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怎么养孩子,关你什么事?

 

养育孩子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是属于每一位妈妈的。...






假期带Suri出门,在小区里迎面碰到了怒气冲冲的果儿妈妈,果儿妈妈一见到我就忍不住对我抱怨起来。

事情的起因是她带着果儿在楼下玩儿,碰到了我们小区一位非常“好为人师”的大妈,这位大妈在小区里算是比较有名,因为她很喜欢对我们怎么带孩子“发表意见”。

她先是批评果儿妈妈给果儿穿的太少:“这才五一,就给孩子穿这么少,老话说的春捂秋冻,你这个样子会把孩子冻坏。”接着又嫌果儿妈妈让果儿玩危险的玩具,果儿妈妈刚给女儿买了一个小高跷,对四岁的果儿来说虽然有点难度,但是问题不大,果儿玩的不亦乐乎。“太危险了,摔着孩子怎么办?女孩子家要文文静静的,别净玩一些危险的东西。”大妈说。

过了一会儿又好心地提醒果儿妈妈要给果儿剪剪头发:“头发太长了,不方便,洗头也不方便,吃饭也不方便。”果儿妈妈实在听不下去了,领着果儿就走了。



每位妈妈可能都有这种感触,自从我们有了孩子,就总有人对我们养孩子的方式发表“好心”的观点,因为她们“有经验”、“为你好”,所以她们的话我们必须要听,否则就被冠以“不懂事”、“毁了孩子”、“不为孩子长远着想”的名号,更有甚者,把语言指导进一步落实为行动,一天到晚追在我们身后苦口婆心地规劝。

这些规劝还大部分是错的。

Suri小的时候我坚持不给她把尿,出门穿纸尿裤,在家买上十几条裤子,由着她尿,她大一点虽然会对她进行如厕训练,但仍然不会强迫她按照我们大人的时间表上厕所,那个时候家里买了好几箱劣质过期卫生巾,就是为了对付她在我家到处画的“地图”,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孩子在3岁以前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都没有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而且把尿对孩子的脊椎发育、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痔疮和脱肛。

可是我的这种做法饱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几乎整个家族的老人都来劝我,连在公园里玩遇到的大妈也在劝我:“哪有那么多问题,你们小时候不都是把尿吗?”“孩子两岁了还经常尿裤子,你说好笑不好笑?”“这样带孩子多累啊,每天光洗裤子了。”“给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还有问题了?”等等等等。



我的同事最近也陷入苦恼,她的宝宝一岁半了,她还没有给宝宝“断奶”,家里的长辈们轮番上阵劝她“断奶”,她本来犹疑不定,因为她知道国外专家建议母乳的喂养时间最好是到两岁,但是她也知道长时间的母乳喂养会让宝宝对母亲过于依赖,而且会影响其它食物的摄入。可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规劝着实让她崩溃,反而让她有了逆反心理,现在态度坚决地表示不断奶,喂到两岁再说。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妈妈们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一心想着力所能及地给孩子最好的喂养、护理、教育和生活方式,但是总有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成为妈妈们养育孩子过程中不和谐的音符。

有时候真的很想甩她们一句:“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会尽我所能给孩子最好的,麻烦你们给我一点空间,至于那些不了解我的人,更没有资格凭借我养孩子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就指责我带孩子的方式不对,再说,就算我带的不对,又关你什么事?”


不过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老人身上,我们在与别的妈妈交往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犯类似的错误,小麦就犯过。

我的闺蜜小澜是一个全职妈妈,老公工作非常忙碌,不要说白天,连晚上都几乎帮不了她什么忙,她是独生女,本来就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不高,由于公婆父母都没有退休,她只好全职在家带孩子,我曾经对她过早地给孩子“看电视”颇有微词,直到有一天我去她家目睹了她一天的全过程。

小澜的一天跟打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她基本从睁眼开始就没什么机会坐下,早上起来先是给儿子小豹子做饭,吃完之后简单收拾一下家务,然后带小豹子去菜场买菜,买完回来做午饭,小豹子虽然两岁了,但是基本还是离不开人,他人如其名,特别皮,在家里爬高爬低,没有不敢去的地方,说实话,只有看动画片的时候能安静一下,小澜一般就趁这个时间做午饭。



做完午饭伺候孩子睡着,小澜又开始洗衣服,收拾小豹子乱扔的玩具和书本,小豹子醒来以后她会陪着他看看书,玩会儿乐高,带他去小区里转一转,然后就得回家做晚饭,晚饭后,小澜几乎已经累得不想动了,就会给小豹子再看会儿动画片,她刷刷朋友圈,紧接着,就要给小豹子讲故事、给他洗澡、哄他睡觉,哄着哄着她经常就会一起睡着。

“我也知道看电视对孩子的视力和思维发展都不好,但是我实在是太忙了太累了,而且你也看到了小豹子太难带了,从来就没有安安静静的时候,有时我要做饭或者洗衣服,没空看着他,除了让他看会电视真不知道还能干嘛。”带了一天孩子的小澜一脸疲惫,无奈地告诉我。

还有一个朋友对孩子吃零食并不怎么设限,虽然不会主动给孩子买,但是孩子想吃也不会特别阻拦,不像我,Suri想吃零食都是要经过我的同意的,看到松松一边吃着炸鸡翅一边喝着碳酸饮料我的强迫症又犯了,于是忍不住好心提醒朋友控制孩子零食的摄入量,在我大讲了一堆零食对孩子的坏影响之后,朋友笑了笑,对我说了松松的故事。



松松小的时候,妈妈对他零食的管制比我都要强,三岁之前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棒棒糖,饼干也都是淡而无味的婴儿饼干,每次松松看着别的小朋友吃零食都忍不住流口水,松松妈妈还是一直坚持,认为这样对孩子好。

有一次,松松幼儿园放半天假,妈妈不得已把他带到工作单位,一忙起来忘了松松,忙完之后发现松松不见了,松松妈疯狂地到处找松松,监控显示松松一开始在走廊里玩小汽车,玩着玩着来到了单位大门口,一个中年妇女过来搭讪,松松一开始不搭理她,后来那个中年妇女掏出来一根棒棒糖,松松就跟着魔一样跟着那个中年妇女走了。

松松妈赶紧报警,所幸松松很快就被找回来了,但是松松妈却忘不了那根致命的棒棒糖,“我只考虑零食对孩子的生理影响了,但没有考虑对他的心理影响,他从来没有吃过,他太想尝尝了,我到现在还是很后悔,有时想起还是觉得后怕,所以我现在对零食的态度是不鼓励,但是也不会管制地那么严格了。”



小麦的公众平台妈妈们越来越多,很多妈妈会在后台给我留言,告诉我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我发现,其实每个妈妈都在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但是由于客观环境、主观条件、生活经历等等原因,她在养育的原则上可能只能坚持一部分,放弃一部分,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一些与其接触的生活片段就断定她孩子带的好还是不好。

更何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当然也有选择养育孩子方式的权利,我们没必要要求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养生虽好,但是酣畅淋漓地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也自有乐趣。

别人的人生不需要我们负责,别人孩子的人生更不需要我们负责,我们可以好心地提点建议,但是点到即止。现在的妈妈们基本都是高知妈妈,她们需要育儿信息自然会找寻合适的渠道获取,比如致力于给妈妈们提供原创、优质、特别的育儿信息的公众平台“王小麦育儿”(哈哈,这个广告我给自己9分,剩下的1分是留给自己的进步空间,同意的赞一个!)。

所以,我们还是把养育孩子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还给每一位妈妈吧。




    关注 王小麦育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