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平米也叫小房子?没钱真做不了亦舒女郎

 

房子多大才好...



桃红梨白:媒体人、专栏作家葛怡然和好友,们的分享平台。公众号:geyiran666。

文丨谦叔    图丨来源于网络


最近看《安家》,写老洋房,发现成功男性选房子,喜欢以“大”为美。

首先面积要大。龚家花园、向公馆都是大别墅,家里就有花园。
其次名头要大。今朝“饲料大王”相中向公馆,就因为那是昔日上海滩“茶叶大王”的宅邸。

看来,从十里洋场到今天的上海,大王们都爱大洋房。
作为对比,才女们对房子,似乎秉持了不同的准则。
有一次,在贡院蜀楼(川办餐厅)吃饭。拿手机看了下坐标,发现离北总布胡同(布,胡同)近在咫尺。

从1931年到1937年9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租住在北总布胡同(布,胡同)3号(后来改为24号,业已拆除)。
宿敌冰心写文讽刺她,男闺蜜徐志摩逝世……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在梁再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女儿)的回忆里,这套四合院有垂花门,有40来间屋子,花园里有红色的马缨花……

从复原图上能看到,三进宅院,广亮大门,光一个跨院,就有门房和厨房。

正院里,餐厅、储藏室、客房、卧室……一应俱全。
夫妇俩各有一间工作室,中间隔着卧室+客厅。

当时,俩人都是建筑学教授,在各自的工作室里做学问、画图纸,既有独立空间,又能互相切磋,空间利用相当科学。

客厅朝南,采光绝佳,冬天可以晒到太阳。
每到周末,梁林夫妇就喜欢把好友,喊到家里,在客厅喝下午茶、聊天、谈论文艺。

林徽因的男闺蜜,徐志摩经常来打卡,穿着中式锦缎长袍mix 英国羊毛围巾就来了。

头号迷弟金岳霖,会请外国厨师包办咖啡,和冰激凌。

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政治学家张奚若、考古学家李济……都是梁林夫妇的座上宾。
林徽因(左五)、梁思成(左一)、胡适(右四)


文学青年沈从文也来得勤,一度发展到跟张兆和,吵架了,立刻哭着赶到梁家,寻求林徽因的安慰。



还引荐了新人萧乾。林徽因穿一件骑马装,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鼓励萧乾好好写。

这些男性名人、男闺蜜们,都被林徽因的老乡——冰心编排进了小说里。

1933年9月,天津《大公报》开始连载《我们太太的客厅》,冰心把林徽因称为“我们的太太”,小说里的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每个都有原型,特别是徐志摩:

“诗人微着身,捧着我们太太指尖,轻轻的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见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云彩……’我们的太太微微的一笑,抽出手来,又和后面一位,文学教授把握。”
梁林夫妇从山西考察回来,叫人送了一坛,山西陈醋给冰心,不动声色地回应了此事。

其实冰心大可不必,同性相轻,林徽因考察古建筑都是,亲自爬高上低,跟梁思成一起创立了,中国建筑史,参与了新中国国徽的设计……本事绝不(仅仅)是“斩男”而已。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推出的“营造学社”专题中,记载了梁林考察,古建筑的事迹)


1937年之后,林徽因随梁思成辗转长沙、昆明、重庆……再也没住过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

但即使是在,西南边陲的李庄,遇到老友金岳霖、英国友人李约瑟博士到访,林徽因还是会泡着粗茶,跟朋友交流精神火花。

“太太的客厅”不在了,客厅精神还在。
爱交朋友的林徽因,最看重的是会客场所。

离群索居的张爱玲,最钟爱的户型则是公寓。

张爱玲出生在洋房,举家从上海搬到天津,8岁搬回上海,开始家道中落,住过石库门房子,但很快又换了洋房住:

“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徒然添了很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


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对人生的规划里就有房子:

“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但1930年,父亲离婚再娶,张爱玲姐弟俩都,不大受待见,她三天两头往母亲那边跑。

她的母亲隔三差五出国,回来不是住伟达饭店,就是白尔登公寓,过的是三十年代,最摩登的生活。
(白尔登公寓今貌)


在老宅,因为找父亲要钱、跟继母顶嘴,张爱玲被父亲暴打一顿,还关了禁闭,差点病死在家里,索性有天夜里逃了出去,投奔母亲和姑姑。

跟父亲过,有可能分到家业;跟母亲过,一分钱没有。不过她妈妈愿意,花钱让她上学,张爱玲也争气,通过了伦敦大学,远东区的入学考试,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改赴香港上大学。

