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作家:走红还是走心?

 

不是说“小鲜肉”或“网红”作家们没有才华,亦没必要将“粉丝经济”下的“涂鸦”一棒子打死,只是当其作品影响力日渐扩大,甚至成为文化潮流时,若与走心的创作和思考渐行渐远,就该引起重视。...





职场风云洞察,热点事件锐评,无论您是蓝领白领还是金领,欢迎到“钟鼓声”里听听有价值的观点。



作 者:吴  迪

“我要不要做当红作家?”——据《沈阳日报》报道,青年作家郑执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一些靠快消文字名利双收的“当红作家”,他纠结着“是让大多数人喜欢我,还是让少数人觉得我牛”,结论是“我选择后者,就算想挣钱,起码也要站着挣”。

相较于默默无闻、精耕于精神产品的作家,这里的“当红作家”主要指的是通过复制化、营销化和市场化等创作手段,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传播,进而实现名利双收的作家,其背后往往拥有一个操作团队。



“从技术层面上说,我知道如何让自己迅速成为一个当红作家,也知道那些当红作家的写作流程,但我不大忍心这样做。因为,我对文字还有起码的敬畏之心。”郑执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确,甚至将当红作家如何走红、如何创作这个不甚为人知的问题引入了公众视野。

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只是随着目前网络文学、畅销书写作领域的扩大,写作转化为阅读的过程追求快速的特点显得更加突出。过去的文学创作,必不可少地要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挖掘素材,而如今,为满足快餐式、碎片化阅读需求的读者群,作者团队不再需要“上山下乡”,甚至东拼西凑、改写化用即可推出上线,加上一系列推广营销手段增加曝光量,在知名度直线上升之后,制造了一批富翁作家的同时,也将文艺创作“快消品”化。

不仅如此,快消文字的出现和大行其道,与“粉丝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锐作家,出名靠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颜值和营销。在“看脸”和“网红”时代,单凭颜值这一项,就能俘获一票粉丝,若是有个团队帮忙做营销,则更是如虎添翼,一飞冲天。比如,有的小说连载网站,会将作者的照片和简介与作品一起挂在页面上,若是个高颜值的帅仔靓妹,俘获喜好青春文学的少男少女们也许就是一两秒钟的事。有颜值又有才华,谁能不爱?哪里管他的作品是不是一个团队几个人分工合写,甚至招募专门写手拼凑的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小鲜肉”或“网红”作家们没有才华,而是这体现了近几年出版市场瞄准“粉丝经济”发生的一个新变化——正如精准的营销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查,依据目标人群的喜好来投放精力、规避风险一样,很多出版机构决定是否出版某作品时,会将这个作者有没有粉丝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相比有足够的粉丝就有足够的机会去策划运作,若一个作者没有受众基础,又没有高含金量的作品,出版其作品无异于花钱打水漂。所以,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这当然没有原罪,但精神产品讲究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本应该纯净无华、深邃透彻,是一种宁静的文化心态,不该充满赤裸裸的铜臭。

显然,我们没必要将“粉丝经济”下的“涂鸦”一棒子打死,毕竟对一些流行文学尤其是青春文学的读者来说,“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靠才华”的作者们,当然更能够引发关注,这也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一个显性趋势,我们必须承认读书也有粉丝现象的存在,值得理性研究和思考。



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当红作家之所以“红”,是因为关注和喜爱他们的人数量多、范围广。他们的文字会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些人群讨论的热点,甚至一些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将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影响也随之呈几何级增大,毫不费力地引导着大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甚至成为文化潮流,这与走心的创作和思考渐行渐远,应该引起重视。

(原标题:走红还是走心?)

关于文章和话题,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边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

本期责编:韩小超



北京城内,钟鼓楼畔,我们为劳动者权益击鼓鸣钟,为劳动者身边的大小事执笔建言。我们与小人物同悲欣,与弱势者携手前行。在众声喧哗中,力求多几分理性、建设性;在群情激愤时,不弃常识与公理——这是“钟鼓君”给自己的画像

欢迎投稿到我们的邮箱:
grrbplb@sina.com
转载本微信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并注明微信公号:钟鼓声(grrbplb)

长按上边的二维码


添加“钟鼓声”关注我们


    关注 钟鼓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