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2米高的巨型稻,极具潜力的大个子

 

矮秆水稻的生物量有限,这种限制几乎已成为中国矮秆稻产量创新的“天花板。寻找生物量更大的水稻品种就成为稻米生产发展的必然,2米左右的巨型稻便“应运而生”。...





11月1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中科院亚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团队种植的巨型稻喜获丰收,测产结果:亩产达到了850公斤。

金井镇的巨型稻试验田


虽然这一成绩与袁隆平团队超级稻亩产1149.02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纪录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其潜力得到了袁老的大力肯定:“巨型稻是个好材料啊,2米多高,大有潜力。”
夏新界与他的巨型稻


巨型稻是夏新界历经10年培育出的新品种。2006年,夏新界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从美国来到位于长沙的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从那时起,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巨型稻。夏新界的巨型稻矮的也有1.8米,高的达到2.2米。

生物量带来巨大潜力

且非转基因产物

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生物量(即作物生长时的地上部分)和收获指数(谷草比)两大性状。育种学家普遍认为,谷草比的上限为60%。稻穗的重量不可能无限增加,其必然会受到稻秆承受能力的限制。

矮秆水稻的生物量有限,这种限制几乎已成为中国矮秆稻产量创新的“天花板”。寻找生物量更大的水稻品种就成为稻米生产发展的必然,2米左右的巨型稻便“应运而生”。

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夏新界说,它具有株形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光合效率高的特点,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茎秆粗壮达到18.5毫米,根系总量是普通稻的4到5倍,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

种养结合优势明显

综合经济效益高

夏新界的巨型稻有自己独特的种质材料优势,但亩产离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还有一段差距,那么巨型稻是否要急于追赶产量世界纪录呢?

夏新界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如果农田产出低下,则不足以唤起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即使水稻亩产1000公斤,一户农民靠几亩田地,也不足以维持一家几口的日常费用开支。必须改变农村田间农活繁重辛苦、没人愿意下田的现状。

为此,夏新界并没有一味地单纯追求巨型稻的高产。他所获得的亩产850公斤的巨型稻,不是他和团队种在实验田里的,而是农民采用大众化的种植管理方式自己种的。在农民轻轻松松就能种出850公斤水稻的同时,他又通过稻田的生态养殖,增加农民每亩地的收入。

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叶茂且冠层高,这就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今年,夏新界团队在长沙县金井镇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采用了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与现有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成活率亦提高一倍以上,产量提高1.5倍以上。“今年轻轻松松每亩平均纯收入就超过万元了。”夏新界高兴地对记者说。

水稻新品种的研发,种养模式的试验,无论是高产稻还是巨型稻,都是科学家们在探索水稻发展和农民生产新途径中的积极尝试,令我们肃然起敬。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


    关注 南京科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