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3个阶段,和老公同房的时候千万别看

 

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分娩总会伴随或充斥着疼痛。...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分娩的季节!


猴子分娩

大猩猩分娩

团子分娩

长颈鹿分娩


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分娩总会伴随或充斥着疼痛。

但不一样的是,动物的分娩多是【母亲】独自一人完成,并没有同类或者【父亲】这个角色的介入。

反观人类,医生、助产士、家人、医院,现在大多数的人,分娩都需要在医院的保护下完成。

但再反推四五十年,在奶奶辈中,分娩的记忆又多停留在自家炕头。

新闻中也时不时有把娃生在出租车上、厕所生个娃......好像没有医生,也能安全分娩。





这就让人很迷惑了,生个娃差异也忒大了!
 人类幼崽的诞生过程 
■ 作战第一阶段 - 规律宫缩吹响战斗的号角



刚开始宫缩较弱,持续时间较短,随着产程进展,宫缩强度会逐渐增加,持续时间也会延长,间歇期会逐渐缩短。

随着规律宫缩的进行,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宫口逐渐扩张。

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扩张3cm,会比较慢,平均2~3小时1cm,需要8小时,有的人可能会经历十几个小时!

进入扩张活跃期会加快,宫口扩张3~10cm,一般需要4小时左右。

临近宫口全开前,会破水。



开宫口常被很多人称为“分娩界的一大酷刑”,其痛苦程度堪比鼻子塞西瓜,更要命的是开宫口的时间极其漫长,实在煎熬!

有的人可能折腾了两天还不一定顺利。

如果宫口不能如期扩张,可能还存在宫缩乏力、骨产道异常、胎位异常等原因。

■ 作战第二阶段 - 吃奶的劲得使出来

第二产程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用力”,宫缩时深吸气屏住,然后如排便样向下屏气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时,呼气并全身放松。

如此反复屏气,能加速产程进展。

胎儿头部会发出仰伸动作

胎头顺利娩出


接下来,医生会协助将胎头复位,并进行外旋转的调整,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医生会向下轻压胎儿颈部,协助前肩从母亲耻骨下娩出,再托胎颈向上使后肩从会阴前缘缓慢娩出。



■ 作战第三阶段 - 嘹亮的啼哭

第三产程是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时,产妇会略感轻松,宫缩暂停数分钟后会再次出现。

子宫继续收缩,剥离面积会继续扩大,直至胎盘完全剥离而娩出,期间医生也会协助胎盘娩出。

确认胎盘完全剥离时,医生会在宫缩时,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同时右手轻拉脐带,协助娩出胎盘。

胎盘顺利脱出,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持续5~15分钟。



如果胎盘没有完全剥离并且出血过多时,就需要进行手取胎盘。

如果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时,需要排空膀胱,再轻压子宫及静脉注射子宫收缩剂,仍不能使胎盘排出时,就要进行人工剥离!

等到胎盘娩出,分娩也就结束了。

看完完整的分娩过程,分分钟感觉痛楚爬上了肚子。

为什么同是哺乳动物或者同是灵长类动物,人类的分娩就如此复杂与困难呢?
为什么

 女性生孩子会这么费劲?
01
人类胎儿
 通过产道的过程比较曲折


人类的分娩过程必定要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困难。

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胎头双顶径远小于女性盆腔孔径的大小,比如黑猩猩。

母猩猩的产道相对新生猩猩头部来说是相当宽敞、相当长的,新生猩猩的头通过产道时不需要改变方向,也不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人类(左)与黑猩猩(右)骨盆
而人类的产道相对来说比较短、也比较窄。

所以在分娩时,需要有胎头俯屈、胎儿内旋转、胎头仰伸、外旋转等一系列的动作来配合生产。

像胎儿的枕额径是比较大的(平均34.8cm),需要通过俯屈的动作使胎儿用最小的枕下前囟径(32.6cm)来适应产道形态。



这样的分娩机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类直立行走后,骨盆变窄以及人类大脑快速升级,脑容量增大时的分娩风险。



同样,产妇身体的变化也在为顺利分娩做足了准备。

在分娩过程中,盆腔与阴道的软组织被压缩或者拉伸,有利于婴儿通过。

激素松弛素也是促进分娩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孕晚期,松弛素的增加会是骨盆韧带更有弹性。

这允许胎儿头部与肩部可以在分娩的耻骨联合、骶髂关节中旋转,以促进胎儿能顺利通过骨盆出口。

同时,胎儿的囟门没有完全闭合也为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但是即便如此,分娩对于女性来说,依然是“鬼门关”走一遭。
02

分娩时
 女性仍然直面着风险


虽说,分娩时女性身体的神奇变化,已经降低了女性分娩时在生理层面的风险。

但是分娩时依然会有很多风险,比如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位异常等都可能导致分娩出现异常。

而这是独自分娩时的女性难以预见与解决的。

就像很多妈妈说的,在医院分娩时,医生与护士可能不会对我温暖备至、他们可能会呵斥我不会用力,但是只要他们在,我就会很安心。

即使发生危险时,我也会相信他们会使尽全力帮助我,救助我。

独自分娩理论上确实可以,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承受那1%的风险。
从生理层面上说,女性依然有独自分娩的能力。

你能生吗?能生,真憋不住了,在哪都能生。

但是,这不代表“风险与代价”不存在,科学与医学技术的进步,就是为了让危险能预防、能控制。

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为15.5/10万。

按时产检、相信自己、相信医生,分娩并不会那么恐怖。

编辑:吕楠楠
推荐阅读









    关注 十月呵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