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对孩子,别等到他关上房门、拒绝沟通才后悔

 

孩子的任何挑战,都在提示父母做出改变。...

本文由|周周的心空间(zhouzhoudechahuahui)
授权发布
 深度育儿微信公众号(id:baomabaobao)

有偿征稿,点击查看详情


经常听到读者反应一个困扰,说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了。有的说孩子宁愿相信网络里,也不听父母的建议。有的孩子除了吃饭露个脸,其他时间全部反锁在自己房间里。

父母因此既失落又担心,失落于曾经那个整天粘着自己的小棉袄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而看到孩子既不喝水,也不运动,又担心他的身体会出问题。

很多人对于孩子这些变化,首先归因为是青春期到了。确实,青春期随着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需求的不同,会导致孩子一些冲突和变化,比如渴望被尊重,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而且不再把父母当成无所不能的神。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完全拒绝与父母沟通,或者对父母任何的表达都变成攻击。那就超越了典型的青春期叛逆,而是一种和父母关系不良的症状的外化。

这一切是如何演变的呢?曾经温顺的孩子,为什么一瞬间变成了冷冰冰的小刺猬呢?

  归根结底,还是父母过去和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埋下了一些错误的“种子”。
1
  第一: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从祖辈开始就有了这句话:我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所以,我比你正确,你要听我的。

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总以一副无比正确的姿态和孩子沟通,好让他屈服于我。

比如有次我陪他做作业,看他写了一个拼音之后,我感觉他错了,于是一个食指指过去,命令他擦掉重写。

他很惊讶:老师明明这样教我的啊。

可是我无比自信:我拼音当然比你好,你肯定是记错了老师的话。总之你赶紧擦了重写。

第二天我发现,真的是我错了。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我总是把自己“知道”的当成真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的,我总以为自己比他在行,却引来他的反感和愤怒。

而当这样的错误干预次数多了,孩子即使遇到难题,都不会愿意找我求助,因为他认为我自以为是。甚至于,有的孩子为了打击父母的盲目自信,会故意用不符合父母期待的行为来挑衅他们,好让父母尝到自己曾经不断被修正的挫败感。
    
  第二:我们曾把他的事都当小事

孩子眼里无小事,2岁的孩子认为一个糖果就是一切,三岁的孩子一个玩偶就能兴奋一整天,而五岁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就会觉得世界多美妙。

反之,当孩子的糖果被抢了,玩偶搞丢了, 或者看着同学领小红花,自己却没有,就会觉得天昏地暗,非常难过。

最初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哭,他们以为父母会理解他们的难过,给予恰当的安抚,结果父母的安慰却是轻描淡写:不就是糖果吗?不就是一个小玩具吗?以后再买一个就好了。

至于小红花嘛,你下次表现好了自然就有了啊。

然后孩子就认为自己的难过,悲伤都是错误的,是不值得被安抚的,久而久之,他们就开始“孤军奋战”,不愿意对父母袒露自己的心声,把自己的脆弱都藏起来。
  第三 . 父母的关注点仅仅围绕学习和成绩

因为现在社会的氛围里充满了对教育的焦虑,导致很多父母受到集体意识的影响,对孩子的关心,变成了一种单纯围绕学习方面展开的付出。

比如请优秀的家教,报最好的课程,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竭尽全力给予最好的饮食。

除此之外,孩子额外的精神需求,比如要社交,要发展自己业余兴趣爱好,却往往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被支持。
我有个初中生读者说,她有一天放学后因为饿了,和同桌一起去吃了几个羊肉串,就晚回来二十分钟,结果一个晚上,妈妈都没有和她说一句话,这导致她非常受伤。

她说,如果妈妈愿意耐心和自己沟通,也许以后她就会改,结果呢,妈妈就觉得她学习时间珍贵,饿了就该回家吃饭,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吃街边垃圾食品。

正因为妈妈太控制,所以她的对抗也更厉害,后来干脆偷偷吃饱了再回来,晚饭都不吃,假装饿着,让妈妈着急。

而在妈妈眼里,孩子就成了那个不可理喻,无法沟通的白眼狼。
这一切如何改变呢?

