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没斩好吗!!!

 

当然,我这是开全图的操作。...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308374331/answer/929750258
我们从:诸葛亮出师表中举荐,贤才无一走眼,为何却看走眼了马谡?说起~
01
马谡守街亭这个事情很奇怪,马谡并非不知兵,也不是什么菜鸟。

从实践角度讲,马谡的经验比大家都多,马谡哪怕是给,诸葛亮当参谋,那也是真正经历过国战的,而现在中国除了60岁,以上的少数人,其他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

诸葛亮就更不说了,那也是真正指挥过国战的,不仅是诸葛亮走眼了,马谡守街亭选择上山,自己也算是走眼了,为啥?

如果说马谡是纸上谈兵,所以守街亭的时候选择,错误了,那如果不知道事后结果,全知乎的人放到那个位置,都该选错才对,要论没经验,现代中国就没几个,有经验的人。

所以问题在于为什么,以马谡的经验,他会选择上山。

很多人说了,马谡没有独立带兵的经验,那么为什么没有独立带兵,的经验就会犯这种错,而王平就不会犯这个错?

02


马谡是个参谋,诸葛亮把他当主将用了,所以坑了,其实换王平当主将,马谡当副将,结果就好得多。

但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很亲近,王平未必约束得了他。

守街亭的时候,街亭并非主攻方向,不能调其他实力较强,的主将,而能独当一面的人又没有,马谡好歹当过县令太守,也算独当一面了。

要注意的一点是,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其实蜀国人才是比较,缺乏的,诸葛亮带出去的人里。

赵云邓芝当疑兵去了,对上了曹真,魏延在给诸葛亮当前部,诸葛亮在打陇右。


换个角度看


上面虚线应该是赵云的路线,被曹真堵在山里了。

诸葛亮自己走的是实线。

从蜀军大本营往西,就已经是魏国的地盘,诸葛亮在没把祁山,清扫干净的时候,就已经派马谡去街亭了,其实是为了堵住,魏国的援军。

堵住援军后,祁山往西应该是,可以进雍凉的。

蜀国缺马,北方作战不可能不靠骑兵,占据雍凉后可以组建骑兵,然后就像董卓,或者马超一样,反过来进军长安;

其次蜀国丢了荆州后,缺了进攻中原的踏板,雍凉作为替代替代。

然而长安本身就是雍州,的一部分,其实诸葛亮要占的是长安,以西的地方。


03
这个就是马谡刚去街亭的时候的情况,马谡去守街亭的时候,诸葛亮正在清理,马谡的后背。

这时候诸葛亮带了哪些,人呢?

赵云、邓芝、魏延、吴懿、马谡、王平,后面的就不数了,我也没数清楚。

赵云邓芝已经派出去了,魏延诸葛亮自己留用,吴懿在哪儿我没查到,估计要么也是,在诸葛亮身边,要么就是在管诸葛亮,的后路。

演义上写的诸葛亮让,魏延和高翔给马谡做掩护。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时候诸葛亮正在和,郭淮对峙,郭淮本来是雍州刺史,诸葛亮跑到天水的时候,郭淮也到天水了。

躲在上邽,也就是现在,的天水市清水县,后来高翔被郭淮击败。

清水县离街亭,有45公里远,既然高翔在和郭淮作战,就不可能像三国演义里的,说的那样跑去给马谡打掩护。


04
总之,马谡已经是经验比较多,排名靠前的了。

至于为什么不派,魏延吴懿去街亭,原因很简单,诸葛亮需要的是有人在,街亭拖延时间。

拖到他清理完祁山后,自己带兵去街亭对峙。

然而诸葛亮并非猛将兄,诸葛亮自己也要靠执行能力强,的前线大将来完成自己的命令。

诸葛亮派去街亭2.5万人,张郃带的人大约4万~5万,也全是精锐,根本就不指望这2.5万人能打赢。

街亭之战当年春打起来的,如果诸葛亮把魏延,吴懿派去街亭,能拖的时间倒是长了,这边清扫祁山的,时间也长了。

拖着拖着魏国增援就到了。

而且曹睿决定亲征,诸葛亮正月出征,曹睿2月17号就已经到,长安了,这时候诸葛亮还在打郭淮。

所以诸葛亮把魏延吴懿留在,祁山加快清扫街亭后方才是对的,而不是让魏延,吴懿去守街亭。
05
反过来,马谡为什么上山,原因就很简单了。

街亭一马平川,周围是矮山,而街亭附近的山是个,什情况呢?



