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的风光

 

江南水乡,莺飞草长。在中秋时节我有幸来到古镇朱家角一游。从车上下来,天色阴沉沉的,宽阔的水泥停车场上寥寥落落...





江南水乡,莺飞草长。在中秋时节我有幸来到古镇朱家角一游。

从车上下来,天色阴沉沉的,宽阔的水泥停车场上寥寥落落的停着几辆旅游巴士。白花花的水泥停车场的颜色和天上灰灰的云层,平添给人一丝丝中秋时节的寒意。停车场边一字排开着面馆饭铺小商品店,那仿明清灰瓦粉墙飞檐上挂着一连串红灯笼的古建筑,在灰色朦胧的天气里更显得艳人眼目。

走进古镇,沿着青石板路向前行就能见到古镇草地上有一株高大巍峨的古银杏树,树干直刺苍天。那巍峨的树干光光的裸露着身子,就像是国画家手中还未完成的一幅古树水墨画。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古银杏树,历尽历史的沧桑。树皮粗糙,疙疙瘩瘩,斑斑驳驳地透露出几份古老苍凉的意蕴。绕树飞匝的鸦雀,唧唧喳喳地啁啾着,使得古银杏树传递出早春时节生命蓬勃的气息。树下银杏树黄叶凋零的满地都是,这去岁深秋时节飘落下来的,黄叶被好几位妇女大嫂拾起来装入麻袋或者编织袋里好卖给药厂换几个零碎钱来替补家中花费……

古镇街道是狭狭窄窄的、深沉沉的、长长的小巷,两边是古代明清砖木结构的小二三层楼老屋,空气里飘满了粽子与豆干、猪肉的酱香味。沿街的店铺大多数是卖各种当地的小吃土特产。粽粽红红的红糖糯米藕,浓酱赤色的大肉粽子,白哧哧的五香豆腐干子,软糯糯的各色糕团,咕嘟咕嘟的冒着赤酱色香甜味浓重蒸汽的捆扎猪蹄肉食等等。店家都声称自家的产品才是古镇地道正中的土特产。



望着那些令人口水直流香气扑鼻各色各样的花色土特产品,使你忍不住将口袋里叮当作响的钱币换得古镇水乡韵味十足的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来品尝。迎面走来的几位衣着时髦的沪上客姑娘小伙,嘴里不停地嚼着五香白干和香气四溢的大肉粽子,在细细地品尝着这水乡古镇清香气十足的美味,唇齿间漾满了土特产的鲜香味……

我在沿河的古镇北大街上徘徊。沿街傍水的店铺里有竹制工艺品以及民间的工艺品卖,如竹椅、竹篮子、竹纺车等等。那靛蓝色犹如青花瓷般的青浦老土布制作成的衣裙,女式民族土布靛蓝挎包等别有情趣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韵味。还有色彩艳丽,浓重大红大绿充满泥土气息色调的金山农民画。有卖古玩玉器工艺品和卖各种酱菜的老店舖等等……。

大淀湖的支流漕港河和朱泖河将古镇投入到碧水盈盈一潭春水之中,仿佛如《诗经·蒹葭》里宛如居住在水中央绿芦苇草丛中风姿绰约的江南秀色盈盈的美人佳丽。古镇小街的建筑都是依河傍水而建的,挤挤挨挨地。北大街头上几家水上人家深入到水中的木桩支撑着错落着别致的木格窗户老屋,在岁月的沧桑潮起潮落中被侵蛀的支离破碎,让人担心而心悬不已……

家家户户沿河后门的平地上摆着伞桌,好让游客一边欣赏河景,一边饮酒喝茶品菜“渔话古今”。那层层入河的石阶边停泊着新髹一新的仿古红灯笼小船,在船桨的“欸乃”声中让游客饱览这早春时节的桃红柳绿,水乡风光韵味十足的小桥流水人家诗意情趣盎然的入画图景。一群海上客在沿河饭店的木楼上倚窗而坐,谈笑生风,在品茗饭食当地土菜的美味佳肴,让他们大饱口福。俯身看看酒旗飘逸,红灯笼一串串悬挂着的河上。

三三两两的小舟在狭窄的河道里,在船娘的彩色悠扬的民歌声韵里悠扬,依依呀呀的摇橹声中小船潺潺地向前滑行着。船头咕噜噜地剪出了一溜串晶莹剔透的水花,船桨把河水荡漾起了一道道如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留声机唱片般的纹浪,将这古镇月夜下明清建筑的灯光身影与高悬饭楼前的红灯笼的一连串水影,投入到盈盈的碧水中。水光闪烁着、摇曳着波光粼粼的五颜六色的色彩,使你沉醉在水乡古镇光与影的无穷的魅力中……