  第一:别高高在上,而是平等沟通

我曾经听过一个高中生说:我最讨厌那种“无比正确”的父母。因为她们只会高高在上的说教。而他们越是这样,我就越要反着来,或者干脆关闭耳朵,一句话都不和他们说。

导演李安就说过:做父母并不代表你就比孩子厉害,而是需要更加谨慎和谦卑。我每天为了保住我“父亲”这个身份,都会提醒自己更加努力一点。

因此,若想孩子和我们敞开沟通,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下,不做“一言堂”,而是和孩子多平等沟通,并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唯有这样,孩子才能体验到被尊重,也才会回报给父母更多的尊重。

  第二: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听过一句话:只要能读懂孩子的情绪,就赢得了孩子的心。

简单来说,读懂孩子的情绪有个四步骤:

1、看到孩子的情绪了,马上过去询问:我看到你好像有点低落,好像有点不开心,好像掉眼泪了,我能问问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当孩子回答发生了什么事情。

2、共情孩子的感受:因为你的糖果被抢了,因为你玩具坏了了,所以你难过了,伤心了。

如果是大孩子,或许是被别人嘲笑了,被老师骂了。那也可以共情:因为你被人嘲笑了,被老师骂了,所以你会生你气,会难过……

说完,就闭上嘴,等待孩子的反应。

 3、问问孩子需要大人什么帮助吗?

当孩子觉得天崩地裂,觉得孤独无助,他最基础的需求一定是有个人可以陪伴,更高级的需求是可以完全被理解。

那么父母可以做一个承诺和一个问话:看到你这样子,我也很难过,我愿意在这里陪伴你。同时,也请你告诉我,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

4、启发孩子思考,如何应对当下的局面。

当孩子被陪伴了,感觉到被理解了,父母再启发他去应对,孩子感觉到放松和温暖了,就会有思路去解决问题。

而这个过程,孩子感觉到的就是和父母心连心的感觉,父母就因此得到了孩子很深的信任。

  第三:关心孩子,而不是“打造”孩子

我听过一个教育家的演讲,他说现在很多家长在花重金打造孩子,力争学霸。但是却忽略了,孩子是个人,更需要父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

我一个朋友养了两个孩子,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连老师都问他有什么妙招。她的回答是:我就管好我自己,我努力工作和学习。然后每天就关心孩子情绪和需要。

难过了陪他一下,有困难一起想办法,如果累了,就告诉她你只管去休息。

结果她从来没有要求孩子考多少分,孩子却自己勤奋好学,挡也挡不住。不仅如此,大孩17岁了,还和她十分亲密,无话不谈。
尹建丽老师说:孩子的任何挑战,都在提示父母做出改变。

因此,当孩子突然对我们紧闭心门,拒绝沟通,那不妨停下来反思自己,是不是我们错过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然后及时纠正,化强势为谦卑,化敷衍为认真,化控制为真正的关心。

那么无论孩子多大了,只要他体验到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自己恰如其分的理解和关心,他都能够对过往的一切释怀,并且对父母重新敞开心扉的。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
(zhouzhoudechahuahui)
周周:心理咨询师,壹心理、张德芬空间、武志红等公号专栏作者,一个笑点很低,忘性很大,喝咖啡会打瞌睡的女人……愿意带着你一起,无条件去爱自己。原文标题《孩子顶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后,藏着这个原因》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
要想养孩子越来越省心,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后台回复关键字:【好习惯】,就可以获得我们为大家准备的科学引导孩子好习惯养成的小故事音频,经常放给孩子听,能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想让孩子学好英语,请重视英语语感的建立,因为这是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而3-7岁的孩子正是培养英语语感的最佳时期。所以在这个年龄段,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英语语感启蒙!后台回复关键字【英语】给大家分享一份特别适合3-7岁孩子的英语语感启蒙视频资料。

孩子爱磨蹭拖拉、情绪脾气无法控制、专注力差?给大家分享一套古典潜脑音乐,能让孩子心灵逐渐宁静下来,不再心浮气躁,做事、学习……都会专注,专注力提高了,孩子的心智也会得到合理成长。后台回复关键字【古典】免费获取!

很多宝妈在后台咨询关于小儿推拿的问题,所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套零基础小儿推拿视频教程!包含30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疗法。后台回复关键字【推拿】即可免费获取!


    关注 深度育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