马谡可能是在这两个,红圈里选了一个地方扎营。

当然,也可能选在对面山上,现在也搞不清楚具体的,扎营位置,现在认定的古街亭的战场遗址,在左边那个红圈里,换成附近其他,山头也差不多,大家都是这个地形。


至于那条河,大家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个卫星图上拍的时候连,水都没有,马谡那时候也不指望这条河能,有多深。


马谡不上山,张郃可以上山绕,这山并不陡,马谡当路口下寨的话,就变成了被张郃四面,围攻了,那就打成了2.5万对5万的消耗战。

而街亭当时到底有没有城,城是个什么,样子都是个问题,哪怕到了现在,也没有城,只有村。

三国志只记载了马谡,没有当路口下寨,但后来什么把,地形图传回给诸葛亮,然后诸葛亮大骂之类,的都是演义了。

至于说什么马谡认为自己,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三国志里没记载这个内容。

而且这个地形根本跑,不起来,北侧一下山就是河,南侧下山倒是没河,但看现场照片,坡到平地有个几米,高的台阶(陕西这些地方常见,也不知道是天然形成的,还是现代修房子挖成的),哪儿来的势如破竹的说法。

说白了这个地形就,只能打烂仗拼消耗。



06
这个地方宽6公里,长十几公里,很多人想像中的马谡当道,下寨就把路堵死了,实际上哪怕马谡当道下寨,2.5万人的营寨也,截不断街亭。

网上有个辕门射戟的分析,吕布1200人,营帐半径大约90米。

马谡2.5万人,营帐半径大约450米,就算马谡立个空心圈,也就能挡住一公里,多宽的位置。

马谡上山的意思是什么呢?

马谡上山其实是,个投机取巧的主意。

张郃仰攻是肯定,攻不上来的,而且张郃应该是带,了不少骑兵的,上山仰拱,这些骑兵也就没用了。

所以大概率是,张郃根本不会仰攻。

魏国需要的是让援兵,进陇右,支援陇右还没投降的城池,但张郃不敢放马谡不管,直接过去,万一刚进陇右就,迎头撞上诸葛亮,那就全军覆没了。

马谡上山不等于就没水了,上山后还可以,在山下取水的,要到张郃到了才会没水,但如果能坚持到诸葛亮到,那就相当于不费,一兵一卒挡住了张郃。

等张郃等个十几天,然后山上修点儿储水的,再坚持十几天,这不就拖了一个月了么?

2.5万人基本上全保存下来,完美。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陇右很多城池直接投降了,在马谡看来,整个陇右应该是传檄而定,要不了几天。

然而从张郃进军,的速度来看,简直是神速,诸葛亮正月才从蜀国出兵,张郃2月17日就,已经打完街亭了。

从马谡缺水才失败的,情况来看,张郃估计2月10号就,已经到街亭了。

考虑到诸葛亮的进军时间,应该是马谡刚,到街亭没多久,张郃也到了。

07
那王平为啥会要求当路口下寨呢?

