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庆山的信。之五

 

作者与读者,彼此相伴多年没有虚度。能有情深意重而又理性十足的读者,是一种幸运。谢谢你的来信。...

1


保持学习、工作,如此才能发展

亲爱的安妮,展信佳。

十二岁那年,母亲第一次把你的文章推荐给我,从《告别薇安》那个时代开始,直到今天,我已经三十岁,刚刚成为一名母亲。一直以来,我都是你的忠实读者,第一时间购买你的每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你引导并陪伴着我成长,做我的精神导师,帮助我形成独立的价值观,让我成为一个不盲从的人。

同样,我阅读你的文字,也看到了你的成长和蜕变。在这越发浮躁的社会里,你的文字犹如一朵深山之中独自绽放的莲花。从《春宴》开始,到你改名庆山后的作品,我总要迟几年才能幡然领悟其中的深意。也许是你走得太快,但,还好,我依旧默默跟随着你的步伐。谢谢你,依旧引领着我前进。

知道你的微信公众账号会不定期地回复读者来信,我想了许久,最终想向你请教目前最困惑我的一个问题:作为母亲,究竟该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这个问题也许并不新鲜,我看过太多成功的女人探讨这个问题。她们的能力,足以让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照顾好孩子和家庭。但是,我只是普通的女人,目前的工作安稳却看不到发展前景,孩子还很幼小,我也不想错过他一生一次的成长时期。对于这份可有可无、乏善可陈的工作,我有辞职的念头,可是,又担心全职在家陪伴孩子会失去竞争力,与社会脱节,复出无限延期。

安妮,我知道你也是母亲,所以想听听你的观点。希望能得到你的建议。
回答
不要相信任何所谓的成功广告。任何选择一定有某种程度的牺牲。

之前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孩子的成长很快,但有时我们会错过与他们充分在一起的机会。自恩养出生,我也并不是时时与她在一起,很多时间给了工作,以及工作所需要的远行。这是必须要做的一种个人选择。没有人会替代我们去承担,也许在以后会产生的内疚。

这种问题,在即将出版的新书里都有提到。也记录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许新书会给你一些启发。

我没有为孩子放弃工作,是因为觉得,即便为人父母,也不应该中止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人要保持学习、工作,如此才能发展。当父母成为一个平衡、饱满、平静、深刻的个体,才能够带给孩子同等的启发和引领。不是时时刻刻守护照顾着他们就代表足够。

即便可以有机会有心情,一心一意守护在孩子身边,也要记得,不要放弃自我教育。这与是否需要继续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工作也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要看它是否提供给你足够的能量。

孩子的到来,提供了一个精深的法门,值得去体会和感受许多宝贵的经验。父母用背影带领孩子,给孩子展示成人的美好示范,这也许是一种积极的养育。
2
心里是幸福的,它就是幸福

一直是你的读者,不躲闪,不隐匿,正大光明地喜欢你。写这封信给你更像是写给自己的深夜呓语。可能与别的读者在俗世层面不同:我已婚。孩子三岁。老公聪明英俊对我还算可以。物质条件尚可。可是为什么今晚我会给你写这封信呢?因为我有时觉得我是俗世生活的隐匿者,躲藏在婚姻的背后,只为过一种俗世中的安逸生活。

有时我觉得我们的婚姻很奇怪,我也不够喜欢他,他也不够喜欢我,可是在一起自由恋爱五年多,结婚四年多,大部分时间称得上幸福。

我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是所谓的幸福婚姻?很多人的幸福是真的幸福,还是像我躲藏在安逸的世俗背后,即使没有太多爱情可大多数时间还能开心的生活?
回答
“我也不够喜欢他,他也不够喜欢我……大部分时间称得上幸福。”这已经是很好的婚姻,不必拿着放大镜去研究自己已经感觉到的幸福。也许正因为“不够喜欢”,才能给予彼此一份自在和宽容。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足够的喜欢,不过是需索和欲望的加深,同时也增进痛苦的深度。那种独占、渴切、嫉妒、吞噬的心魔,需要足够的智慧来应对。

此刻,当下,如果心里是幸福的,那么,它就是幸福。

知足可以让心安稳。若能了解他人更多的所谓为爱痴狂的痛苦,对这份幸福自会生发出真正的感激。对手中所拥有的,应给予更多的珍视。
3
没有心急的办法,去做,且有信念

想说谢谢你,庆山。

这几年,我的内心都有些迷惘。觉得人生确实不长,死亡离我们也很近,然而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为好,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日子仿佛在重复,但是经常又很忙碌。二十岁,多好的年纪啊,我不想蹉跎岁月,但却没有方向。庆山,我想问问你,对于年轻女孩子,该怎么好好度过岁月过日子呢?