张爱玲去香港之前,母亲和姑姑搬到了,开纳公寓,带着她一起生活。从香港回上海之后,仨人入住常德公寓。

从【静安寺】地铁站出来,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常德公寓,一楼有家咖啡店,也是张爱玲主题的。
住进常德公寓以后,张爱玲在文坛开挂式蹿红,赚到钱之后,已经可以跟妈妈、姑姑均摊各项费用。

她跟胡兰成第一次见面,也是在常德公寓。而当时胡兰成,居住的美丽园,距她只有1.2公里。

整个青春期,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公寓里度过,成年之后继续住公寓,张爱玲对公寓生活相当,喜爱。
她在常德公寓,先后住过52室、65室,户型都不大,一旦有人来做客,4个人就会局促不堪,坐下来会碰到膝盖。

但张爱玲住得相当满意,还专门写过一篇《公寓生活记趣》,开门见山“公寓是最适合避世的地方”,还在各种文章里写,公寓的冷热水管、隔壁人家的钢,琴声和饭菜香……

站在公寓的阳台上,看着夕阳,都能唤起“郁郁苍苍的身世感”。

她的姑姑颇有设计才华,把小公寓设计得摩登,又先锋,第一次上门的胡兰成都,被惊着了。
(公寓内部都是张爱玲姑姑设计,布置的,沙发上就是她的,姑姑张茂渊)


从走红到离开大陆,张爱玲在上海又,搬过几次家,但都是选择:住公寓。

之后住的重华公寓,楼下是梅龙镇酒家,卡尔登公寓楼下是,黄河路美食街,远不如常德公寓环境高端。
去了美国之后,也没有置产 (钱也不够),除了为作家提供的文艺营,就还是住公寓,直到去世前。

1995年去世之后,当地警察打开她,的公寓房门,里面如同雪洞,没有几件家具,连书桌都没有,只有几个纸箱子装着稿件。

很多人觉得“祖师奶奶”未免孤冷凄清了些,但作为那个年代,的独立女性,张爱玲一辈子不给人添,麻烦,也不留多余的身外之物,未尝不是一种矜贵和体面。
张爱玲是“祖师奶奶”,亦舒是“师太”,两代才女都曾是独立女性,的精神导师。

我一度想当然地以为,亦舒应该也是个“公寓迷”,后来发现并不(完全)是。
亦舒在小说《银女》里写到过:我选了中等住宅区一个三,百平方米的单位,地方小,容易控制。跟着又写:把公寓布置得简简单单。

师太口中的公寓,跟咱们理解的小公寓,显然不是一回事儿。所以有读者吐槽:真是何不食肉糜啊。
对公寓更具体的描述是:靠山面海有大露台,的单身公寓,下班后进门踢掉高跟鞋,捧一只水晶杯子对,牢大海喝克鲁格香槟。

亦舒笔下的人物,以港女居多。以香港的房价,光是“靠山面海有大露台”一项,就足以挡住中等收入,的白领们了。

香港最值钱的房子,一曰半山豪宅,一曰海景房,能住上同时兼有山景&海景的房子,不是富商,也得是个明星吧?
这种区位会不会建“单身公寓”,都还是个问题。周边很有可能没有超市、没有地铁站,如果没车,通勤都成问题。

在中环拼死拼活,工作了一天、好不容易从市中心,回到家里,还会不会有,兴致踢掉高跟鞋,对着大海喝个香槟……

只能说,亦舒笔下的公寓,应该算是公寓界的上限,和顶配,可以把它当做最高理想。至于现不现实,你说呢?
亦舒笔下的居住观,也是就高不就低,按高配的标准来的。

微博上有粉丝打算把“亦舒式居住环境”付诸实施:装修房子一律打通墙、开阔;睡觉不用床,一只睡袋搞定;书桌用兵乓球台,办公学习都是它。

然而发现,承重墙根本就打不得,睡袋怎么着也没有,床铺舒服……之后结案陈词:都是不能实现的理想主义。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唐晶住的公寓,在空间营造上,倒是有点接近了。

不过,这可是上海滩当年的“远东第一楼”河滨大楼。
唐晶家目测200㎡左右,总价不会低于1800万。
贵,然而贵得不显山不露水,贵得性冷淡,就亦舒女郎了。

而亦舒本人的理想住宅,在散文《住宅》里有详尽的刻画:地要非常非常大,园子要打理整齐,屋子要掩映在树中,只看到屋檐一两角。窗口看出去,除了屋顶、电线,就是山明水秀。

符合她的标准的只有——温哥华二十三间最贵住宅。

而她本人呢?笔耕不辍写到70岁,写了300多本小说,靠着稿费在加拿大风景,如画的大房子里颐养天年。
如果没有亦舒那样,的惊世才华,没法把才华变现成同等,的购买力,大概只有蜗居在自己的,公寓中,悠悠叹上一口气的份儿吧。
推 荐 阅 读
点击在看,支持一下!




    关注 桃红梨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