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地理 今日登顶珠峰!这些问题你了解吗?

 

“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四十五年,中国人第二次登上了珠峰,为国争光;四十五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了珠峰,更是为国争光。...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您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聚焦珠峰


5月26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最新”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从海拔7790米的C2营地出发,于当天抵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5月27日凌晨2时10分,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开始冲顶,攻顶队员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珠峰峰顶发起冲顶。5月27日11点,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将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


震撼5G直播画面


五个问题了解珠峰测量


一、珠峰为什么要反复测量
1、由于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挤压,珠峰高程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动;

2、2015年尼泊尔8.1级强震引起珠穆朗玛峰南坡发生雪崩,对珠峰高度产生一定影响;

3、整个珠峰高脊一直在发生长期性和随机性的变化。


二、登顶重测珠峰“身高”一共分几步
第1步:从大本营出发抵达5800米中间营地
第2步:抵达6500米前进营地
第3步:途经北坳大冰壁,抵达7028米一号营地
第4步:途经大风口,抵达7790米二号营地
第5步:抵达8300米三号营地
第6步:经过8700米第二阶梯,向峰顶最后冲击
第7步:峰顶竖起觇标,与6个交汇点同步开展测量


三、此次再测珠峰有什么作用


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目标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测量成果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此次再测珠峰的意义是澄清国际上关于世界第三极高度的不同说法,结束对于“珠峰高程”测量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了解珠峰高度的变化、珠峰冰冠厚度的变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进一步了解珠峰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环境变化,进一步掌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珠峰地区的冰川变化,这些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也在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右滑查看更多



四、此次珠峰测量精准度如何保障


此次珠峰测高将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测量是重要一环,并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为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高精度定位应用(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珠峰地区基础资料更加丰富,为测绘提供极致体验与保障;珠峰高程测量装备大量国产化,实现用中国尺量最高峰,其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更强;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自主研发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这些都是获得更加精准的珠峰高程的保障。


五、回顾中国人登顶珠峰60年



真题练习

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改编)

冰塔林(如图所示)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近年来,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800米的高度。据此完成1~5题。
1. 下列关于冰塔林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最低海拔可能下降

B. 中、低纬度地区才可以形成冰塔林

C. 冰塔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D. 消融速度快的海洋冰川更易形成冰塔林

2. 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灾难,原因是( )

A. 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B. 表面有融水,易滑落

C. 结构脆弱,易崩塌

D. 气压较低,空气稀薄

3. 为了监测冰塔林分布面积的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GPS、RS          B. RS、GIS

C. GPS、GIS         D. RS、GPRS

4、下列地区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 )

A.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 南极大陆

C. 喜马拉雅山                     D.格陵兰岛

5、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反映了( )

A.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B.该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C.气候变暖

D.地壳垂直下降运动
上下滑动出答案哦


1、B

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判断全球相关现象的对错。由材料可知,“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其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拔较低地区的冰川渐趋融化,出现冰塔林的海拔随之上升,故A项错误。

冰塔林需要“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才能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由此可见,此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近乎(或处于)太阳直射范围,故B项正确。

此外,结合全部材料,冰塔林并非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而是风力和太阳辐射(光)等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

“海洋(性)冰川”是指受海洋性气候明显,冰川(降水)补给多,冰川温度较高,因此消融速度较快,更易于崩塌和消融。并不一定能形成冰塔林,故D项错误。

2、C

据材料可知,“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冰塔林坡度虽大,但并非是不易攀爬的主要原因,而是因为消融较快,属于易碎结构,整体较脆弱,容易引起崩塌,由此造成人员掩埋,导致人身伤害,故A项不对,C项正确。

冰塔林表面融水的确较多,但多沿裂隙或冰面滑动,且这些融水结冰,不会因为客观存在,而导致过路登山客滑落,故B项错误。

高海拔的高原山地地区,气压较低,空气稀薄只是这些地区的共性特点,并非登山客经此而导致灾难不断的主要原因,故D项不对。

3、B

根据所学地理信息技术(“3S”)应用判断监测冰塔林分布面积的变化所需设备。抓关键词“监测”,大多使用RS(遥感),其中监测面积变化,更是只有使用“RS”。RS类似人的视野外延,通过电磁波辐射、反射、散射等情况产生图像。一般的“3S”题,如果是两两组合,大多需要选择GIS(通过计算机)分析,经此才能读懂数据。因此监测面积变化,还需要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总结,故此题答案选B。

4、C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北欧(中高纬),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极地气候控制,部分地区多冰川地貌,但其最高峰凯布讷山,海拔2123米,并不符合题目材料所示的“近乎直射的太阳光”及“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800米的高度”,故A项错误。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分别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带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带,并不符合题目材料所示的“近乎直射的太阳光”,故B、D二项错误。

喜马拉雅山,纬度位置位于30°N附近,接近太阳直射点,有近乎直射的太阳光,且属于大陆性冰川,容易形成冰塔林,故C项正确。

5、C

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主要由于气候变暖,冰川消融,低海拔地区冰塔林消融殆尽导致,故C项正确。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低纬度地区降水不会减少,反而增多,故A项错。太阳辐射的多少,由纬度、海拔、天气、大气洁净度等因素决定。其中纬度、海拔与大气洁净度相对不变,而天气状况在短期内会有变化,但不影响全局,故B项错。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处于板块(消亡边界)交界处,是两个板块相撞隆起形成的山脉,即褶皱山,理论上喜马拉雅山每年都还在垂直上升运动,故D项错误。
“人类是要走向未来

为了未来我们克服一切困难

每个人,都应该有攀登者的精神!”

向用中国尺量出最高峰中国高度的中国人致敬!

致敬!攀登者!

点亮在看为珠峰勇士致敬!
— 往期精彩—
情话地理 | “我爱你”——用地理甜蜜告白

玩转地理 | 常见的地理效应集锦(下)

玩转地理 | 常见的地理效应集锦(上)

考前每日练 | 东北之中乌裕尔河,乌裕尔河里有扎龙(2020届331)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侵删)

图片 | 百度、戴琳婕

文字 | 戴琳婕

排版 | 江佳颖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



将地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关注 地理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