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慎点!! 《美国队长3》剧透版影评来了!

 

漫威大法好...



作者:圣狗子

来源:知乎



漫威用八年的时间证明了,相互交错关联的13部复仇者系列电影,是历史上最好的连续剧。我想这可能是漫威历史上最好的电影,因为:整整17分钟的机场大战绝对是超级英雄影史上最精彩的动作戏。甚至可以排进整个影史最好的 action scene 之一;汤姆·霍兰德扮演的少年蜘蛛侠可能是史上最好的彼得·帕克;罗素兄弟是目前妇联系列里最好的导演;角色刻画笑傲之前所有妇联的电影。成功构建引入了两名新角色:黑豹和少年蜘蛛侠。同时完成了其他多个角色人格的进化;这是继第一部钢铁侠电影之后托尼·史塔克角色刻画最深刻的一次,而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依然是复仇者系列的灵魂角色;

Hail Marvel!

-------------------------------------------------------------------------------
以下是剧透版!没有看过电影的可以在这里打住了!
以下是剧透版!没有看过电影的可以在这里打住了!
以下是剧透版!没有看过电影的可以在这里打住了!
-------------------------------------------------------------------------------

总评:

《内战》所面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政治的难题:跨国境的军事行动的协调,以及在实现目标时平民伤亡的地位。具体到漫威电影宇宙(MCU)中,还涉及到个人的超能力大到灾难级别时,世界对其独立行动的恐慌和质疑。

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两位主角,分别代表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而黑豹、冬兵和猩红女巫则是在这种形而上的抽象讨论下,与话题息息相关,但个体的差异却在讨论中被忽略的个人。他们的存在,也让这个抽象的议题更加具体化。

在这部电影里,超级英雄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他们不再能像往常一样,用自己的计谋、决断力和战斗力制服对方。在起初较量中,双方始终尝试着用平和的方式说服对方,但矛盾却在那黑豹、冬兵、女巫以及反派 Zemo 的催化中一步一步升级和复杂化。

这是一个过于复杂的政治话题,过多的解释会使电影变得沉重和无味。所以双方的矛盾,从美队在柏林拒绝签字之后,就不再是关于法案了。

双方角色人格的冲突,在这时成了电影的主旋律。当矛盾和线索铺展开之后,之前的抽象话题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用人格冲突代替政治冲突,让即使是政治观点向左的观众,在这部电影进行到中间时,也基本不会有立场上的分野了。而曾经因为双方都是复仇者而难以站队的观众们,也不再纠结于支持哪一方。但观众实际上的感情投入,却要远胜于之前正邪较量的电影。

电影直到最后,也没有给那个核心问题画上句号。因为它没有正确答案,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也不需要答案。

电影的编剧不但写过之前两部美国队长的电影剧本,也写过《雷神:黑暗世界》与《卡特特工》,对 MCU 的明暗线了如指掌。这使得角色的立场与之前的电影一脉相承且不显得生硬。而电影的线索也很好地从之前的电影中继承下来。

而电影的宣发,则在大部分时间借助迪士尼旗下另一部大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掩护,直到今年初才被聚焦和大量关注,从而避免了类似于《蝙蝠侠大战超人》宣传期预告片对情节的过分曝光。

导演安东尼·罗素与乔·罗素为我带来了一场充满想象力的盛宴。他们的工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绝对对得起观众的期待。在乔斯·韦登宣布退出复联3的拍摄之后。罗素兄弟的存在让我对未来三年的漫威电影依然乐观。

史蒂夫罗杰斯:一瞬间我又成了那个16岁的布鲁克林男孩

第一部《美国队长》算不上成功,但罗素兄弟还是聪明地利用了那部电影最优秀的一点:那种浓浓的怀旧感,那封写给那个黄金时代的情书。

史蒂夫·罗杰斯一直在怀念过去,那里不仅是美国队长精神的黄金时代,也是他所有美好回忆被保留的地方,那里一直活着他深爱的卡特特工,那时为国而战是所有男孩的荣耀,那里有他的好兄弟们。

他在影片开头险些被“反骨”炸死,是因为对方提到了巴基的名字,“一瞬间我又成了那个16岁的布鲁克林男孩”。

几十年后醒来,他已经几乎失去了一切所熟悉的人,他的精神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已经不再是时代主流,为国而战的小伙子们成了侵略者、虐囚者。这是钢铁侠的时代,聪明、多金、桀骜的人才更被人追捧。

他错过了一场舞会,错过了战争的胜利,错过了所有的变革,而就在这时候,连卡特特工也去世了。

亡命天涯的巴基,是他和那个时代最后的一丝联系。

而卡特的话则是他的动力:

在可以妥协的时候妥协,但更重要的是,在不该妥协的时候,即使这个世界与你为敌,也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在罗素兄弟的笔下,史蒂夫·罗杰斯已经在观众的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个远比第一部电影中更复杂的人物。

