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吃货不能解决蝗灾?因为蝗虫会这一招

 

有人说蝗虫来了中国,只怕是不够中国人吃的。...



这几天蝗虫成功的吸引,了一部分疫情的关注度,因为数以千亿计的蝗虫,正从非洲大陆跑来亚洲,目前已经到了印度,这么多蝗虫会不会,跑来中国?这很不好说。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瘟疫,如果过几个月再闹个蝗灾,那日子就太惨了。

蝗虫有很多种类,它的俗称有蚱蜢、草蜢和蚂蚱等等,这都是非常常见的昆虫,我相信每个人都见过。它们只不过吃点绿叶子,而已,而且看起来没什么防御力,鸡、鸭、鸟,都可以吃它们,随便跑来一个小孩,都能把它们一脚踩死,所以很多人就弄不懂蝗虫,为何会成灾?

还有一些人会有脑洞大开,的想法,他们说蝗虫来了中国,只怕是不够中国人吃的,因为中国本就有一道菜,叫“油炸蚂蚱”。下面这个就是:

在中国北方很多地区就,有吃油炸蝗虫的习惯,他们将蝗虫抓来,经过腌制、晒干、油炸,做成食物出售,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蝗米”、“旱虾”。以前小孩抓来蝗虫,就把它埋在灶台的余灰里,烤熟了就拿出来吃。

我也吃过油炸蝗虫,它的味道非常像油爆虾,吃起来挺脆的,说不上多好吃,但也不难吃。这东西的价钱比油爆虾,还贵一点,可能是因为蝗虫不太,容易抓的缘故。

在草原地区,如果每平方米蝗虫,数量低于5头,就属于正常水平,这说明正常状态下,每平米就有5头左右啊。蝗虫的天敌那么多,如果蝗虫数量增加,肯定会吸引更多,天敌来吃它,那它怎么会成灾呢?

这个谜题在去年才,被中国的科学家揭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率领的飞蝗研究团队,发现了蝗虫的一种特殊的进化策略,这种策略导致了,蝗虫的奇怪变异,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图中的蝗虫似乎和我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因为在我们记忆中,不管是蚱蜢、草蜢还是蚂蚱,都是绿色的,应该不是黑褐色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蝗虫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它确实是绿色的,此时他通过保护色来防止,天敌看到它,这时候的蝗虫活的,很怂很憋屈,基本不会飞,就躲在草丛里苟且偷生,它唯一的武器就是保护色,只要别被发现就行了,完全就是个小透明。

此时谁都可以去欺负它,比如中央台,放过一个纪录片《牧鸡治蝗》,讲的就是训练柴鸡,去吃蝗虫,一只优秀的鸡一天,能吃70多头蝗虫。
但是,当蝗虫数量多,到一定的程度,它就发生了变异,很快就从绿色转变成,黑褐色。此时的蝗虫性情大变,再也不是躲在草丛里的,小可怜了,它现在会飞了,而且一天可以飞上百公里。

可能是觉得自己势力大了,可以开始搞点事情了,所以天天大摇大摆,的跑来跑去,完全不在乎别人,看不看到他,此时的它所到之处黑云压城,飞蝗蔽日,下面这张图你,可以感受一下:
中国的科学家弄清楚,了变异的机制,下面这张图,绿色的是独居状态,下的温和蝗虫,黑色的是群居状态,下的极端蝗虫,从温和向极端,的转变过程中,蝗虫的体内出现了奇妙,的化学变化,黑化的蝗虫开始合成两种,有毒物质:苯乙腈和氢氰酸。
苯乙腈虽然毒性较低,但是会挥发,所以气味浓烈;氢氰酸不会挥发,气味不强,但是有剧毒。

极端蝗虫先用苯乙腈来,警告天敌: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小样,你有种动一下老子试试!

这时候,大部分鸟类都不敢再碰,蝗虫了,也有小部分不信邪的,继续吃蝗虫,此时氢氰酸就会让,它痛苦不堪。没有了天敌的威胁,这下蝗虫数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那些捕食蝗虫的鸟类,比如山雀,一旦闻到苯乙腈的气味,就不再吃蝗虫了,因为它以前吃过,被恶心坏了。正是由于蝗虫体内出现,了巨大的化学转变,它才从绿色变成了黑褐色,它终于撕下了伪装,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看到这里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爆发蝗灾的时候不能,吃油炸蝗虫,因为这b有毒啊,鸟都不吃,人能吃么?

苯乙腈的释放量,和蝗虫密度成正比,当把极端蝗虫单独分割,开的时候,苯乙腈浓度就大幅下降,而把温和蝗虫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苯乙腈浓度就急剧增长。该化合物对种群密度变化,响应十分灵敏。

治理蝗虫的关键,是如何防止温和蝗虫转,变成极端蝗虫,因为它一旦转,变成极端蝗虫,你对它就已经无能为力了。在新疆等地,除了牧鸡治蝗,还有牧鸭治蝗,就是在蝗虫还没聚集之前,就先吃掉它。
鸭子的好处是更喜群居,所以容易管理,而且鸭子的食量比,鸡大得多,也更不容易生病。20天大的鸭子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在草原上吃蝗虫了。吃蝗虫的鸭子由于每天,努力奔跑,所以肉质也比饲养的,鸭子美味,真正属于有机鸭。

最后的问题是,就算你把国内的,蝗虫都治理的服服帖帖的,也没用,因为极端派蝗虫,本来就会飞,他可以从中亚飞到中国来,所以如何应对输入性蝗灾,还需要有关部门好好研究。
(完)


    关注 疫苗与科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蝗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