五行次序仍保持着早期的形式。到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蔡墨语,作木、火、金、水、土,才是循环数。

五行的排序在历史上共有八种。我们现在常说的金木水火土的排序,是依照战国晚期的阴阳家邹衍之说而来(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取排序相同);同时,邹衍也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用阴阳、五行为说者(详见《汉书·艺文志》)。史上第一次申明五行之间生克关系的著作是《国语·郑语》,其言:“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从而表明了五行已糅合在一起,发生了内在的生克关系。值得探讨与求证的是,五行的定义与使用在《易经》中却没有任何体现——《易经》只言阴阳不言五行。而五行、五音、五味、五臭等的具体分类最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五行的应用排序和它的自然生成顺序,却不尽相同。

但是,《礼记·月令》和《尚书·洪范》所给出的五行次第排列顺序,与《河图》是完全相同的!《河图》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为什么如此排序呢?为什么要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不是其它的次第排序呢?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五行的这个次第排序,向我们揭示了地球上诸物质的起源次第和地球上诸物种的生起次第。这对于我们研究地球,研究自然,研究人类,研究阴阳,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五行的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的次第排序,究竟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行的次第排序规律告诉我们:地球上首先出现的是水!

众所周知,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也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的重要特征。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泰勒斯有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这句话使他成为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成为了西方科学和哲学的鼻祖。

中国古代哲人对于水的认知,和泰勒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言真意实,立竿见影地用《道德经》阐明了阴阳五行的宇宙自然之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是生命万物产生的基源。

《水经注序》的开头也说:“《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萌生)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

在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简中,就有“太一生水”的著名论断,这引起了当代学者的关注。杜维明《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和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所见关尹遗说》(两文皆见《郭店楚简研究》一书)都阐述了这一问题,李学勤文还明确解释说:“太一生水,是道生一。”这就把“水”和老子认为的绝对真理的“道”联系起来。太一为道,水为一,由一而生万物也就是由水而生万物了,这和泰勒斯“万物源于水”的论断不谋而合。

古代典籍中还有不少相似的论述。现存的《灵枢经》佚文云:“太一者,水尊号。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在这里,说太一即水,比“太一生水”更把水的位置抬高一步。《春秋元命包》曰:“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这句话是对水生万物的发挥。

《管子·水地》指出水为“地之血气,筋脉之流通也”,是说地因为有水而生存,可见水是多么的重要。书中又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这说明人的生命也生于水,水生万物是包括人在内的。

伏羲据河图而画八卦,大禹据洛书而制定《洪范九畴》,而中国古人对于“河图洛书”的认识,也是和水分不开的,它是从河水中得到的。可见,人类文明的产生都离不开水、都与河流有关,而世界人类史的事实正是如此。

难怪魏晋时期杨泉作《天象说》云:“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

而明代章潢《图书编》卷一“图书一致”一节中也说:“凡物之初生,其形皆水,而水为万物之源,乃有生之最也。”

这些观点都进一步强调了水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的重要位置。



五行的次第产生,在水之后便是火。为什么水、火会首先出现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而《素问·天元纪大论》亦有此论。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云:“水火,地之阴阳。……阳生阴,故水先成。阴生阳,故火后成。”故水火作为阴阳的征兆首先出现。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天地之间的相交是要靠雨来完成的。雨是天与地、阴与阳之间的连结纽带。这也是男女、两性相合必须要“云雨一番”的原因所在,没有“云雨”的过程,就没有阴阳生子的结果存在。水火出现以后,只有水火相依、阴阳相依,才能很自然地化生五行,化生万物。

水在江河湖海,其性本静,故水本不能滋润万物,必须借助其它中介。而这个最重要的中介就是木。故五行在水火之后便是木,最后才是土。为什么最后才是土呢?我们从每年的四季由土而终就可以看出来,春夏秋冬四季代表着木火金水四种五行,而惟独没有土之五行。那么土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朱熹早就说过了:土对于五行中另外四行来说,是始终跟他们在一起的,存在于每个季节的季末。就在其它四行的后面,作为它们的库,它们的藏身之所,所以土在最后。金木水火是离不开土的,水没有土,不可以成江河井泉;木没有土,不可以成活;金没有土,不可以衍生;火没有土不可以萌发。土要包藏含融它们,这就是土的“厚德载物”的德行所在。也正是由于土的这种宽大无私的包容性,孔子才发出了“德合无疆”的感慨!(五行的生成顺序)

在木之后出现的便是金。木不可以无制,水不可以无根;而金能制木,金又生于丽水,故金由此而生。可见,道是公道的,而阴阳是平衡的。

由以上可知,地球上的生命是在水火之后逐渐诞生的。从整体上看,生命的诞生是先有植物生命而后有动物生命,植物生命为木,动物生命为土;就局部来分析,单就动物生命而言,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水生动物,然后渐渐发展为水陆两栖动物,最后才是陆生动物。,这些现代科学所研究出来的结论与五行排序始于水而终于土的次第是完全一致的!

可见,多元文化的共存,可以使易学的历史和未来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稳定而扎实。

(注:刘力红博士《思考中医》对本文亦有慧助)



米鸿宾

创有十翼书院,复建辽宁财神寺(300年历史)。学际天人,出入古今;究大易,谙经学,精五音,旁涉天文、历法与国史,承法高旻,脱略世情。其授课,深入浅出,引诗举史,既广大又精微,又能将日用之学渗入人心!

国内已出版《大易识阶》、《道在器中——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国家图书馆收藏)、《中国易学标本地•神奇桓仁》等多本著作。

长按二维码申请加入【十翼学宫·湖湘读书会】微信群


    关注 十翼学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