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遇见青蛙,只好趴下

 

文/樊瑞。重读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第N次读到青蛙与蜈蚣的故事……...




思维碎片(
86

蜈蚣遇见青蛙,只好趴下
文/樊瑞
1


重读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第N次读到青蛙与蜈蚣的故事,依然忍俊不禁——青蛙路遇蜈蚣,道:“我是一个哲学家,但有一个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我只有四条腿,行走都常常困难,你那上百条腿,到底是先迈哪一条?”可怜的蜈蚣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站立思考良久,终于趴下,再也不会行走。

我们的课堂往往如此,常有老师好心好意地担心学生不会学习,以高度负责的名义过度教学,直到学习者在常识问题上不知所措,让原本动力十足的发动机熄火为止。
2
下面图片中的人物大家应该不算陌生,看第一眼以为都是年轻时的梁启超,其实只有右边才是,左边的那位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年轻时的照片。

梁思礼于今年四月十四日去世,终年91岁,是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的成就与名气应该比梁思礼还要更大些,大家于是感慨梁启超真是家教有方。其实,梁启超的子女中有大出息的远不止这两个儿子,他有九个子女,其中有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名院士,其他的六名子女也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追根溯源,毫无疑问,这当然与优秀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其中关系最大的要素当属“阅读”。梁启超的祖父是秀才,父亲虽未获得功名,却也是一名专业教师,于是,梁启超的发育史,的确就是阅读史:自小在祖父和父亲的陪伴下识字、阅读、背诵,才使梁启超“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而梁启超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则无一不是从阅读、理解与背诵《论语》《孟子》开始的,从几乎可与曾国藩家书可媲美的梁启超家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篇幅都是在指导子女阅读或交流读书心得。
3
这一周辗转于数坐城市,一次又一次地念叨“怀念一座城,无非就是因为几个人”。是的,连轴奔波中,最让我感动和感慨的还是那一次次遇见。

遇见江国艳校长,其实并非偶然,我们在十年前曾经共同拥有无锡太湖边做同事八年的美好岁月。分别的时光虽曾几度失联,但依然会在不久之后经过各自的努力再次接通电话。

于是,武汉,这座城市,便成为我寻找机会造访的对象,因为这座城市不仅有那么一所我一定要去的学校之外,还有一对始终牵挂着的老人。20日下午,跟江大姐接通电话的那一瞬间,我的情绪就不能自已。想起当年我们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到彼此支持彼此成全的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她以长者的慈爱、女性的细腻和教育人的感性给了我专业成长和家庭生活的诸多帮助和影响。无论是故人来访还是亲人团聚,她总能热情澎湃地把小伙伴们张罗到一起,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一样的氛围。

这次在武汉的遇见,因为江校长的爱人刘老正在做化疗,我们只能选择协和医院住院部的病房,虽然近乎悲催,但两位老人依然乐观而热忱。回到住处,我与爱人在电话中交流良久,咱俩在唏嘘之余,共同祝愿二老尽快健康如初、快乐依然!
4
秀才革命,十年不成。今晚告诫年轻人,别过于相信精神的力量,等你憧憬的时刻出现的时刻,你已经被世俗的力量毁灭。人这一辈子,必然是由若干个“不容易”组成,正是在向世俗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才慢慢走向成熟。当你真的成熟的那一刻,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2016年4月于成都)
打开“阅读原文”,给你推荐一所好学校


    关注 卓尔教育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