古镇有36座小桥,串起了河岸两边的9条老街小巷。老街小巷两边的明清建筑都是依巷傍水而建的小店铺,门前的青石板路积淀着文化的底蕴,穿透着时间历史的帷幕,百年来叩响着多少游人姑娘女郎高跟鞋的古镇青石板路发出的,“笃笃笃”清脆的声响。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河边明清建筑飞檐峭壁店铺前的屋檐下,宛如一首首充满江南水乡琴韵味的诗,如一曲曲江南民间丝竹神韵的俚语音乐小品,意象精美,美不胜收。

那粉墙黛瓦,红廊灰砖,雕花木窗的茶楼里年轻貌美的歌女,仿佛还在唱着昨日金嗓子周旋演唱的江南民间小曲《四季歌》:春季里来柳丝长,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声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和江南小曲《天涯歌女》: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咱们俩是一条心,嗨呀嗨哎哟,咱们俩是一条心呀……这使得古镇更具老上海的风情味。

河埠头有着当年栓船鼻子的各种栓船石头很有水乡特色。家家户户后门口河岸边的平台上垂柳依依,河水澹澹。沿河岸边的柳树宛如风姿绰约的美人,随风蹁跹起舞。一个个撑开着的花花绿绿的遮阳伞,像是一朵朵盛开在水面上色彩娇艳的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群群游客在水莲花似的遮阳伞下,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水乡河鲜佳肴,喝着白米酒和啤酒;一边欣赏着河上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水韵中的美景。一边天南地北的“渔话古今”。给水韵光影中的古镇平添了几分悠闲舒适淳朴的风景线。

沿岸翠绿的烟柳和河岸人家新髹红了的明清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的古建筑小楼,合着弯弯一勾如新月荆柯交错的青石条古桥,衬映着碧波荡漾的河水,有一叶乌蓬小船在船娘“依依呀呀”摇动着的船橹声中,在船娘的悠扬的江南民间民歌声里,穿桥而过。一艘艘挂着大红灯笼的雕花小船满载着游客,沿着古镇弯弯曲曲的小河道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穿行在桃红柳绿古镇的河岸边,给宁静的古镇平添了几分热闹喧哗的色彩,和诗韵般的情趣。……



放生桥如弓腰驼背的历史老人,在历史的沧桑中祈生灵们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免遭铜臭的炭涂。桥的青石板的石缝里一丛荆柯顽强地托着枝叶向上生长着,仿佛在告诉人们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沧桑。放生桥畔卖鱼放生人的盆子里,可怜的游鱼正在乞怜怜地乞求着游客,将钱放入主人叮铛作响的衣袋里,好让它们赶快放生去大淀河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放生桥长廊边徜徉,廊架上没有早春时节的绿意。只有灰色的流云和白白的廊柱像竖琴般的竖着。我不知道为什么不种些常春藤和紫藤在廊架上,在春色里让一串串紫色的如钟铃般的紫藤花开放奏响美化桥面。使得桥下的长廊增添飘逸着音符般的绿意。古桥、青石板路、粉墙黛瓦的明清小楼红红的飘着酒旗的雕花窗户,长廊的金藤紫花绿叶,河水的清泠流韵着蓝天白云间飞翔着的鸽子,高挂在飞檐峭壁屋檐下的一连串的大红灯笼,乌黑油亮的乌蓬小船,船娘的悠扬的江南俚语民歌小调,使得古镇更加富有诗情画意般的意蕴……

看了放生桥边的碑文,得知放生桥始建于元代,后重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后嘉庆17年又重建。桥长72米宽5米。桥弯如弓犹如一弯新月和耄耋老者穿越着古今往昔。桥为五孔,中孔有13米是上海地区孔距最大的古桥。我多次在丹青手的绘画中和电视的银屏上见到古镇两岸热闹的场面。英子姑娘和张民权先生主持的快乐大转盘节目。一场结婚游戏正在此举行。你看,放生桥上张灯结彩,两岸人家大红灯笼高高挂,鼓乐齐鸣,舟楫竞渡,欢声笑语。青年男女扮作古时的新郎新娘穿着古时的大红绣花衣衫,从悬在河上的旋梯上爬楼入室,那新郎背着新媳妇的笨拙动作,令人盈笑喷饭,让游客们“哈哈哈”地捧着肚子开怀大笑不已。连河水也被漾起了笑靥……

还有古镇上木质灰瓦的廊桥,又称“惠民桥”。意思是惠及方便过路的群众遮风挡雨的意思。站在廊桥上,古镇两岸鳞次栉比的明清粉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尽收眼底。碧波荡漾,烟柳生翠,桃花灼灼,鱼儿欢跃,喋唼翔游。小船欸乃,小曲俚歌欢唱,清风徐来,清新爽目。在阿婆茶楼中的评弹说书的声韵里,一叶孤舟,迎面欸乃而来。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廊桥遗梦》时的恋歌般的意境。


    关注 舞若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