庆山,我还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该“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去想太远的将来,也不沉湎过去,而是好好地、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呢?还是该确立目标,朝着它努力,哪怕摔倒在半路甚至再也爬不起来?我真想听听你的看法。
回答
二十岁,要允许自己有些迷惘。除了特别早慧的个别人,如我们这般大多数日常的人,都要走过一段兜兜转转或者跌宕起伏的波折的道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直接把我们送到光明天地。

所以,保持耐心,也要有信念。否则如同波浪里翻腾的小船,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再多用力也是虚耗。而有时目标是一种限制,因为有了目标不一定实现。很多人付出许多努力但仍然没有实现。所以,用信念替代目标比较好。这种信念是,要成为一个认真生活、认真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个体,尽量自利利他,自度度人。

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跋涉过程。尽量多做实践、付出行动,多学习、多沉淀。这个过程不可能依靠看韩剧、泡酒吧、沉迷于手机电视网络、享乐玩耍等就可以完成。越是年轻,越不要轻易浪费时间。把时间用在建设性的事情上。

再没有其他,没有心急的方法。只有去做,并且有信念。
4
互动、试炼,彼此才能融汇

庆山:

你好,作为你十年的读者,第一次给你写信。十年前,《莲花》的内敛与坚韧与我的灵魂产生了碰撞的火花,从那时起,你的表达与行文方式便成了我心底最爱之一。其实一本书,所建立的不仅是读者与作家的内心桥梁,更是探寻同样内心世界的人与事的路径。

二〇一四年的《得未曾有》更是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你的成长。人的成长不需要外在的证实,但需要内在的印记,这种印记需要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例如,你的书无形地记载着你灵魂的成长,同时也陪伴着读者的成长,这种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能记录人生意义的方式之一。

我的问题起源是这样的。有的爱情能与婚姻匹配,达到精神与现实的平衡,而更多的爱情与婚姻是无法结合的。我想寻找另外一种爱情的存在方式,一种只如初见的方式,让内心的爱,不去沾染任何现实生活的颜色,不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我与她建立起这样的模式,爱情给予我们彼此源源不断的现实力量,可以说这种爱情是纯粹的,但因为珍贵,也是易碎的。不过我们认为这种被给予的力量,是强大的,会保护这份心底的爱。

我的问题是,在你的观念里,爱情的存在方式一定是以婚姻为归宿吗?而一种脱离现实的爱情能否有一种方式得以永存?
回答
把一朵花与外界隔绝,单独放进一个玻璃瓶里面保护起来,隔着一层观望它,而不是近距离地去触摸它。你的感觉会怎么样?这朵花的过程又会怎么样?

感情从本质上来说,与花朵没有两样。

首先,不必期望任何鲜活的事物保持不变。更何况是最善变的感情。

其次,把感情与现实生活隔离,它不会因为这种方式而显得纯粹,相反,有可能更为虚弱。

且不论婚姻是否真有必要。不管有无婚姻,真正能够尽量维持长久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付出、理解、容纳、承担之上的成果。它需要互动,需要试炼。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才能融汇。与这些特质无关的,也许是妄想,也许只是一种逃避。
5
人都应该有自己创造的悦意的生活

亲爱的安妮,

早上给你写信,本来心情非常糟糕,可是想到你,感觉到空气中弥散的美好。这么多年,从一无所知的高中时期,到如今的三十岁,感谢你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勇气走上成为自己的路。直到三十岁,才知道,这条路是多么艰难。

我是这样平凡,相貌平平,工作平凡,学历普通。可是即便是这样,从毕业到现在,也都有好好工作,认真生活,好好照顾自己。去年与谈了四年的男友分手。二十五岁到二十九岁,陷入与这个男人的纠葛。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要去干涉他人的生活,三十岁平凡的大龄女生,压力非常大。我通常都是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的,可是我没有办法忽视我的父母,他们非常爱我,除了结婚这件事,我也从来没有顶撞过他们。每次打电话,我的爸爸总是跟我说他身体不好,不知道会活到哪一天,我这么大年纪都没有嫁出去,等他不在了,都没有人照顾我。也去相亲,事后,我看出男人自私小气,说不行。我爸说人家身体好,上过学,脾气好,真心喜欢我,可以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还不能成为一个人。

曾经想过很多次给你写信,却没想到第一次给你写信,不是探讨作品,不是探讨人生的真相,而是跟你倾诉我的小烦恼。我们有这样的联结,真好。
回答
这样的苦恼不是你一个人的,很多女子都有。所以,不要觉得心里孤立无援。

不必被他人催促和推动着去结婚,这会加深心的软弱。人需要的是一份真切而积极的感情,一个可以彼此陪伴、照顾、互益、提升的伴侣。若没有这个前提,婚姻有无都是无意义的。

困难时,需凭靠心力。心力有多坚定,才能继续在道路上往前移动。父母的确对我们有恩,但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控制孩子的选择。若要摆脱这种控制,最好做到身心独立。在经济、精神、情感、生活上,都不依赖父母。若有依赖,被干涉是很正常的。要检讨的是自己的独立性。

不管有无伴侣,人都应有自己所创造的悦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一个丰富、独立、即便在自己的单身生活里也优雅自如的人,会更容易得到合适的伴侣。
6
让心智成熟,将索取过渡为承担

