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需求萎缩,中东“躺赚”的好日子到头了?

 

海湾国家要转型,当然离不开自身的动力。可资源的诅咒如影随形,要成功地完成从资源立国到产业立国的过度,没有几个成功的先例,平稳过度的更是少有。...



自从成立OPEC60年来,产油国“躺赚”的好日子,或者再难重现了。可这些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白袍国家,却还没做好转型的准备。

文|邢海洋

2017年6月,当1985年出生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被提升为沙特新王储,全世界都希望看到这片古老土地的新变化。果然,这位拥有经济头脑,胸怀有宏大格局的改革派开始了他的产油国改革之路。


萨勒曼王储在经济改革委员会主管任内接受阿拉伯电视新闻网的专访直播画面


萨勒曼提出了“愿景2030”经济计划,为沙特确定了“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全球投资强国、亚欧非枢纽”等三大目标定位,并将重新打造沙特经济体系,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依赖,鼓励经济多样化。标志性的事件是,沙特的女性可以驾驶汽车了。躺着赚钱的国度,开始为没有钱赚的一天做准备。所谓居安思危,让人看到了这位85后的深谋远虑。

可惜,一次冲动的对决毁了这一切。3月初当沙特悍然发动石油价格战的时候,决策者或许没想到,石油价格如此惨烈的下跌并徘徊在低位。如今,沙特在石油市场上的敌人已经不是俄罗斯,OPEC+的对手不再是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而是新冠病毒。

海上的油轮中装满了石油,中国和美国的战略储备罐中也满溢着石油,输油管道流淌着石油,炼化厂开足了马力,所有这些,对产油国还不是最可怕的。高盛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高盛的判断是,全球航空业和通勤者对石油的需求或许永远无法回到疫情爆发前每日1600万桶的水平。面对如此巨量的需求流失,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价格战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设若沙特当时有这样的预测能力,它应该不会发动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价格战。至少,40、50美元一桶的原油价格,虽然只是它的财政盈亏线的一半,但总比现在的1/4要强多了。据国际能源署 (IEA)的报告,2019年沙特的石油日均收入为6.3亿美元,俄罗斯石油日均收入达到6.7亿美元。两国的收入都比2016年增加了不少,正是那年年底OPEC达成了减产协议。这也证明了减产的有效性,两个财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通过减产实现了财政增收。

但是,不打价格战,产油国又能做些什么呢?疫情之下百业凋敝、民众失业,急需财政救济。发达国家开始了派钱竞赛,货币政策方面则是跳水式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可是,新兴市场却表现得犹豫不决,面对资本回流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投鼠忌器:降息则本已经贬值的汇率可能更惨烈地崩溃,直接发钱则财政不堪重负。

产油国面临着同样的麻烦,受油价暴跌及新冠疫情影响,俄罗斯3月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单月减少70亿美元。这笔钱据猜测主要用在了汇率干预上,既便如此,俄罗斯卢布汇率3月份下跌超30%,外汇干预措施只是成功阻止卢布触及创纪录低点。而沙特的外储距2014年的高点已经消耗了1/3,若石油维持低位,用不了5年它积攒了几十年的财富就将耗尽。此时此刻,急晕了头的产油国所能想到的,也只有扩大石油市场的份额一条路可走。

既然低油价已经是大势所趋,既然产油国辉煌的50年眼看着就要走到了尽头。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些曾经拥有着巨量财富的国家,是否做好了石油枯竭,或者石油资源重新估值的准备。


在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位于阿布盖格油田的精炼工厂,一名工人正在检查输油管道的密闭性。

拥有世界第一石油储量的委内瑞拉的故事活生生地发生着,这个曾经富得流油的国家,民众在为面包费尽心思了。其他资源国是否就在产业结构上有所布局呢?并没有。上世纪70年代末,先是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紧接着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两伊战争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将油价推升了一倍有余。1981年的5月,波斯湾地区的六个国王汇集在一起,宣布成立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诞生于石油价格如日中天之时,这六个白袍国家都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节奏,人均GDP是美国的 150%。可此后,这笔唾手可得的财富并没有在石油之外的工业部门形成生产力,海湾国家的人均 GDP一直围绕着原油价格波动,即便是10年前油价又迎来了高峰,它们的人均GDP也徘徊在美国的50%左右,近年来更是进一步滑落了。

虽然凭人均收入,白袍六国都算得上是富裕国家,其中有的能进全球前十名,可经过30年的发展,海合会的企业布局仍是典型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最大的企业,除了石化,就是银行、地产和电信为主导的寡头企业,辅助以中小型的贸易公司的经济格局。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凤毛麟角。


沙特新利雅,2002年建成的国王中心(李亚楠 摄)

海合会六国中最典型的要算卡塔尔,它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人类发展指数非常高,国民极其富裕,可工业和制造业不发达,也就没有被国际上的权威机构认定为发达国家。这里本地人福利完备甚至奢侈,可外籍劳工的收入低到几百美元一个月,工作条件恶劣。一位去那里短暂做项目的中国人曾惊奇地发现,在机场离境居然要持有雇佣方的批准。这就是“担保人制度”,长期以来,为保护本国人利益,海湾国家普遍对外籍劳工施行担保人制度,外来劳工在未获得保人同意的情况下,不能擅自更换工作或雇主。可见,这里外来者和资本方处于极不对称的地位。

海湾国家摆脱了石油依赖的是最早开采石油,却面临资源枯竭的巴林。巴林位于海湾国家的中心,一条大桥把它和沙特连接起来。这个人口百余万的岛国,很早就进入了“后石油时代”。为吸引外资,巴林拥有海湾地区最低的税收制度,免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地价、水电煤、劳动力价格也相对低廉,整体物价远低于迪拜和沙特,海湾国家很多人都来这里旅游休闲。为吸引外资,巴林允许企业拥有100%的外资拥有权,且制成品免费进入海合会成员国、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和美国,故而这里成为了很多企业进入阿拉伯市场的跳板。巴林人均吸引外资因而排到了世界前列。

忧患意识使得这里无论男女都愿意努力工作,对外劳的态度也在海湾最为开放,2009年,巴林官方宣布取消外籍劳工担保人制度,成为首个取消这一制度的海湾国家。同时,巴林还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工作等权利得到保障。如今巴林有一半的常住人口来自海外,这里逐渐成为了非石油生产国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主要输入国。人均GDP和沙特相仿,产业结构却大有不同,更像一个发达经济体。


夜幕下的沙特圣城麦地那(李亚楠 摄)

海湾国家要转型,当然离不开自身的动力。可资源的诅咒如影随形,要成功地完成从资源立国到产业立国的过渡,没有几个成功的先例,平稳过渡的更是少有。这里不由得感叹,历史经常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决定的,年轻人敢想敢干,走在时代前列,但冲动是魔鬼,这场价格战来的不是时候,自从成立OPEC60年来,产油国“躺赚”的好日子,或者再难重现了。可这些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白袍国家,却还没做好转型的准备。
作者档案


邢海洋


这个冬天雪好大,感觉自己是雪花中的一片!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全球化:进或退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