他依旧拥有领袖魅力,但他身上竟也充满了一种孤独感。

他相信大众,但在结尾写给托尼的信中,他说:“我从不擅长和人们在一起”。

他也不再是那个对命令俯首帖耳的大兵。他不再能接受需要一个组织的审核和许可去拯救生命。

这就是今天的美国队长,他和这个时代一样迷茫。世界再也没有简单的答案,他也不再能那么简单。

黑寡妇&黑豹:不受托尼左右的铁人队成员

钢铁侠战队的一边,幻视和钢铁爱国者是托尼天生的盟友,蜘蛛侠也提前被史塔克先生洗脑。但剩下的两位的加入,则和托尼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行为也不被托尼所控制,也因而对剧情产生了影响。

我一直很喜欢罗素兄弟设定下的黑寡妇,她和美队的关系,既像 working wife/husband 的关系,又像是90年代电视剧里警察搭档的感觉。

这种设定下的黑寡妇,比那个和布鲁斯·班纳有了莫名暧昧的罗曼诺娃有魅力得多。她不需要爆表的战斗力,复仇者里这样的角色已经太多。但黑寡妇却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黑寡妇最可怕的一点,就是在全片的几乎每一个节点,她都是根据当下情况选择最冷静、最正确的人。

罗斯向他们介绍公约时,她对于被复仇者控制表示不满。问道如果我们的决定你不喜欢怎么办。

但在详细了解条款,听过众人的分析后,她破天荒地选择和托尼站在一边,确定公约是个更好的选择。

当史蒂夫不选择签署公约时,她来到教堂,不是为了劝说他,而是为了在史蒂夫最需要的时候给他支持和安慰。也许那时候娜塔莎就想到,一部分人签署一部分人拒绝才是最好的结果。

她来到机场,为的是尽量在和平的条件下,顺利转移冬兵。

但当她发现队长坚持要带冬兵离开时,她知道他们背后一定有来不及说清楚的原因。于是她选择拖住了复仇心切的黑豹。

而在医院里,即使自己可能被捕,她也告诉托尼他可能是错的,他才是需要小心的人。

终于理解班纳爱娜塔莎的理由了吧?

仇恨,是黑豹的加入钢铁侠一边的重要原因。也是整部电影里驱使他行为的动力。

但这种单一的驱动力,对于一个将要推出电影的角色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除此之外,虽然站在钢铁侠一方,他的父亲也是公约的主要发起人。但他的行为,并不是一个公约支持者的行为。

在和黑寡妇的交谈中,他提到两个人合作能达成的效率,远比一百个人高。

而他的所作所为,更是典型的行动不受拘束的超能力者,也就是公约想要约束的那种人。

所以千万不要将黑豹简单地想成钢铁侠队里的实用主义者。未来的单行电影中,他的仇恨,阴郁,国王与黑豹的两面性才是这个角色的看点。但这些被罗素兄弟突出的特点,也有可能会禁锢《黑豹》导演的创作。

对了,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导演究竟怎么处理黑豹的金属爪子划过玻璃和光滑金属表面的声音……

影片播出后,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根据 Wakanda 所在位置研究出的一口东非口音备受好评。值得一提的是,饰演钢铁爱国者的唐·奇德尔曾经也在《卢旺达饭店》饰演过东非口音的主角,在那部电影里,他由于东非口音太差曾被观众抨击。

猩红女巫&幻视:全世界都惧怕你,除了我。

漫威不能使用“变种人”这个词是个小小的遗憾。因为比起对超级英雄的崇拜,人们对变种人的恐惧,是漫威漫画世界里顺理成章的事实,这更有利于读者理解法案的出发点。

而猩红女巫作为本片中唯一的变种人,她自我矛盾的核心。也是法案矛盾的核心。

她的困惑、矛盾和斗争,是这个角色在《奥创纪元》的基础上一次质的飞跃。

在几场大量平民伤亡的事件之后,Wanda 是千夫所指的对象,是人们恐惧的焦点。加上无尽的自责,让失去了父母和兄弟的她陷入了自我危机之中。

她很少感受到队长、钢铁侠们获得的英雄甚至是偶像般的待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是最危险的。

很多人关心他,比如托尼和幻视想要“保护”她,队长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想要帮她承担责任。但这些都不能缓解她的痛苦和困惑。这些关怀,都没有来自一个父亲的话重要。

鹰眼这个角色的作用在这里显现了。已经是几个孩子父亲的鹰眼,显然更能理解 Wanda 的痛苦和需求。

之前《奥创纪元》里女巫坐在墙角,喃喃自语道“这都是我的错”,正是鹰眼告诉她无论她做过什么或她曾经是谁都不重要。“只要你走出那扇门,你就是一名复仇者”。

而这次,鹰眼又一次帮她走出了危机,他告诉 Wanda,你应该过上一个正常的孩子的生活,去上高中。他也终于让 Wanda 意识到了,她不能控制这个世界对她的恐惧,但她可以控制自己的。

