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旅行 看面具下神秘的威尼斯

 

在每年的威尼斯狂欢节上,威尼斯这座城都会变成一个叛逆美人。作为威尼斯狂欢节上最瑰丽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威尼斯...




在每年的威尼斯狂欢节上,威尼斯这座城都会变成一个叛逆美人。作为威尼斯狂欢节上最瑰丽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威尼斯手工面具承载着这座城市数百年来活生生的历史,以及那些旧时光的美好回忆。

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华丽的传统手工面具受到了外来廉价消耗品的强烈冲击。从来没有一个城市是永恒的,而威尼斯也只是被时光之水压缩过的一个小岛。

萨尔特教堂、古根海姆美术馆、圣马可广场……在威尼斯将会不断下沉的传言中,传统手工面具又为这个令人惋惜的城市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感伤。

一切始于狂欢节

浩渺烟波之外,漫天碧海之间,高塔钟楼,红墙橙瓦的房子,白色的教堂……一幢幢圆顶建筑矗立在水中,如海市蜃楼,梦幻般地翻开了一页页精美画册。威尼斯是诗意而节制的,只有在狂欢节期间才会放松一下。

每年2月份,威尼斯的狂欢节成了全城的狂欢舞会,节目内容繁多,人们恣意享乐,富有异国情调的奇装异服,在水巷间散发着诱人的色彩。许多人在威尼斯狂欢节期间赶到这里,会急不可待地买下一套面具和戏服,卷入欢腾的人群,去享受全身心的放纵。

然而,时至今日,Mario也无法接受,即使是在普通的日子,圣马可广场也已经变得水泄不通人满为患的事实,更何况是在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欢节。



虽然店里像走马灯一样地进出着游客,可Mario还是尽可能地回答着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尽管游客们大多不会购买他价格昂贵的手工面具。Mario经营的贝诺面具店(Benor Maschere)在威尼斯很有名,他创作的面具富有浓浓华丽感与文艺气息,深受法国文艺青年的追捧,很多识货的欧洲人都是他的老主顾。

在那个等待威尼斯狂欢节开幕的头一天,我在贝诺面具店里结识了Mario,也让我对威尼斯手工面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实际上,我来这里的目的,也无非是想参加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欢节。

第二天,一位穿着传统衣裙的美人沿着一条钢索,从圣马可广场的钟楼迎风而行。我不由眯起双眼,模仿拉远的镜头,聚焦于美人的瞬间。空中飞人是威尼斯狂欢节经典的开场白,而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狂欢节几百年来的主舞台。



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最瑰丽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随着第一汩红酒从圣马可广场的绿色喷泉中涌出,威尼斯狂欢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18世纪如此,近20年重新开幕的狂欢节亦如此。当年的威尼斯虽然面积很小,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共和国,在1162年的一场战争中,威尼斯战胜了Aquileia的君主Ulrico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为了纪念这次历史上重要的胜利,威尼斯人都会在圣斯特法内广场(由于地方太小,后转到圣马可广场)唱歌、跳舞和集会。



这个节日成了威尼斯的荣耀,无论朝臣、法官、教士还是普通百姓,都隐藏在面具的背后,每个人都是年轻的,每颗心都是狂野的。社会阶层在这里暂时被忘却了,穷人可以是富人,奴隶可以是贵族,整个城市转瞬间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剧场。

阶级观念在寒冷的冬日被人们抛在脑后,从圣诞节开始的几个星期里,色彩、音乐、性、背叛与疯狂,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生活的主宰。1774年,这个聚会曾一度被官方禁止。20年后,拿破仑征服了威尼斯,之后的大约两个世纪,狂欢节消失了,直到1969年才得到恢复。



一位苍老的贡多拉船夫突然唱起了荒腔走板的船调,将我的思绪拉回,也正好抚慰了被堵在路上的上千人那焦躁的心情。夜幕降临,每家剧院都有一支交响乐团,不知疲倦地奏着饱含人世一切欢乐与忧伤的曲目。老式的欧洲人安静地坐在里面,聆听、静享着时光写就的故事。

圣马可广场上的古典乐团和玩弄即兴电子乐的DJ一道,向年轻人奉上一道道混合经典与时髦的音乐鸡尾酒。小提琴手苍白细长的手指在弓弦之间忙碌,DJ摇头晃肩摆弄着调音台,他们都催促着大家,快去欢乐呀!