亲爱的安妮,“相遇”已有多年,但初次给你写信。

“母亲”,这是我想请教的课题,或者说我需要一个旁观者看看现在的我与母亲的相处。

到今年,我在纽约已经生活七年,母亲留在故乡,南方的一个小城市,这期间没有见面,偶尔通话。到六月,我步入而立之年,母亲也逐渐老去。时光年年向前,我从之前与她的争吵顶撞、负气远走,到如今自己历经生活,渐渐沉淀,开始理解母亲。现在我把与她的角色互换,换她当我的女儿。平日通话,聊聊彼此的生活状况,我开始为她解决生活的问题和心里的疑惑,鼓励她心态要恒定,阅读、旅行,生活处处是精彩,随时可以重新开始。一旦开始顺着她的心意说话,就有一些私自厌世的消极观点不再告诉她,一些心里苦的事情也不告诉她。

可是要一直这样下去吗,怕她担心就再不提难过的事情了吗?把母亲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方式是否合适……

此刻觉得母亲是个太难的课题,人生匆匆,恐不能更好地待她……若您有好的解法或方式,请提点与分享。
回答
如果人的心智更为成熟,在心理上把母亲当成自己的孩子,是一种自然走向。这代表着,你从小时候对她的索取、要求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不满、抱怨,已调整成为她付出、承担,照顾她的身心。这样的过渡,只有成熟的孩子才能做到。这需要获得足够能力。

难过的事情不用提,除了让她担心无济于事。自己可以消化和解决的,就不必对他人诉说。你已经在很好地待她,非常好地对待她。是的,这样以后不会有愧疚。
7
刺的存在,全在于你对它的执着

庆山:

女儿在旁边睡着,我用手机给你写信,两只胳膊举得酸得很,却很开心。每次只要想到你,内心会充满力量。从初中的小女生到现在的妈妈,你的每一本书,都陪伴着我。生活给了我太多意外,那么多难以启齿的事情,我的心理医生甚至也无法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最近的几本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心理医生的建议是服药,可我看你的书也可以平静下来。我跟她说,她也很惊讶。

虽然药可以让我开心,可我想,宁愿只是平静。毕竟这是真实的,不是药物的幻觉。

还是想问你问题。对于生活中那些痛苦的过往,我无法跟其他人言语,我试着让它流逝,它却如一根刺。究竟怎么做,才会让痛苦减少些?我也试着读佛经,读心理学等等,可是道理明白,却怎么也过不了那些。特别是如今我做了母亲,更加无法想象,亲人怎么会如此伤害我。以后怎么办呢?我丈夫也不是很喜欢我去看心理医生,毕竟他不了解我。

这条路走到这里,不知如何前进。真心地谢谢你,你的文字会一直陪伴我。
回答
有了孩子、丈夫、家庭,也有可提供帮助的心理医生。从信里感觉,现在的生活应该是平静饱足的。那么,为何要让已经发生完毕的事情,一直留在心里,去损毁这种当下的完整呢?

让过去的痛苦继续折磨自己,是没有理性的决定。自己愿意放下的时候,这根刺会消失不见。全在于你对这根刺的执着程度。

当作一切没有发生过。事实上,往事也已经远离你现在的生活。为了身边已有的这一切,为了珍惜这一切,应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过去是空的。是你对它的执着,让它成为了坚固的存在。

请尝试让它恢复本来的空。再多读几遍《金刚经》,也许你会明白。
8
相伴多年,没有虚度

庆山:

我中学时读你的书,现在博士一年级。我的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觉得文字中相见便好。毕竟作家本人是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与爱恨。与我们读者无关。有时候在知网看到关于你的研究文章,通常不会点开来看,自己也不会去写。从来不想去解剖自己平日时常翻看的那些作品,你的或者他人的,好像不想利用亲近的朋友。又或者,明白阅读过程中的安慰和喜悦,不是分析和观点可以概括的。每一个心有灵犀的瞬间,最后都组成自己的一部分,通常不易察觉。

有一个相伴多年的作家是难得的缘分,像一个共同成长的朋友。所以你的每本书都在买,看到变化。看到有人读你的近作说觉得失望不想再读,一笑置之。我在意你每本书的变化在哪里,看到你往更纵深处的努力。作家通过作品和读者分享的东西,其亲近程度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交往中,有时一辈子也无法达到。

读过最多遍的是《蔷薇岛屿》。其次是《春宴》和《莲花》。感觉到你对《春宴》的偏爱。《春宴》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人生无常,情爱纵使成为我们的英雄梦,却不是良药。

愿恩养健康成长。期待新作。
回答
这份心得,反映出彼此相伴多年没有虚度。作者能有情深意重而又理性十足的读者,是一种幸运。对此,表达感谢就已经足够。谢谢你的来信。
搜索往期微信,可以查看:

写给庆山的信。之一

写给庆山的信。之二

写给庆山的信。之三

写给庆山的信。之四

需要沟通的问题请发送到orchid711@163.com,邮件名为写给庆山的信。将择选回答。因精力有限,未解答的不再回复通知。望谅解。


    关注 庆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