穿着毛衫衬衣的居家版幻视望着猩红女巫时,表情里竟有一丝忐忑。两个人很容易拍毁的暧昧关系,在一小撮辣椒粉的微妙里尴尬全无。

猩红女巫对他来说是独特的,她不惧怕他的能力,她也因为有同样强大的能力而更理解他。

幻视是理性的代表,他用数据告诉复仇者们法案的必要性,甚至比托尼的自我救赎还更有说服力。

但他的理性也让他痛苦。他不能彻底理解人性,为什么自己可以穿墙还必须走过开着的门。他不能理解他额头上的无线宝石。虽然宝石是他的武器,但他却说是宝石在控制着他。无法控制自己强大的能力,也是他成为法案支持者的一个暗线原因。

罗德的重伤也让他困惑。作为一台精密计算的机器,他不该有这样的闪失,他说自己在那一刻分神了,我们不知道是因为猩红女巫,还是宝石。

他也无法了解女巫,他想让这个世界像他看 Wanda 一样看她:“走出那扇门,他们会永远惧怕你的。”但对方依然不回头地走了出去。

他们是两个活在恐惧和困惑漩涡中的人,在漩涡中心他们互相支撑和关怀。但他们对于消除恐惧和解开疑惑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就注定着他们会站在战场的两边。试图完成他们各自的救赎。

在自我救赎的故事里,两个人物都变得更加复杂和充实。但最后结局是很令人悲伤的。

机场之战结束的时候,幻视对女巫说:这就是我所说的灾难。

片尾猩红女巫被绑着手脚坐在幽闭的监狱中,幻视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拿着棋子愁眉不展。

也许真正的灾难没有发生在冒着烟的机场,而是在他们自己的身上。

钢铁爱国者&猎鹰:捧哏们

在12名复仇者中,詹姆斯·罗德和山姆·威尔森需要的理由是最简单的。

钢铁爱国者罗德出于对组织和长官的信任,在美队的电影中,反倒是他担当起了大兵的角色。他还是倒霉鬼:蚁人误以为是搭载水箱的油罐车,扔向的目标就是他,蚁人变大之后抓住的也是他,而最后重伤的,依然是他。

而猎鹰如果出现在生活中,就是公园里最讨厌的那种用无人机搭载摄像头拍照的人。他选择和美队站在一边多少显得有些盲从。导演巧妙的设计让他的战斗能力终于不再是那么无关紧要。和冬兵被强行搭档在一起也产生出了不错的喜剧效果。

蜘蛛侠&蚁人:

蜘蛛侠和蚁人除了机场之战,各自只出现在了一场戏里(蚁人算是1.1场)。但这两个角色对于电影的趣味性,实在是太重要了。

两个人都在见到自己的偶像时语无伦次废话连篇,在战斗的时候大抢风头,并都带着漫威特有的幽默烙印。

两个人也都是影片前期宣传的亮点。

蜘蛛侠是那时最大的悬念,当他确定会出现在电影里时,全世界的影迷都在惊呼。

蚁人是前期宣传最大的笑点,他在很多海报里刻意被画成了缩小以后的样子,网友们纷纷发起了在海报里找蚁人的活动,就连发行玩具里的蚁人也是和其他人相比不成比例的一个小不点。

这个也许是无心的机俩,最后使得所有人都只关注到了他的小,没想到他会变大,变大之后还会“吼哈哈哈哈哈哈”地笑。

而小蜘蛛,真的不知道怎么夸他。除了他的潜水镜,他面对托尼神经兮兮、战战兢兢的否认和反应。还有他好几句经典的台词。

比如他告诉托尼:

“当你可以做些什么却不去做,如果有坏事情发生,就是你的错。”

比如他说:

“我还要写家庭作业呢"。

我个人心中蜘蛛侠的最佳台词,是他和队长较量时,看着队长扔出去又弹回来的盾牌,有点像是打破第四面墙一般,说出了我们心中那个共同的疑问:

“这完全不遵守物理学原理嘛。”

托尼·史塔克:

托尼·史塔克关于法案的公共立场,在电影中的表达其实有些问题。我会在后面影片的缺点里提到。

托尼当然不是一个只有私心的人,他曾带着核弹穿越虫洞。并为了因为复仇者的事业而间接导致了 Pepper 的离开。

但他的私心,才是理解双方为何而战的关键。

如果说史蒂夫·罗杰斯的私心,是想要拼命帮助唯一的昔日战友。那托尼在前期的私心就是:

Sokovia 死去的男孩,离他而去的 Pepper,自从纽约之战后的惶恐症。

而公约是一了百了解决这一切的办法。他对公约的理解,恐怕不是“监管”。毕竟连神盾局都不信任的他,显然不会愿意成为联合国领导下的维和部队。

在《钢铁侠3》之后,他其实又一次想退休了。

而他更重要的私心,是他和史蒂夫·罗杰斯的惺惺相惜,以及多年前父母的遇害。

他将史蒂夫视作领袖,尽管两个人有价值观的冲突,但他一直信任着对方。

复仇者是他在不遗余力地资助,但却是交给史蒂夫领导。

当队长和巴基同时逃走,他主动向罗斯请缨追捕,其实是为了保护史蒂夫不会受伤。

当双方在机场对峙时,他一直试图去劝说史蒂夫,当双方兵戎相见时,他也在尽力避免事态的升级。

即使是好友罗德重伤,他也没有迁怒于史蒂夫。

当他得知 Zemo 可能是爆炸案主使时,他立刻决定去帮助队长。

托尼的确是一个刻薄、桀骜、不愿和人拉近距离的人。但对于史蒂夫·罗杰斯,他始终给予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所以当这种信任破碎的时候,他的克制其实也崩塌了。而这时,仇恨也不巧地被摆在了桌上。

托尼一直在进行心理治疗,而在片头,他无疑将这一切的根源,都归结在了父母的早逝上。

所以当他知道冬兵是自己的杀母仇人,才会怒不可遏。

“我不管,他杀了我妈妈”。

而队长对事实的隐瞒,更令他感到背叛。

而这个背叛他的人,即使在这一刻还在拼尽全力地帮助巴基和他血战到底。背叛在这一刻加剧了。

“我也曾是你的朋友”。

最后倒在地上的托尼,甚至充满了委屈。

他的投入,他的信任,他为了防止复仇者分裂所做的一切,都像是不值得的。眼前这个人配不上这些。

而这个为了保护他的杀父仇人而不惜背叛他的人,也配不上他父亲送的盾牌。

这道伤痕太难弥补了,我想它会一直延续到《复仇者联盟:永恒之战》中。

而托尼·史塔克这个角色,在第一部《钢铁侠》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进化,他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他是我最喜欢的角色。而他的内心世界,也是这部电影冲突的主轴。

当然,如果我们要吹毛求疵的话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缺点:

但就像很多人提到的那样,漫威总是不善于塑造优秀的反派。除了洛基之外的反派都不够强大而人物也不够生动。这和漫威电影的风格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们不喜欢突出反派的力量和魅力。

开篇反派“反骨”的再次出现其实没有太多意义,上一部不写死他,只是为了让他回来完成一个任何龙套都可以完成的任务。

而另一位反派 Zemo 的演员虽然演技出色,他失去全家的理由也说得过去。但 Zemo 的计划依赖了太多偶然事件,细细推演的话,任何一环出错计划就会泡汤。

当然,反派在这部电影里只是穿针引线的催化作用,也许不该被过分苛责。

同时,莎朗特工的戏份,还是显得有点鸡肋了。

美队身上对于权威的质疑,从《冬日战士》就开始了。一路发展下来,并不显得突兀。但钢铁侠对于法案的逻辑,则有点经不起推敲。

这部电影在塑造托尼时的一个缺点是,要了解他,你需要知道他更多的历史。至少从《钢铁侠3》开始。但即使这样,托尼一方的出发点,还是有些牵强。

幻视说数据现实超级英雄和针对超级英雄的事件同时在增加,显示出一定的因果性。可数据的相关性并不是因果性。他进一步提到的理由,是“能力引发挑战”。但事实上漫威之前的大部分反派,比如九头蛇、洛基,其动机都是野心,而不是“挑战”。即使能力真的能引发挑战,将超能力者监管起来就能减少挑战了?

而关于托尼的实用主义,电影的刻画也有问题。对于一个实用主义者来说,为什么一个沉重的多国机构,在决策的实用性上能代替复仇者?而之前奥创带来的灾难,更是和托尼的实用主义密切相关的。奥创来自于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签署法案,无疑还在走这条老路。

与此同时,漫威电影的风格,越来越倾向于统一。这样的去个人化背后,隐藏着一些小小的风险。比如雷神索尔的电影在这个风格下,出彩难度就越来越大。而当大家审美出现疲劳时,电影就越来越依赖于导演的素质,但并非人人都是韦登和罗素兄弟。

以及,很多我关于电影的正面评价,都可能是基于我对 MCU 的了解的。所以我其实也很想知道一些对 MCU 了解有限的观众的感受。是否电影中的政治戏对他们来说还是太多了?而对于不了解两个角色的观众,是否认为蚁人和蜘蛛侠并没有太多的笑点?

小站君温馨提醒:片尾还有两个彩蛋,看完别着急走哦~
END
       托福小站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托福小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