原因很简单,王平是武将,在他看来正面,拼消耗很正常,而马谡是个参谋,本能地想找个最优解,而且他在军队里威信小,没把握和张郃正面拼消耗,心里虚了。

马谡未必知道张郃,到底来了多少人,可能在他看来, 应该是半个月后来了,比自己多好几倍的魏军,所以他会本能地寻找,复杂的,没法让部队展开的地形。

三国志记载的是“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 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所破”,违亮节度这个,可能不仅指的就是,马谡没有当路口下寨,还包括要求马谡死战不退。那为什么诸葛亮会要求,当路口下寨呢?因为这样风险最小,因为诸葛亮在抢时间,魏国也在抢时间,当路口下寨虽然,会打成消耗战,但能够给自己争取,一个确定的时间,马谡这2.5万人就是死绝了都,不能退一步。而马谡想的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拖到诸葛亮来。

实际上就是马谡想取巧,而更严重的是,后来弃军逃跑了。后来斩马谡,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弃军逃跑,否则还有活路。

说白了,就是马谡作为一个参谋,不适合当领兵的主官,小心思太多,太绕。而诸葛亮把马谡当主官用,则是因为手下实在没人了。诸葛亮考虑过如果对方带,少量部队很快就赶到会怎么样,而马谡没想过这点。而且蜀国人太少,哪怕张郃是,少量部队长途奔袭,人数也比马谡多了一倍。

08
顺带说一下马谡到底是如何被断水源的。

山坡上本身是没法跑,起来的,北侧一下山就是河,南侧下山倒是没河,但看现场照片,坡到平地有个几米高,的土台阶,陕西这些地方常见,我怀疑就是天然形成的。

所以三国演义里马谡说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是不可能的,马谡一看这地形就不可能,这样说。

这种地方取水,要么去北侧山,脚下的清水河取水,要么到平地上挖井。都已经打起来了,就不要指望井水了,张郃轻易就能把井水占了,只能指望清水河。

而一旦下了山,张郃有骑兵,少数几个人就不要指望,在清水河打水了。

如果大部队下山,不可能直接从几米高的土台阶,上蹦下来,只能找没有土,台阶的缓坡下来,所以马谡的2.5万人是不可能,列阵下坡的,而张郃却可以在这些缓坡附近,列阵等着。

当然,如果张郃往山上推,难度更大,得找缓坡爬,而马谡可以反过来列阵,等他。所以这是个马谡不敢下,张郃不敢上的局面。

但马谡孤身逃跑是,完全没必要的,张郃5万人是围不住2.5万人的,马谡下山如果不讲究列阵,是可以直线下山的,甚至可以直接这个山头翻,到另一个山头上,而张郃要堵马谡得绕山走。

所以蜀军只是被打散,而不是被歼灭,也因此王平才能重新,又收拢一部分败兵。

为什么张郃不敢追败兵,其实是因为张郃要追败兵,就得把军队散开翻山去追,万一这个时候诸葛亮或者,马谡的其他增援部队到了,就变成张郃被围在山上了,还是被切割的,而且连个营寨都没有。

《三国志王平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合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这个记载就说的很明显了,马谡被打散伙了,张郃没追杀。

原文说的是,张郃疑其有伏兵,这个只能说是一方的猜测,而且我认为猜的不太准。

在张郃看来,如果有伏兵的话,干嘛不早救马谡,而且张郃带了5万人,接近诸葛亮一半的兵力了,诸葛亮总共才10万人,分兵给赵云1万,分给马谡2.5万,自己就剩6.5万了,哪怕完全放弃郭淮不管,或者已经歼灭了郭淮,平地作战硬碰硬,张郃也不怕。

要是怀疑哪儿有伏兵,张郃直接怼上去就行了。所以真实情况是张郃追杀马谡败兵,的时候不敢上山,要是绕山走的话,那就只有走山道往天水方向去截,马谡的败军了,那就跑远了。也就是说马谡其实有很大,机会重新收拢败兵的。结果是王平把,败兵收拢回去的,马谡大概率是弃军而逃了。

《三国志向朗传》:“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向朗是向宠的叔父,向宠是很受诸葛亮器重的。

