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海蓝伴绿意,幸福洋里话幸福!平潭人让梦想成为现实!

 

造林,对于过去的平潭人来说,是个不敢妄想的神话,但在今天,经过几代平潭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这一“妄想”已然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这一神话正是发生在平潭林业工作者手中的造林奇迹。...







↑今日的幸福洋,一边是湛蓝的大海,另一边是绿色的生态海洋



造林,对于过去的平潭人来说,是个不敢妄想的神话,但在今天,经过几代平潭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这一“妄想”已然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这一神话正是发生在平潭林业工作者手中的造林奇迹。

幸福洋就是当今平潭造林奇迹的缩影。依畔着海坛海峡,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与苍茫无际的湛蓝大海,在初夏的阳光下相互映衬,绿与蓝之间,亦如一幅肆意挥洒的动人画卷。



名  片

幸福洋吹沙地原为浅海滩涂围垦地,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西部,总面积2.7万亩,其中一期面积1.2万亩,二期面积1.5万亩。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后,为解决全区土地资源有限、项目建设用地缺乏以及开发初期融资问题而造。

2012年,实验区开始在幸福洋吹沙地开展造林绿化,经过近五年的种植,共在幸福洋一、二期吹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1.75万多亩,苗木350万多株,成为万亩林海的造林奇迹。





↑为了让苗木更好的存活生长,园林工人把泥土堆成了一个小土包,减少根部与盐碱土地的接触,以避免盐碱土壤对苗木的影响

“麒麟驮宝”幸福洋



沿着坛西大道向北,再经由建设中的福平大道一路直行,便是与芦洋乡马腿村毗邻的幸福洋吹沙地。幸福洋位于平潭西侧,从地图上看就相当于处在海坛岛这只“麒麟”的背部,有着“麒麟驮宝”的美誉。

高洪锐是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需要,他在今年四月份来到平潭,虽然到平潭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他的眼里,幸福洋这片林地的确就是平潭这只麒麟的一大宝贝。“刚来到这时,我就被这一大片的木麻黄震惊了,因为我之前还没见到面积这么大的人工种植林。”高洪锐说。

走进幸福洋吹沙地,呈现在面前的是近万亩的木麻黄林,几年前的累累黄沙上如今已是绿意盎然。根据区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5年期间,区林业局共在幸福洋一、二期吹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1.75万多亩,种植“闽平二号”木麻黄水培容器苗350万多株。其中一期种植1.1万亩,220万多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

“‘闽平二号’木麻黄是在平潭本土培育起来的树种,非常适合在平潭种植。”高洪锐告诉记者。1954年,平潭开始引种木麻黄,而后福建省林科院的技术专家同平潭的林业工作者一起,改造培育木麻黄,使其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和更强的抗盐碱能力。木麻黄也因此成为平潭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园林工人在幸福样的土地上种植木麻

从浅海滩涂到万亩林地



“现在看这片防护林的确十分壮观,但在这之前,幸福洋吹沙地原为浅海滩涂围垦地,是附近村民养殖花蛤和海蛎的地方。”芦洋乡林业站站长冯斌说。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后,为了解决全区土地资源有限、项目建设用地缺乏以及开发初期融资问题,实验区政府决定对幸福洋围垦区进行吹沙造地,以扩大陆域面积,为实验区后续建设储备用地。

“幸福洋吹沙地总面积有2.7万亩,吹沙地形成后在强风的作用下,地上的沙尘常常肆虐而起,阻断交通,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冯斌说。

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风沙肆虐的景象历历在目。冯斌说:“风大的时候,村民们根本无法从这里通过,甚至有的车辆通过这里,去的时候还看得见道路,但回来的时候路就已经被沙子掩埋得无法通过了。”

鉴于幸福洋吹沙地对生态环境以及村居环境的影响,实验区从2012年开始在幸福洋吹沙地开展了造林绿化工作,以改善周边环境,并为内缘土地开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幸福洋已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艰苦付出  造林不易



虽说“闽平二号”成活率高,但在幸福洋吹沙地,它从种植到成活成林,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幸福洋吹沙地是由浅海滩涂改造形成的,沙土本身的盐碱含量非常高,很少有苗木能在这里成活。”从2012年就参与幸福洋防护林种植工作的林喜金说道。

2012年,当他刚到幸福洋吹沙地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茫茫的沙地。“那时候种植木麻黄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风沙大,土质条件差,我们种下去的木麻黄往往都要死掉一半。”林喜金告诉我们,当年的植树就如同一场战役,寸土之间你争我夺,稍有疏忽就得重头再来。

“虽然刚开始造林时,苗木的存活率较低,但随着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对策,这片木麻黄林也渐渐开始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第一年,幸福洋一期试验500亩防风固沙林;第二年,幸福洋二期种植5000亩防风固沙林;第三年,幸福洋一、二期种植7000亩防风固沙林;第四年,幸福洋一、二期工种植2850亩防风固沙林;今年,他们还将种植4000余亩的防风固沙林。

虽说木麻黄林的成活率越来越高,但林喜金知道,这其中付出了多少的艰辛。风太大,他们就硬扛着,土质条件差,他们就垒土、挖沟排碱,有时候他们甚至还会遇到生命的威胁,但在看到如今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后,林喜金说,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幸福洋吹沙地个别地方的积水较多,土质松软,不论是人还是车都极易陷进去。”高洪锐虽说刚来平潭不久,但这样的情形他已经遇见了几次。“特别是人,我们会要求大家相互结伴着走,否则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很危险。”

我们或许真的无法体会到,这些林业工作者究竟付出了多少,才造就了这万亩林海的奇迹,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有他们,平潭才能做到宜居、宜业。



↑幸福洋旧景,拍于2003年( 伊海 摄)

治沙造林是几代人的梦



改良后的木麻黄,一年能长一米以上,往年种植的苗木如今都长势良好,林分已高度郁闭,起到了明显的防风固沙效果。如今50多岁的冯斌,从1985年就开始从事林业工作,1994年,他从当年工作的流水林业站调任到如今的芦洋林业站,可以说见证了这里治沙造林的整个过程。

当冯斌与我们一起站在高处俯瞰这片林地时,他也无不感慨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过去风沙肆虐,平潭甚至还有‘一夕沙埋十八村’的传说,但现在看到一株株的苗木在沙土中集聚成林,真的很有成就感,因为不止是幸福洋,整个平潭的植树造林工作都十分艰难,这是平潭几代造林人的梦。”冯斌说。

查看县志可以发现,共和国成立之后,当时的平潭县政府就已经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工作,曾先后引育树种100多种,多方探索荒山荒滩植树造林的途径,但当时全县的森林面积也仅有15397.5亩,森林覆盖率仅有0.3%。

而如今,仅幸福洋吹沙地新造防护林与芦洋南江林场、长江澳防护林,所拥有的树林面积就达到了5万亩以上。它们形成一片林海,登高望远,蔚为壮观。因为造林面积大,作用突出,它们还是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效最佳的示范区。

一半是湛蓝的海水,一半是青翠的木麻黄林,过去人们将这片土地围垦造地,取名为“幸福洋”,现在这里已然成为保护一方居民安定生活的“幸福之林”。

(来源;平潭时报,记者  杨 国/文   念望舒/摄)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作者身份和姓名

平潭蓝微信工作室出品

编辑:丫丫 监制:张金飞


    关注 平潭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平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