传统手工艺的寒冬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来威尼斯,会很快发现游览威尼斯最大的乐趣就是有意迷失在曲曲折折的巷子和小广场中,去这个城市隐秘的角落一探究竟。威尼斯很小,你可以放肆地让自己迷路,因为你总会遇见一位愿意帮你折回原路的威尼斯人。如果说窄巷探秘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甜点,那么那些星罗棋布遍布整个威尼斯的面具店就是这道甜点上的樱桃。



作为旅游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威尼斯面具店,已经少有威尼斯人进入,几乎全部被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充斥。10多欧元就能买到一张普通品相的面具,而令你一见就凝神屏气的绝美面具是不标价的,制作它们的老手艺人也有别于一般的生意人。见人进店,嘴角一弯,权作招呼。

有客杀价,也不多话,手一指门口,请客离开。这便是依然流淌着罗马血液的意大利人,知道自己在做小买卖,做大做小无所谓,是贫是富也不经心,只想守住那一点传统手工艺者的自尊。



作为研究意大利假面喜剧的作家余秋雨就遇到过如此倔强的面具工艺人,在朋友帮忙杀价以后,即使他最后一再坚持按原价购买,老工艺人也不再抬眼。

他在游记《行者无疆》中对这段经历感叹道:“身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全世界游客来来往往,要设法赚点大钱并不困难,但是他们不想。店是祖辈传下的,半关着门,不希望有太多的顾客进来,因为这是早就定下的规模,不会穷,也不会富,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担。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正是他们支付的的代价,有人说,也是他们人格的悲剧。如果说是悲剧,我对这种悲剧有点尊敬。”



在今天的威尼斯,代表这个城市面具共有两种代表形态,一种是设计非凡做工精美但往往只是透过橱窗去欣赏的手工面具,另一种是用来威尼斯旅行时最适合带回国送给朋友的外来仿制品。

威尼斯的极端商业化让廉价的进口面具渐渐成了纪念品市场的主角,越来越少人会记得去逛逛当年红极一时的,曾为《大开眼界》中汤姆•克鲁斯设计面具的孪生面具师工坊 (La Bottega dei Mascareri),连最早创立始于1978年的新世纪面具坊(MondoNovo)也在前些年关门大吉了,由之赞助的手工面具博物馆也随之被关闭了。



一个威尼斯朋友告诉我 ,当地不同店铺的面具价格差异也很大,在打算购买前一定要先核对面具的价格,且绝对建议要核实质量保证书,以确保所购买的确实是原装正品。

另外,还建议只购买有质量保证的纯手工面具,那跟一张有价格优势的“Made in China”的面具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威尼斯纯手工面具师傅越来越少。

不管塑料面具产于哪国,事实是威尼斯手工面具早就受到廉价塑料面具的冲击。



伴随着欧洲金融危机和意大利的经济萧条,饱受激烈竞争和高额赋税的传统面具手工业也步入了它的“寒冬之季”。“现在的手工业已经逐渐变成一支‘党派’了,传承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像是一场战斗。

面具背后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已不再让游客着迷,而购买面具的人也不甚了解手工艺的真正价值。



作为一门手艺,很难将它纯粹地理论化并写进书里,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操作才可以学会。由于没有专门的面具手工艺学校,这门手艺向来都是父传子、师傅传徒弟,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从事这门职业了。

传统面具手工艺正在经历一场极度冰冷的寒冬,希望政府能够给我们一些扶持,好让我们渡过眼下的危机。” Mario遗憾地说。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请戳 ▼   

明星访谈 | 许茹芸 继续唱给你听



明星访谈 | 刘敏涛 我想在戏里谈场恋爱

封面故事 | 侯明昊 无成长,不少年


    关注 NewStar潮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