马谡孤身逃了不说,关键是还,没逃回诸葛亮那里,而是逃到向朗那儿去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向朗随诸葛亮到汉中。诸葛亮出兵的时候有没有带,向朗,我没查到,我倾向于诸葛亮是,没带向朗的,因为如果向朗也在军队里,那不太可能做到知情不举。换句话说,此时向朗可能是在汉中,而马谡败了之后一口气,逃回汉中了。为啥是王平收拢的,败军也就很明显了,其他人看不到马谡,都以为马谡已经战死了。三国演义里马谡刚打败仗回去,就被诸葛亮砍了是不可能的,这时候诸葛亮都不知道,马谡还活着。

09
纠正一点,诸葛亮没斩马谡,

《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

也就是说马谡是死,在监狱里的,然而这里的“物故”,只能代表是死了,病死、赐死、自杀都是物故。

但如果马谡是被斩,那肯定记载是斩了,如果是病死的,那没必要说的“物故”这么委婉。所以大概率是赐死,或者自杀的。

从马谡能够留遗书,而诸葛亮后来临祭来看,自杀的概率更大些。

反过来也证明了,街亭战败,其实马谡犯的错并不严重,如果马谡真是蠢死的。

诸葛亮后来待他,绝对没这么好,所以守街亭的难度应该,是非常大,而当时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知道这个需要死战,而马谡接了这个任务。而后马谡主要的错误,是在于弃军而逃。诸葛亮后来的表现,就能理解了,诸葛亮视马谡如自己子女,自己子女被吓破胆跑了,虽然法理不容,但真恨不起来,另一方面,守街亭这个任务确实,换任何人来都很勉强。

综上:马谡的问题不是没才能,而是太胆小,太怂,马谡一直担当文官的时候,诸葛亮又把马谡当子女,看的时候,马谡这个缺点是表现不,出来的。

甚至如果马谡,一直不当主官,这个缺点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10
PS:马谡190年出生,死的时候39岁(我觉得应该是38,三国很多人的死亡年龄,都比生卒年份大一岁,不知道是不是算的虚岁),马良187年出生,诸葛亮181年出生。228年诸葛亮才47岁,诸葛亮和马良关系很好,所以只比马谡大几岁,实际类似马谡长兄,马谡视诸葛亮如父,其实就是长兄为父的意思,而且大概率马谡是一直由,诸葛亮教导的。诸葛亮原本过继的养子,诸葛乔,这时候诸葛乔24岁,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诸葛乔在管后勤,就在这次北伐里病死了。这就尴尬了,放在身边宽容点儿吧,挫折太少担不起责任;艰苦磨练吧,病死了。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227年才出生。诸葛亮后来给诸葛瑾写信,提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大概就是马谡给,诸葛亮留下的阴影,太聪明了,一般的考验根本看,不出问题来,凭着诸葛亮的身份,也没人敢给,他儿子什么挫折;挫折大了弄不好就挂了。

11
补个图,把长安补进去。


从这个图就能看出,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在街亭建个关隘,然后在凉州组建骑兵,那第二次北伐的时候,骑兵从天水出发,魏国接到消息再派援军,是没法把骑兵堵在街亭的,过了街亭就是平原了。

陈仓卡住了陈仓道,和斜谷两条线,但陈仓本身并不在山区,已经有部队进入雍州平原,的情况下,陈仓是不可能凭少量兵力堵住陈仓道,和斜谷的。

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有个关键是待天下有变,然后才能打赢魏国。

然而丢了荆州后,蜀国从汉中出发,魏国只要少量兵力,就能堵住蜀国,拖上几个月,啥天下有变都错过了。而且根据几次北伐的一些,数据来看,经过长途转运,蜀国屯粮一般也就,够蜀军北伐行动9个月。

所以魏国的防御,成本非常低,只要在山道上,堵住蜀军几个月,蜀军根本不敢和后续的,魏国援军交战。

所以,丢了荆州之后,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要能堵住街亭,拿下凉州,才谈得上他,隆中对里提到的“待天下有变”。

12
我也纸上谈兵一把。


按书上记载,马谡和张郃大概率,是这么一个布置,点开大图,左下角有比例尺。

这个布局,张郃上不去,马谡下不来。

张郃不需要把马谡围一圈就能让,马谡没法取水,马谡想要取水,必须到平地上打井。

按这个距离,张郃并不需要贴着,山脚防御,只要离开一百米,马谡用弓箭只能抛射,杀伤力不大,而且不下山的话只能够得着,张郃2的位置。

下山的话,除了张郃1的位置,比较平坦,2、3位置都比较陡,从2、3位置下山,就等于是让张郃半,渡而击了。

从1位置下山,也不乐观,只能说比2、3好一点儿,而且张郃可以把大,部队摆在位置1。

所以这个布置是个大眼瞪,小眼的结局,马谡断水后大概5天,就完蛋。

至于平地大路中间下寨,那就是个死拼的结局。

根据我转发的那个链接,曹睿2017日在长安得到,张郃打完街亭的消息,古代加急传送一天,200公里。

街亭到长安加急,传送是2天时间,假定马谡和张郃是2月,10日交战的,假定2017日曹睿只是刚好,到长安。

宋朝兵书要求的行军,速度大约一天35公里,长安到街亭400公里。

换句话说,即使马谡大路下寨能,抗住张郃的进攻,那20天后也会等到,曹魏的下一批援军到达,20天内诸葛亮,不支援马谡,那马谡在平地上被击败,在张郃有骑兵的情况下连,逃都没法逃。
13
那马谡在这个地形上是否有解?

假定马谡带的就是2.5万人,且带了足够的弓箭,在这个地形上,马谡应该是有比平,地下寨更好的解决办法的。


按这个下寨,马谡大寨下在两山丘之间,张郃就只能从两头进攻,而且两山之间还有高低错落,的台阶,并不是完全平的,张郃很难展开兵力,马谡修建防御工事,也更容易。但马谡必须分兵,各分5000 去占领旁边的两个山头,否则自己加在两山之间,是两眼一抹黑的,也容易被张郃,从高处远程压制,甚至张郃从山后,绕马谡后背,马谡都不知道。

左右两个小寨5000人,而且必须占据山顶,不可能像大寨那样把,上山的路堵死了,但小寨本身是可以出兵在靠前的,位置修防御工事的,小寨本身是不会受到直接,攻击的,张郃不会派兵翻土坎去,直接进攻小寨。所以小寨其实是作为人员替换,休息的地方。大寨和小寨之间,是安全地带,大寨可以给小寨供水,甚至可以保持人员交换。另外,把小寨的防线前推,可以避免张郃从,1处进攻时,从两侧山坡上用,弓箭压制大寨。

张郃从2方向进攻的话,如果马谡大寨的人上山,绕张郃2方向的后背,张郃2方向的兵力是有,可能全灭的。所以这样布局,会变成张郃只能,从1方向硬碰硬,张郃5万人,对马谡大寨的1.5万人,虽然马谡兵力非常弱势,但这个地形张郃没法把,5万人展开,而马谡大寨的人员是可以和两个,小寨相互替换的。

这个布局,两个小寨是需要主动,出击的,但不需要下山,弓箭足够的话会占,很大优势,张郃会试图占领能提供弓箭压制,的两个坡,但只要小寨出击及时,张郃成功的概率不大。这样做不到不用交战就,拖住张郃,但比大路口下寨要好,也不用担心没水,甚至最后打败了,只要两个小寨里有,一个没丢,要逃跑都没问题。

当然,如果两个小寨都丢了,那就完蛋了。但反正马谡跑,大路中间下寨,也没多大机会逃跑。

反过来,如果我是张郃,遇到这种布局,我会把兵力全部,集中到左侧的山坡上,直接把营寨怼到山脚下,然后强攻左侧山寨,肯定伤亡会比较大,但如果马谡大寨的人爬山爬得,不够快就能赢。

马谡大寨的人,爬山虽然不受干扰,但爬得更陡,马谡得自己赶紧修两个,山道才行。

实际上大寨上山最容易的地方其实,也是标注张郃远程压制的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不丢,马谡就不会凉。

当然,我这是开全图的操作。




    关注 历史教师王汉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